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地理2023年第3期

炎黄地理

炎黄地理2023年第3期

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炎黄地理》(月刊)创刊于1984年8月,主管单位: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单位:山西文化艺术传媒中心。主要栏目:人文地理、城乡规划、地质勘探、建筑施工、文史纵览、教育探究、农林园艺、经济管理、交流论坛等。

目录

历史文化 | 基于汉字的演变及发展的研究分析

汉字,又称“中国字”,是汉语的书写应用文字。通过追溯汉字字体的演变历史,发现不同时期汉字的特点及变化。从汉字演变历史和汉字造字法等角度总结汉字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得出汉字发展演变的原因。探索汉字对国家发

历史文化 | 传统方志星野叙述的终结

星野是传统方志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天文的独特理解,其将天文观与中国的政治、文化紧密交织在一起。乾隆年间编纂的《钦定热河志》分别从星宿配属、占候谶纬以及科学实测等方面对传统星野理论作出全面

历史文化 | 明清帝王泰山祭祀与用乐

对山川进行祭祀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汉代时便有五岳制度,其对山川之祭的五岳祭祀有明确规定。泰山因其有万物之始的观念,历代帝王尊奉为五岳之首,为帝王封禅之地。明清时期,帝王们在岱庙内举行泰山祭祀,这是整

历史文化 | 浅析民族互动中报京侗寨文化亚系统的形成

历经灾难又获重生的报京是黔东南北侗地区最大的,也是最具侗族文化特色的侗寨。报京侗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清之际,历史上的报京侗寨地处封建中央王朝开辟和经营黔南、黔东南的重要通道上,可以说,在这一地区的社会

风土人情 | 水族马尾绣的生态观探析

马尾绣是水族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水族马尾绣的图案造型、色彩表达、材料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阐释,挖掘水族传统文化的特殊性及其具备的生态价值。马尾绣中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共

风土人情 | 清末民初东北民众饮食生活的变迁

清末民初,中外移民涌入东北,带来了多种饮食风俗,国外的西餐业、西式食品、饮料与关内饮食文化改变了东北民众的日常饮食生活,形成了具备多元一体特征的东北饮食文化,这也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自古以来,饮

风土人情 | 自然地理环境对语言文化的影响分析

自然地理环境在语言及语言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其主要发挥何种作用、产生哪些影响,现以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为切入点,分别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自然资源四个方面入手

风土人情 | 义乌道情文化传承与发展探究

党的二十大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然之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世

遗产保护 | 湘江战役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研究

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缘起出发,梳理了线性文化遗产可借鉴的成熟理论,调查和分析了湘江战役文化遗产开发的现状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了湘江战役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建议,一是整合与挖掘:促进“长征+”

遗产保护 | 基于场景驱动的非遗湖口草龙传承路径研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经抢救性保护后仍面临需求少的现状。基于湖口草龙所具有的广泛民众基础,分析其核心元素与当代社会需求的连接点。通过探索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核心元素创新,构建满足当代社会需求的各类

遗产保护 | 山东非遗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从非遗文化元素与环境设计的关系入手,深入挖掘山东非遗文化元素的文化内涵,对山东非遗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构建非遗文化传承的新载体,以创意设计推动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设计、利用、保护及传承

旅游与思考 | 游客满意度视角下长春市旅游意象研究

旅游目的地意象作为一种“心理图像”深刻影响着游客满意度。利用ROSTCM6.0软件对蕴含游客记忆和感知的网络文本进行分析,采用质性与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长春市旅游意象,分析各旅游意象与游客满意度的关系

旅游与思考 | 甘肃黄河文创产品数字化策略研究

数字文创是⼀种⾯向未来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在科技赋能下,文创和文旅产业依靠5G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最终实现“文化+内涵”的全面融合发展。现在甘肃黄河文创产品数字化开发现状的

旅游与思考 | 文化润疆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文化润疆工程是党中央治疆方略在新时代的丰富与发展,是党中央立足以新疆为代表的民族地方发展现实,对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工作发展的深化认识。在“文化润疆”背景下,岳普湖县充分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

旅游与思考 |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与全域旅游同步发展研究

作为“未来之城”的雄安新区,对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全域旅游自提出至今,经过几年的实践,其相关理论与发展模式日趋成熟。现主要研究如何将雄安新

文物古建 | 浅谈湄潭文庙的保护

湄潭文庙是湄潭县境内现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之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丰富,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更因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七年,将湄潭文庙用作分部办公室、图书馆等,而有了特殊的内涵和意义。现结合湄潭

文物古建 | 博物馆游览体验影响因素研究

博物馆旅游兴起于20世纪的西方国家,其本质是更加注重在博物馆发展中“人”的作用和体验。现通过对有关博物馆旅游发展与博物馆游览体验进行实际调查,采用NVivo软件以及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质性分析,

文物古建 | 关于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探讨

藏品管理是博物馆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内容,也是博物馆十分重要的职能之一。从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发展角度来看,藏品管理是一个不断实践和不断总结完善的过程。同时,藏品也是博物馆发展的基础,一个完善的博物馆必须要

文物古建 | 南朝墓葬出土女侍俑的发现研究

俑是中国古代特殊而重要的陪葬品,能够清晰直观地反映古代社会的风貌。南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发展时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人物俑更是研究社会历史的重要实物材料。以南朝墓葬出土的女侍俑为研究对象,

文物古建 | 色度测量在考古中的应用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文明。对古代遗迹进行科学考察,对古代遗物进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在考古工作中,对文物古迹颜色进行准确描述与科学判断,是考古工作的重要内容

文物古建 | 古村落文化基因传承困境及路径研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乡村型社会逐渐向现代城市型社会转变,古村落文化消失问题日趋严重,如何保护及传承地域文化成为古村落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天宝古村为研究对象,基于文化基因视角,总结天

文物古建 |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

文物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一个国家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其是一个国家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物保护,就是对国家历史的铭记,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当前阶段,我国正在迈向文化复兴的战略强国之路,所以,政府对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