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絮语 | 2024年第10期书屋絮语 毋庸讳言,现代医学之发展,建立在海量冷酷的医学试验(或者“实验”)之上。凡新药之发明,须多次试验有效且无毒害,方得推广。或欲究明某物于人体有何作用,也须一试方知。其间,被试者生命健康有一定风险。现代医
书屋讲坛 | 我与湖南 大多数人把我作为湘人,也有人约我写写与湖南或湖湘文化有关的文章,但是我迟迟未能奉命。原因是我虽然填履历时“祖籍”一栏写“湖南耒阳”,实际上与湖南直接关系甚少。父亲少年时即离家出走,没有回过家乡。我更无
书屋讲坛 | 《书屋》资中筠印记 老实说,对于资中筠先生,以我之所见,的确难以评述。思来想去,颇为踌躇。以前,资先生所写的特别是投给《书屋》的,那些影响广泛的文字,我曾写过一篇评述文章发在《社会科学论坛》。首先想到的是她在2000年第
学界新论 | 移植与改造: 私立南开大学的早期发展 一自晚清洋务运动以来,大力借鉴、移植西方先进教育经验和制度,模仿创办新式学堂,推动普及新式教育,实乃出于国人急欲改变内则积贫积弱、外则强敌环伺状况之心。自家馆时代,南开就已经开始了对西方现代教育的模仿
学界新论 | 回望西南联大子弟学校 天南中学筹建于1938年,目的是为南迁昆明的西南联大等高校知识分子的子女解决入学问题,后历经迁址、合并及两度复校,最终于2009年在昆明停办。天南中学是一所有着七十余年光辉历史的学校,有过辉煌的历程,
红色记忆 | 毛泽东与柳文 毛泽东的散文之所以写得这样好,与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柳子散文极为心仪,这从他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就读时的听课笔记《讲堂录》中可以得见。在其所记的古
人物春秋 | 胡庶华七掌名大学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胡庶华无疑是大学校长中的“传奇”——他七次接掌国立、省立大学,如武昌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等名校,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他创作《湖南大学校歌》《重庆大学校歌》,强
人物春秋 | 怀念乐黛云 2021年,得知乐黛云老师的《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以下简称《九十年沧桑》)出版了,我便请北大历史系在读博士生高学思买两本,方便时去拜访乐老师,同时请她题签留念。学思少年英特,聪慧敏捷。他毕业于
人物春秋 | 同气连枝:张耀曾与胞妹张佩芬 张耀曾(1885—1938),云南大理人,白族,辛亥革命先驱,民国著名法学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的重要起草人,曾任职中华民国司法总长,其法政事迹在《宪政救国之梦:
人物春秋 | 沈从文百年前预言芷江发展 百年前,沈从文曾两度来到芷江生活和工作。善于观察、喜欢名胜古迹的他经常登上钟鼓楼,将古城内的“小八景”——“铜壶滴漏”“五爪抓天”“铁打栏杆”“雄溪亮虾”“三步两拱桥,过桥不见桥”“大庙对小庙,过庙不
书屋品茗 | 一本私家高级公文写作教程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说:“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不朽,大有人在;文章经国,其人较少。显然,普通文章很难达到“经国”的效果。然而,有一种文章却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奏折。在不同历史时期,奏折的
书屋品茗 | 从鲁迅“感旧”走近施蛰存 杨迎平《永远的现代:施蛰存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是从施蛰存与鲁迅的交往讲起的。1927年“四一二”事件后,参加了共青团的施蛰存避难于松江家中,一起的还有冯雪峰、戴望舒和杜衡。四人创办了一个
书屋品茗 | 道现双岔与路边拾遗 一、“我到底对自己的作品不能不负责”张爱玲不大喜欢“旧文出土”,遗作《爱憎表》一文中有如下表述:“我近年来写作太少,物以稀为贵,就有热心人发掘出我中学时代一些见不得人的少作,陆续发表,我看了往往啼笑皆
书屋品茗 | 关于文学的析读 很久没有读到好的文学评论了,以至于把这一体裁也渐渐淡忘了。这一方面是当下的评论文章,大都是纯粹的表扬或歌颂,也就显得寡淡无味;另一方面是八股式的,如同一个模子里出来,读不出一点新意,更难品评出作品中的
灯下随笔 | 《宋诗选注》中“隐藏”的朱熹 钱锺书先生《宋诗选注》一书195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至今已成为影响最大的宋诗选本之一。1958年初版选宋代诗人八十一家;1963年重印,删去左纬,诗人由八十一家减为
