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欣赏2022年第9期

读者欣赏

读者欣赏2022年第9期

双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这是一份综合类艺术生活杂志。不为专业研讨,不是快餐文化,只为在机械年代,用轻松愉快的方式,

目录

读图 | 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是古代徽州地区流传的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工艺的统称,它们均为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徽州古建筑以民居、官宅、宗祠、庙宇、廊桥、牌坊为主,无论建筑部件还是家

视线 | 中秋佳节 吟风颂月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中秋节是地位仅次于春节的传统民俗节日。关于中秋节的概念,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古人很早就掌握了丰富的天文知识,知晓一年中哪几天的月亮

专栏 | 胜利女神的胜利

红绘双耳爵公元前400年—前375年 法国 罗浮宫博物馆藏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尼克出生于古老的泰坦族,不过她在宙斯与泰坦族之间的战争中坚定地站在了宙斯的身边,帮助宙斯等神推翻了泰坦族的统治,此后成为宙

文化纪事 | 忘忧清乐

休闲娱乐从来都是美妙和令人雀跃的,也是人类对生活亘古不变的烂漫追求。在千百年后,当我们穿过历史的烟云,回望古人休闲时的笑颜,想象他们拥有过的真切的欢愉,很难不为之动容。中国古人在休闲生活中呈现出的卓异

文化纪事 | 此生清欢:古人的娱乐生活

娱怀逸乐,恬适随心,是人性最本真的追求。无论是远古时代岩画与彩陶上先民踏歌而舞的场景,还是今日人们绚烂缤纷的娱乐生活,都证明人类的本能中深植着企求欢愉的基因。对此,古人也有洞察。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曾

文化纪事 | 随时而乐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长河里,立春祈福、雨水春耕、清明游春、七夕吃巧、中秋团圆、上元观灯……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在岁时节令的更迭往复中,中国人的浪漫智慧与生活意趣也于此间生生不息。上元灯彩图(局部) 绢本

文化纪事 | 博弈之趣

“昨日围棋未终局,多乘白鹤下山来。”棋人下山弈棋,所乘的不是马、牛,而是白鹤,有如仙似道之雅意。弈棋是国粹,是古人修身养性、以入高境的“四雅”之一。抚琴、作书、绘画常是默运一心、操之己手,下棋却需要对

文化纪事 | 天子闲暇时

宫乐图 绢本设色 48.7cm×69.5cm 唐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唐玄宗:清韵佩声通“梨园”是戏院、戏曲界的别称,原指唐玄宗时期培训乐工的机构。《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

文化纪事 | 童嬉之欢:最是天真烂漫时

声入童心陶响球是中国声响玩具的“老祖宗”,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这种玩具一般由陶土制成,内部中空,装有数枚弹丸或小石子,摇动时会发出“沙沙”的响声,以逗乐孩童。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曾出土一枚异常精美

展览 | 美人姓董

展览现场萧易在他的《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西蜀梦华”一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南宋端平年间(1234年—1236年)的一天深夜,成都府彭州城中的董宅还亮着灯。董家上下皆面色凝重,因为他们听说蒙古人从

行走 | 吴哥:光与影的盛宴

吴哥窟亦称“吴哥寺”,是柬埔寨的佛教古迹,以宏伟的石构建筑与瑰丽的石刻浮雕闻名于世,中国的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100多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以保

食之有道 | 秋风起,蟹肥时

一早在距今5000多年的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遗址中,人们就曾发现大量的蟹壳。《周礼·庖人》中记载的青州“蟹胥”,是古籍中关于螃蟹美食的最早记载。魏晋时期,士族文人已将吃蟹与饮酒、赏菊、赋诗视为金秋四大风流

影像 | 《八步沙》:“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一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古浪县北部的一个风沙口。随着气候变化、过度开荒放牧,八步沙的面积逐渐扩大,到2 0世纪8 0年代之前,已经发展成7. 5万亩的沙漠,成为当地最大的风沙口。沙丘不断南移,流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