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 | 中共三大的召开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按照中共二大关于“全国代表大会每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定期召开一次”的规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1923年5月发出通知,决定于该年6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中共三大”)。
本刊特稿 | 八路军改编初期三个师的师政治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委员制度始于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政治委员,简称政委,是军队中的重要职务,是同级党的委员会日常工作的主持者,与同级军事指挥员同为部队的最高首长。聂荣臻、关向应、张浩于1937
史海钩沉 | 无名英雄蔡威情系“红色电波” 《红四方面军长征纪实》一书记载: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剩下不到3万人在赤水河一带,陷入近40万川军和国民党中央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形势十分严峻。危急关头,红四方面军总部的一位电讯专家破译了川军和国民党中央
史海钩沉 | 战火中的中华珍籍保护行动 1894年秋,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帝国博物馆总馆长九鬼隆一将他起草制定的《战时清国宝物搜集方法》呈给日本政府,该计划经日本天皇同意后,派发给日本各部队海陆军将领。从此,在之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历史回眸 | 巾帼英豪的铁血长征路 1934年10月,8.6万红军先后从瑞金、长汀等地出发,踏上艰苦卓绝的长征路。当时,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革军委”)规定: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女兵必须政治思想好、是共产党员,有独立工作能力,
历史回眸 | 民国时期抢发时讯的北平记者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也是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经过萌芽期之后的高峰期,多变的时局刺激了人们对新闻的需求,在广大民众对时局关注和新闻需求的期待下,记者作为一个整体走向历史舞台。他们穿街走巷
人物春秋 | 披荆斩棘播火种 将军建功大别山 在大别山革命斗争史中有一位重要人物——姜镜堂,他是中共英山党组织的创建者,鄂豫皖边区“三大起义”之一六霍起义的重要领导人,皖西第一支正规红军政治工作的开创者;他率部驰骋崇山峻岭,三克英山,两攻霍山,为
军事春秋 | 鲜为人知的鄂豫皖红三十四师 在中国工农红军队伍中,有一支著名的“绝命后卫师”——红三十四师,该师6000名将士在惨烈的湘江战役中为掩护中共中央渡过湘江,用血肉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几乎全部阵亡,红三十四师由此名扬天下。鲜为人知的是
百家讲坛 | 历代统一之战(上) 绪言纵观世界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似乎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东西方曾出现过的几个文明、多少帝国,无不是循着这条路走到尽头而分崩离析,最终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唯有中华文明总能“分久必合”,绵延五千
地方档案 | 全民抗战中的“郁江才子”黎杰材 抗战时期重要的“生命线”——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统称史迪威公路),是一条由千千万万个鲜活的生命用血肉铺筑的、挽救国家危亡的中国对外交通线,在抗战中承当起运输抗战物资的重任。有一位来自广西的建筑专家,用
地方档案 | 上思瑶族婚礼散记 上思过山瑶大多居住在广西十万大山腹地的南屏瑶族乡和叫安镇的那荡村、提高村、那午村一带,有5000多人口。上思瑶族的婚礼习俗有强烈的仪式感,仪式繁琐热烈、丰富多彩,主要有“探亲、定亲、迎亲、拜堂”等一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