

探索开发、运用历史教科书资源的有效策略
作者: 袁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开发和运用教科书资源,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对教科书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和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从而提升历史教学效果。
然而,在开发、运用教科书资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对教科书的开发不全面、不充分上。同时教科书资源的运用也呈现单向性的特点,即一般都是教师主动对教科书资源进行挖掘,很少有学生主动去开发教科书资源。这样,学生就很难体会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系统性。上述问题的存在,就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互动交流和实践活动的经历较少、领悟和体验也不深刻,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专题,积极整合教科书的知识体系
现在所使用的教科书大多采用专题模块的形式进行编排,突出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特色,展现历史变化的规律,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但在内容和布局上,会有一些交叉。因此,教师要打破单元或者模块之间的教学界限,从整体上来架构学习主题。采用专题形式,积极整合教科书中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打下基础。
二、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正文和辅助板块的作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有更广泛的知识结构,有时会花大量的心思去网上寻找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表格等,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但是却忽略了最关键的教科书资源。从教材不同表现形式来看,既有正文,也有辅文。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辅文,发挥辅文的作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科书在引言板块对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表述。教师带领学生学好导入语,有利于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三、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对教科书资源进行开发,一切需要从学生的基本需求出发,要认识到教学主体是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点是怎样的。同时,还应该紧密关注初中和高中的历史知识衔接。初中历史比较注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可读性强。而高中历史则是以专题的形式,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宏观和整体的感知和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两个学习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做好有效的衔接,并且要紧密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如,在教学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了解法国共和制的内容,再结合时代背景,认识法国当时确立共和制的根本原因。最后,结合史料,谈一谈法国共和制确立的影响。这样的教学层层深入,把教学内容化难为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
四、结语
对历史教科书资源进行开发和运用,不是把知识简单地重复堆砌和糅合,更不是对教学思路的否定,而是紧密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发展特点,通过合理地取舍调整,有效地挖掘教科书中优秀的辅助资源,打破专题之间的界限,依照学生的特点,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