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絮语 | 2023年第4期书屋絮语 清康熙年间,兰考出了有名的清官张伯行,其《却赠檄文》有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此
书屋讲坛 | 传承周立波和柳青精神 小岗村十八位农民冒着风险,在包干合同上按下了手印。作为标志性事件,它点燃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薪火,农民的创造性在这一历史中得到了全面的印证。农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他们创造历史的能力仍然以醒目的方式表现
书屋讲坛 | 为古老的河流文明立传 怀化本土作家李怀荪先生耗时十四年时间创作长篇小说《浦阳镇》(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这件事情我最早是在《潇湘晨报》几个青年记者那里得知的。当时我受聘为该报《湖湘地理》的民俗顾问,经常跟他们往返于
学界新论 | 吴宓日记中的湘中见闻 湖南冬季的阴雨天气非常烦人,尤其是在1937年11月和12月间,吴宓日记中多是“雨不止,且寒甚”的记载。先一天在武昌亦如此。11月18日晚上10时,好不容易挤上粤汉铁路南下火车,因卧车里面旅客太多,根
学界新论 | 悼亡的极境 一当代“海外新儒家”唐君毅先生的母亲陈卓仙,不仅是位诗人,而且写的是风格殊异的理学诗,身后有《思复堂遗诗》传世。近世的佛学巨擘欧阳竟无曾以“蜀奇女子”属陈女士,称赞其诗“悲天悯人而不碍其乐天知命”。“
红色记忆 | 抗战文学《野火春风斗古城》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作家李英儒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1943年冬天,共产党员杨晓冬打入日伪占领下的省城(河北省保定市),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在外线交通员共产党员金环和内线力量金环的妹
人物春秋 | 最早译介康德哲学的王国维 已故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前所长陈乐民研究西方哲学,喜欢康德,他说:“中国最早知道康德的是谁?有人说是梁启超。我想王国维也可以算一个。”此语确然,王国维不仅是晚清最早知道康德的学者之一,也是非常景仰
人物春秋 | 孙犁的中国旧学之旅 现当代作家中,收藏、阅读古书的水平和数量,能够与孙犁先生相提并论的不多。可是,他老先生却未曾读过私塾,而是洋学堂出身,他之于中国的旧学或者说中国古代文化,有着一个排斥、徘徊、接触、补课、热烈以赴到水落
人物春秋 | 怀念杨德豫先生 一1月23日,是我国英诗汉译界颇负盛名的杨德豫先生的忌日。2023年这一天,是他离开这个世界十周年纪念日。十年来,总想写点什么来纪念我这个师长般的朋友,但几次又把笔搁了下来。原因是担心自己这支秃笔,不
人物春秋 | 菩提本无尘 有缘在人间 2023年2月6日清晨,看到新华社发了一条消息,开山宗长星云大师5日下午,在位于高雄的佛光山传灯楼开山寮圆寂。听此讯息那刻,在我心头涌上的却是那首大家熟悉的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人物春秋 | 无悔的人生 与疾病英勇顽强地搏斗之后,天瑜还是走了。我从此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中国学术界从此失去了一个一流的学者,中国这片土地从此失去了一个优秀的人物。我跟天瑜都是1942年生,我比他大两个月,我们都毕业于武昌
人物春秋 | 古风犹存,香远益清 壬寅岁末,湖北文坛悲歌:三位耆宿洪洋、古远清、董宏猷相继陨落,令人扼腕。笔者特泼墨挥毫志哀:古道热肠,香远益清。孩童泪别胖大叔;文友痛失胡子哥……记得2021年5月28日,笔者与樊星教授等海内外方家,
灯下随笔 | 那些年人民出版社的那些人 1950年12月18日,北京东总布胡同10号院礼堂,人民出版社举行成立大会。重建初期的人民出版社,与出版总署在同一个院内办公,出版总署党组书记、办公厅主任胡绳兼任社长。人民出版社共有来自新华书店总管理
灯下随笔 | 前尘梦影似今生 窗下,这部叶圣陶先生早期白话小说集《隔膜》,距其出版已有百年。这是叶圣陶先生签赠给郭绍虞先生的签名本。叶圣陶和郭绍虞都是从苏州走出去的名家,当然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名家。而叶圣陶先生签赠给郭绍虞先生的
灯下随笔 | 民国侦探小说作家笔名考 一、“曾经沧海室主”和“紫竹”作为民国时期最著名的侦探小说作家和翻译家,程小青的署名除了“小青”“青”之外,其最为人所知的笔名当属“茧翁”,而这一笔名显然是来自其在苏州的书斋“茧庐”。这种笔名与书斋之
灯下随笔 | 徐道一谈艺 一创新是艺术的灵魂。创新创造的时代,艺术家不能魂飞魄散,徒留技术。绘画艺术无非两类:继承、创新。继承犹如静水深流,创新好似涌浪奔腾。当然,也有人说,二者不可分也,二者可兼得之。常言道,在继承的基础上创
灯下随笔 | 当地域在歌曲中流行 伴随着卡塔尔世界杯绿茵场上的激情呐喊,一首以地名为题的歌曲火遍全网,最终火到了2023年的春晚现场,它就是《早安隆回》。无论是配上梅西、C罗还是莫德里奇的球场画面,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都奇妙地与之对应
灯下随笔 | “真香定律”之背后 《变形计》是湖南卫视一档记录城乡身份互换、关于青春成长的节目。王境泽是《变形计》第八季之《远山的抉择》的城市主人公,蜜罐里长大的他面对贫困家庭的炒饭扬言:“我王境泽就是饿死,死外边,从这里跳下去,不会