灯下随笔 | 胡适与钱锺书三次见面 胡适晚年在台湾收到友人赠送的钱锺书《宋诗选注》,对胡颂平说:“钱锺书是个年轻有天才的人,我没见过他。”(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这句话的下半句错了,因为据钱锺书说,胡适不仅见过他,而且见了三次
灯下随笔 | 寻异代知己,存精神洞藏 走在杭州城里,你会发现苏东坡留下的痕迹,有游人如织的苏堤,也有一条老苏一日游的路线,从凤凰山出发,经慈云岭、南屏,抵达陶光寺。这些风景也吸引了一大批读书人,其中就有出生于杭州的李一冰,后者历时八年,写
灯下随笔 | 英气雄词冠古今 辛弃疾是一位秉旷世之才的英雄豪杰,其词“屹然别立一宗”,是与苏东坡比肩齐名的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其人“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是有宋一代雄姿勃发的爱国志士。我国著名宋史专家、黑龙江大学教授辛更儒先生
说长论短 | “曾点之志”的“人文化成”气象 《论语·先进》有一篇著名的“各言其志”,说的是孔子让弟子们谈论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治理一个贫弱的国家,只要三年便可以使那里的人民勇敢且明事理;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的小国,三年以后就可以
说长论短 | 《诗经》与人名、笔名和书名 因《独留明月照江南——怀念我的李文俊老爸》一文而走红的马小起,近来在京举办了她的“小楷作品展”。展览命名为“彤管清扬”,她指出这出自《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
说长论短 | “无鬼论”的厄运 晋代有个人叫阮瞻,是阮籍的侄孙辈。据史书记载,此君“性清虚寡淡”,“神气冲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躺平”青年。他的琴弹得很好,因此经常有人上门听琴,他则不管贵贱长幼,都认真献艺。其表兄潘岳最是过分,
史海钩沉 | “我所受的母教比父教为多” 一蔡元培在《自写年谱》中提及母亲“影响于我们的品性甚大”:我母亲是精明而又慈爱的,我所受的母教比父教为多,因父亲去世时,我年纪还小……母亲最慎于言语,将见一亲友,必先揣度彼将怎样说,我将怎样对。别后,
史海钩沉 | 幽居山洞四个月 为什么一个人每晚都在大致同一个时间入睡,每天一次,相隔二十四个小时,而不是十个小时或者三十、四十个小时?这是因为人生活在地球上,大脑的节律是由照射在人的眼睛视网膜上的光线来指引的。地球每二十四个小时(
域外传真 | 珍藏思念 一枫树上最后一片霜叶旋舞着、旋舞着,在阳光中缓缓展示它的魅力,慢慢地着陆。草坪上晨露晶莹,那一片红枫就那么美不胜收地金鸡独立于一片碧绿之上。我同老友两人坐在阳光屋里的暖炉边,腿上盖着毛毯,肩上裹着围巾
域外传真 | 从牛津和剑桥走过 一我的眼前是一片高低错落的古典建筑,它们呈现着深深浅浅的蜂蜜色,它们有着教堂式样的拱窗、阶梯状的塔顶,它们气势磅礴且绵延不绝。这就是牛津。我是从英国诗人阿诺德笔下认识牛津这个城市的,因为他给这座保留中
前言后语 | 《湘军志》前言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加剧,各地农民运动风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宣布建立太平天国,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清政府军八旗军和绿营军缺乏战斗力,太平军
前言后语 | 《潘梓年论著选》前言 潘梓年(1893—1972),江苏宜兴人,笔名宰木、定思、任庵、弱水等,著名哲学家、文艺理论家、逻辑学家、报人、翻译家,有“中共第一报人”之称。早年求学于大同书院、龙门师范学校。1920年,入北京大学
前言后语 | 《钱锺书杨绛丛考》后记 钱锺书先生是无锡人。从他的故园,沿江东进,抵达长青沙,进入夹江,循着龙游河,拐过九十九道弯,北上三四十里,就到达我的胞衣之地——如皋城。城厢河岸两侧,万亩良田,一望无垠。绿的麦、黄的稻、红的桃、青的梨
前言后语 | 《浩荡七十年》前言 中国自晚清开始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因此中国近代史波澜壮阔、错综复杂,如学者罗荣渠所言,近代中国变革至少贯穿了四条明显的线索:自身衰败的过程、半边缘化即半殖民地过程、革命化过程、现代化过程。而最本
来稿摘登 | 绿豆 暑天溽热。关在书屋里乱翻书,读到了汪曾祺一篇《绿豆》,便觉清凉。旋又查清人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谷类“绿豆”条。载录如下:绿豆,《开宝本草》始著录。高阜旱田种之,迟早皆以六十日而收。豆用甚广,又为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