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 | 穿过父亲的身体 陈晓辉,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创意写作学科带头人。曾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等多项。出版学术专著、主编教材、文学作品多部,刊发学术论文40余篇,人大“复印报刊
创意写作 | 鞋 《鞋》是一篇典型的创意写作范本,精短而有力,以一“物”贯穿全文,成为整个文本的线索和人与人关系的重要纽带,最后甚至与主题的表达紧密相关,在物体、物质性、与情感的物化三个层面共同构成文本的“物叙事”。在
作家新视野 | 七叶树的守护 编者语:植物不仅是自然界的一份子,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七叶树,因七枚复叶得名,又名娑罗树,花可观,叶可赏,果可期,绝对是一种越品越有味的植物,祁云枝笔下的它不仅是一种生命的符号,也是历史的见证,同时
作家新视野 | 沙葱列传 田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批培根工程入选作家,出版散文集《大地知道谁来过》《大地词条》两部,曾获丁玲文学奖、宁夏文学艺术奖、《朔方》文学奖等奖项。白露过后,要想在贺兰山上遇到还在开放的花朵,
文学新势力 | 一个人的文学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文学的?对于我来说,或许是在十三岁的夏天,那时的我正在上初二,老刘布置了一张语文卷子,让一节课做完,各科作业本就堆积如山,却还要做这急不来的语文试题,当时正和阿蛋同桌,我们从小一起
文学新势力 | 天黑之前 我醒来时,发现自己身处奶奶的小院儿,感官被放大了好多倍,知了叫得那么响,像要吃了我的耳朵。阳光在窗外高昂地亮着,如果窗户不是朝内预留了几厘米,阳光能把这平房照得明晃晃的。床上铺着凉席,撑着白色的蚊帐,
文学新势力 | 孤独的梦境 对我来说,高考是一场梦境,是一场实在且孤独的梦境。我在疫情的头年高考,七月八日考完英语,走出考场后,看着一个个面熟的人从各个教室鱼贯而出,熙熙攘攘地拥堵在楼道里,在教学楼下的出口汇聚成溪,向原本空旷的
文学新势力 | 送行 二〇二〇年十月,我大一开学。大学在省会新区,离得并不远,一百多公里,只是行李太多,母亲坐上火车,同我一路去学校。下了地铁,步行一点五公里,在校门口的泰山石前停下,行李大包小包,算起来得六七个。正值疫情
青史人物 | “成也独孤 败也独孤” 王僡蘐东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自由撰稿人,知乎人文艺术专业博主,在期刊、新媒体平台累积发表文章50余篇。提起古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一代女帝武则天。然而,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一位政治才能
西安与开罗的遇见 | 文化中的植物 栏目主持人:徐琳西北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文艺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陕西省翻译协会理事,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理事,鲁迅文学院第35期翻译家班学员。主要从事对外译介及翻译研究,作品见《小说评论》《美文》等期刊
正青春 | 我和那棵花 我提着油灯走向花园最阴暗的角落,那里隐隐可见一支芽枝正生长着,那花儿是少年无知时种植于此处,明知那种小角落养不起花儿,可我却倔强地将它种于此,任它挣扎着生根发芽。它是我花园中最特别的花,我也想用心去看
正青春 | 乡野的风 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题记乡野的风静静吹拂着诗与远方,它唤醒少年心中的诗与远方,于丰收的时节,将梦想告诉每一株成熟的稻穗。稻草人的脸上挂着笑。我爱这田野的风光——它将我心头那未泯的童真唤
正青春 | 北方的冬天 北方,这里四季分明,如果按气候划分,其实冬天还是较长一些。我的北方“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里真的很美。假如你问我最喜欢哪个季节,我的回答一定是冬天。北方的冬天有些特别,它能让你在暮秋之时
正青春 | 越之不去的爱 我爸是个小老板,经常为生意上的事情参加各种应酬,一个星期下来都有五六天不挨家。因此在每段纷争中我总是不明事理地偏向妈妈。我讨厌满身酒气醉醺醺的父亲,可他总是找各种理由出现在我的房间里,我也以写作业为借
正青春 | 热土一梦 繁重的作业堆满了书桌,疲惫的身躯缓慢地挪动着,溢洒出的咖啡浸湿了纸页的一角,令人眩晕的台灯下,升腾的一缕热气模糊了镜片,恍惚间,精神放空,又回到了那片难以忘怀的热土——潮汕普宁。再回到普宁的平湖街道,
正青春 | 相见欢·乘风 “人生最意气风发的时候无非是青春。”他说,“如果以箱根驿传那样的接力赛来比喻人生,那么青春一定是临海岸线的那一段路——有扑面的海风与一浪盖过一浪的波涛,冬天的干燥与夏天的潮湿,都让人忍不住迈出左脚,再
新锐青年 | 塞先生 王若禹女,2001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厦门大学2020级本科生。现就读于环境设计专业。文学爱好者。有作品见于《中国校园文学》《青春》《小小说月刊》《百花园》。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野草文学奖”邀请赛小说组一
新锐青年 | 岁月滑过父亲的手 旭锐辽宁抚顺人,自由撰稿人。先后在《抚顺日报》《抚顺晚报》《辽宁职工报》《中国石油报》《四川文学》《民族大家庭》《芒种》《辽宁工运》《演讲与口才》《读者》《当代人》《东方青年》《神州民俗》《散文选刊》
新锐青年 | 流淌在杂志里的似水流年(外一篇) 李柏林中国作协会员,90后少年文学作家。在《散文百家》《散文选刊》《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发表作品200万字,已出版散文集《写给青春的情书》,多篇文章成为语文考试阅读题。我上初中的时候,正是纸媒
年华本纪 | 方寸之间 辽阔中国 发问出“何以中国”?也许脱口而出的是你我站立于脚下的土地;或是你我的身份所属;那是坚如磐石的安全之盾,是铿锵掷地的自豪之感……“破土而出”的文物里的“中国”,又是如何呢?那是方寸铭文中“中国”二字的具
年华本纪 | A的目光从远处的落日移开 当A的目光从远处的落日移开时,我的耳机里正播放着Eminem的《STAN》。“我写不来了,或者说我根本不会写,谁知道呢?”A下意识地摊开手。我摘下耳机,熟练地放入口袋。晚风像眼前的江河流淌过我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