书屋品茗 | 营造“人文书架”的柳鸣九 我对柳鸣九的认知始于罗新璋。2004年暑假,罗新璋从北京寄我一信,里面附有柳鸣九手书的唐、宋诗人名句四种,且写有赠语。其一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一村芳
书屋品茗 | 徐旭生、苏秉琦考古手记中的陈宝祠与陈仓城 一十年前的那个午后,当我骑着单车穿过横跨渭河之上的蟠龙大桥,戴家湾便在桥北的蟠龙塬下。有关民国时期戴家湾一带的情形,因时年仅二十五岁的苏秉琦先生曾参与北平研究院与陕西省政府合组的陕西考古会在斗鸡台一带
书屋品茗 | 中原文化的道成肉身 张伯行(1652—1725),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县)人,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卒谥清恪。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历任福建、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以清廉刚直称,为士大夫之楷模。其学宗程、朱,著
书屋品茗 | 静寂的自由 读了几十年中国当代小说,数十种一线的期刊曾经滋养着我迷茫的青春岁月,也曾激动澎湃,还会悲从心来,直至成瘾成癖,口味也是越来越挑剔。沈从文写苦难、写人性、写美,他的小说是唯美的、忧伤的、清纯的,有水的悠
说长论短 | 人情练达之旨 参差互见之法 最近在读李怀宇的非虚构访谈及研究新书《字里行间》的同时,也在读魏微的虚构长篇小说《烟霞里》,两本书都让我激动。魏微在《中华读书报》关于这部小说创作的专访中,推崇钱锺书是天才小说家,说《围城》对“人物关
说长论短 | 披沙沥金出新篇 陈寅恪先生说过:“史学是具体的,是实在的,但必贯之以空虚;思想是抽象的,是空虚的,但必凭据于事实。”通俗来讲,就是论从史出,一分材料一分货,十分材料十分货。陈谷嘉教授《张栻传》通过甄别历史资料与严格的
说长论短 | 人性善恶之辩 在中国古代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个被称为“千古之辩”的争论,即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论辩的双方都是儒家泰斗级的人物,一个是儒家二号人物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另一方是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
说长论短 | 常山怀古 说到常山,人们马上会想起三国时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白衣铠甲跃马横刀的常胜将军赵子龙。那年出差石家庄,剩有半日闲暇,查知附近的正定即是古时候的常山,我和两位同事匆匆就便去了正定的赵云庙拜谒了心目中的英雄
说长论短 | 历史感、社会感与学术想象力 当读者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尤其是作者把读者只能意会无法言传之处用文字非常精准地表达了出来,那种阅读体验无比美妙。可能是多年来感觉到学界一些学者的作品比较缺乏“历史感”,或者觉得不少作品像“飘浮在高
域外传真 | 奥黛丽·赫本与冰激凌和花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美?是花,是月?是山,是水?自在娇莺恰恰啼,美。春江花月夜,美。但最美的还是女人。古罗马女神中有一个女神以“花”(Flora)为名,在大自然中,花是美的,而在人世间中,女人是美的。看来
域外传真 | 缅怀穿越岁月尘烟的激情 马洛伊·山多尔的《烛烬》简体中译本2015年出版,但学界少有论述。我不认同封底的推介语说,这部书主要是讲世界秩序坍塌时的传统道德动摇,我认为它是对友谊和人生真相的探讨,对人性深处的激情的缅怀。这是部高
史海钩沉 | 鲁迅两次写黄郛 黄郛(1880—1936),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浙江绍兴人,原名绍麟,字膺白,日本东京振武学校毕业,1905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任沪军都督陈其美的参谋长兼第二师师长。1923年入阁,担任外交总
史海钩沉 | 朱正是个爽快人 朱正先生,我喜欢。喜欢他什么?喜欢他爽快!他是如何爽快的?我说一件小事吧。那年,过了春节之后(至少二十多年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路过,来到《书屋》编辑部,我不在。于是,他留了一张便条:周实先生:朱
前言后语 | 《陈明达全集》序 陈明达先生是著名的中国建筑史学家,在由中国营造学社开启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薪火传承的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也是公认的“继梁思成、刘敦桢先生二位学科奠基人之后在中国建筑史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的杰出学
前言后语 | 《字里行间》序 在青春岁月里,我读过许多文学作品,做过天真的文学梦。涉世渐深,经历春风夏日秋雨冬霜,感受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渐悟人生是读不完的巨著。念天地之悠悠,心灵的密码尽在字里行间。2020年后,居家的时间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