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地理2023年第11期

炎黄地理

炎黄地理2023年第11期

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炎黄地理》(月刊)创刊于1984年8月,主管单位: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单位:山西文化艺术传媒中心。主要栏目:人文地理、城乡规划、地质勘探、建筑施工、文史纵览、教育探究、农林园艺、经济管理、交流论坛等。

目录

历史文化 | 以奢香文化助力水西文化开发

水西文化是在我国特殊政权背景下产生的文化体系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水西文化也具备经济、文化、社会价值,这与奢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国提倡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以及

历史文化 | 赓续前行,传承与创新满族传统文化

满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在东北地区传承与创新满族传统文化,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通过研究满族传

历史文化 | 顾恺之绘画“形神论”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艺术繁荣发展的阶段,不论是技法还是理论,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与突破。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绘画理论家,同时也诞生了许多绘画理论著作。顾恺之的“形神论”在这一时期的画论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

历史文化 | 追溯春秋时期虢国的生存之策

春秋时期的虢国存在和发展的时间不长,国家体量也较小,但它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较强的军事力量和与王室的密切关系在春秋早期实施了以对外战争为主的生存策略。其为了维持自身的统治和发展,对郑国和晋国以及周围戎

历史文化 | 清代遂宁张氏家风探本溯源

中国古代社会是由一个个家族凝聚而成的宗法社会。古人向来有着浓重的家族观念,因此对家教、家训、家风的传承十分看重。遂宁黑柏沟张氏家族是一支在清代兴盛时间长达两百年左右,以及在政治、文化上都有着重要影响的

历史文化 | 边疆屯垦政策下城市发展蒸蒸日上

清朝边疆屯垦政策是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功效最明显的政策,是前代各王朝所不能及的。清朝时期的屯垦政策具有反对民族分裂,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战略意义,对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清

历史文化 | 汉魏时代情礼观念的嬗变

两汉时期崇孝治世,孝行之名融入社会伦常之中。然元光元年(前134)始,孝道与察举制相结合,成为选官的标准。东汉以降,孝行逐渐过度,甚至发展至“病态”。而魏晋时期,士人对孝道的关注更多地侧重于情感方面,

风土人情 | 唤醒青岛地域特色文化艺术生命力

从地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出发,明确两者的关系,探索区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对环境艺术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创新性实践进行研究。探讨青岛地域特色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结合的可能性和创新实践,从环

风土人情 | 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孕育及推广

中国历史悠久,在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多元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系列丰富而独特的饮食文化。山川、江河、气候与土壤如同大自然的调色板,为这块古老的土地绘制出了五彩斑斓的饮食画卷。饮食不仅是食材与烹饪技巧

风土人情 | 自然地理环境对语言文化的渗透

自然地理环境对语言文化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被探讨的话题,反映了地理、气候和资源等自然因素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现回顾语言的形成和演化,指出地理环境对人类交流和认知方式的塑造,并进一步探讨地理障碍如何决

风土人情 | 绵山“挂祥铃、挂灯、挂云牌”习俗

民俗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民众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和信仰。通过探究绵山“挂灯、挂祥铃、挂云牌”的历史渊源,了解民众独特的许愿还愿习俗及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引导更

风土人情 | 从方言到戏曲,从戏曲到地方

每个国家,每个城市,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方言是一个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分各地域、凸显地域特色的一个重要元素。安徽方言受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复杂性、特殊性和

遗产保护 | 遗产化与民族节日传承:富禄花炮节

花炮节是多民族共享的传统节日,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交融和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花炮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其传统仪式和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发展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逐渐面

遗产保护 | 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类型及分布状况

西安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具有文化完整性与文明延续性的遗址、遗迹和遗存。但是关于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系统性研究却很少。基于此,现对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类型、分布状况进行深入解读和剖析。西安市的

遗产保护 | 鄄城尧陵榖林云日坊探源

尧陵位于鄄城县富春镇榖林苗圃内,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现介绍尧陵陵区内的文物遗存,重点叙述榖林云日牌坊的发现、发掘和修复工作,并通过文献资料探究榖林云

旅游与思考 | 少数民族舞蹈与黑龙江旅游业珠联璧合

近年来现代化进程加快,人民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黑龙江省的文化旅游业得到了阶段性发展。东北民族舞蹈通过其特有的地域属性,对旅游资源中蕴含的民族文化进行了动态表达。现从旅游视域的论点出发诠释黑龙

旅游与思考 | 西柏坡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形成的一种思想。一方面,西柏坡精神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又灵活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西柏坡精神不仅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文物古建 | 着力基层博物馆开发,践行文化强国之路

为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基层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必不可少。基层博物馆保存了众多具有地方性、特色性的文物,这些文物涵盖了各个时代不同地区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的见证,有助于促

文物古建 | 基于CNKI数据库的豫章会馆可视化进展

明清时期,在人口迁移和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江西商贾遍布全国,建立了大量豫章会馆。近年来,学术界对豫章会馆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为探究我国豫章会馆的研究进展,现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知网数据

文物古建 | 刘青霞故居安防系统设计与施工思路

刘青霞故居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近代教育家、慈善家、辛亥革命女志士刘青霞在开封的住所,于2011年免费对外开放,内有馆藏文物36件(套)。随着游客接待量的日益增多,故居文物本体及藏品的安

文物古建 | 文物保护与管理日新月异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国家之一,文字的使用和文物保护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对文物保护都非常重视,我国也不例外。但从我国目前文物保护与管理的现状看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

文物古建 | 基层博物馆为文物保护管理提质增效

基层博物馆在文物保护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环节。现旨在探讨基层博物馆在文物保护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它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基层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的职能不仅是作为文物的收藏和展示场

学术研究 | 鄂尔多斯青铜器文献综述

鄂尔多斯青铜器研究始于19世纪末,是一门世界性研究课题。在研究形式上包括国外的图录汇编、国内专业著作论述、博物馆展览出版图册及大型类书收录。在专题研究内容上,学界开展了包括鄂尔多斯青铜文化与周边诸文化

学术研究 | 多位一体构建国土开发保护新格局

现在全面研究西北民族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上,分析构建西北民族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制约因素。针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还没有牢固树立,国土开发存在无序和保护不足,生态难民逐年增加,

学术研究 | 历史上的堕民坊绍兴“三埭街”的变迁

堕民是历史上的区域性贱民,历史上的堕民群体主要分布在浙江境内,人数最多时曾达5万人,其中有六成散布于绍兴府下辖各县。绍兴城内的堕民在明朝中期被集中迁徙至千秋坊居住,该地是有文字记载的最大的堕民聚居区,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