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2023年第7期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2023年第7期

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博览群书由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读书指导刊物。旨在引导广大城乡青年读书学习,推动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本刊是一本在中国大陆知识分子中影响颇大的文化月刊。在“博览”中看透历史与现实,于“群书”里识尽精彩与繁华,本刊是你了解中国图书界、知识分子界动态的不可多得的刊物。

目录

读书笔记 | 逆境中的毛泽东与这两首词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之后,“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同志始终都矢

本期关注·失意与诗意 | 看五度出仕的陶渊明躬耕田园

星河流转,世事沧桑。这忙碌的世界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人顺风顺水的通达,有人多灾多难的坎坷;有人“一日看遍长安花”,有人感叹“人生失意无南北”;有人乘时而起,有人沉埋无用。纷繁的众生百态,演绎着真切

本期关注·失意与诗意 | 三起三落的苏东坡为何“不恨”

林语堂先生在其名著《苏东坡传》中说:“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因了解而喜欢,因喜欢而更愿意了解,可以说道出了“苏迷”们的共同心声。苏东坡一生经历坎坷,在政治上

本期关注·失意与诗意 | 杨维桢“焚诗”之后的出人意料

元顺帝至正初年的一天,接近知命之年的杨维桢将自己在会稽时期出入史传、日课一诗的千余篇诗作取来复读,忽然自笑曰:“此岂有诗哉!”于是,命书童尽数焚毁。焚诗之际,正是其政治生涯的至暗时刻。至正元年(134

本期关注·失意与诗意 | 观察曹雪芹诗意的背后

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但我们迄今对其生平信息的了解并不充分。现在基本可以推定曹雪芹为曹寅的孙辈,而曹雪芹之父究竟是曹寅生子曹顒,嗣子曹頫,抑或另有其人,则未有定论。曹雪芹的生卒年问题,也争议甚久,

错了吗 | 《孙犁全集》为何有六封书信前后重复

友人赠送《耕堂读书记》《耕堂读书记续编》(大象出版社2008年9月版)时扉页题跋:“孙犁的散文百读不厌。跃华同志惠存。”并叮嘱:“不要小看这两本小书!”我珍若拱璧,迫不及待打开,一种久旱逢甘霖的舒畅涌

文化思考 | 面对《永州八记》,我们其实都是“愚者”

《永州八记》首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之西山,位于愚溪之畔,《钴鉧潭记》之钴鉧潭,《钴鉧潭西小丘记》之西小丘,《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之小石潭,均在愚溪下游。这四记可称为《永州八记》前四记,均写于元和四年(8

评论 | 并非偶然的“偶然性哲学研究”

耿子洁博士的论著《九鬼周造偶然性哲学研究:以〈“粹”的结构〉与〈时间论〉为路径》一书出版,我为她的学术勇气与学术精神点赞。因为要对九鬼周造的哲学展开研究,既要有一定的西方近现代哲学的知识基础,同时对日

评论 | 《孔子大历史》与孔子的“错误”

对孔子及其学说的理解,常常存在“泛历史化”和“去历史化”两种误区。在一段时间内,我们把孔子当作封建社会的圣人、统治阶级的帮凶予以批判,认为孔子的思想仅仅属于旧社会的意识形态,这是犯了“泛历史化”的错误

书人志 |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破解童心”

杨红樱不止一次地回答过“为什么写儿童文学”的问题:作家跟生活是离不开的,我当过老师,最熟悉孩子,我只能写儿童文学;成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童年在那里度过,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自然而然会带进作品。小说

怀念 | 轮椅上盛开的沈从文研究之花

凤凰因为他,从一座湘西边城走向了世界,他是沈从文;“沈从文研究”在国内从起步到逐渐走向“显学”,他的译著《沈从文传》作为“他山之石”备受关注,他是符家钦。1990年4月,时事出版社出版了符家钦先生的译

文化视点·解密王昌龄 | 王昌龄的江南在哪里

王昌龄,世称王龙标,极擅边塞诗,而其一生的重要活动地域,却不是在烽烟血火的塞外,而是在江南,他在江南写的那些清新活泼、自然明朗的作品,也饱含他的生命轨迹和美学追求,体现出不同凡响的独到之处。唐人薛用弱

文化视点·解密王昌龄 | 王昌龄《出塞》之八面观

王昌龄极擅边塞诗,他的《出塞》是其边塞诗的代表作。《出塞》诗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七言绝句,明人推此篇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明代著名

文化视点·解密王昌龄 | 王昌龄的方外诗踪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以边塞、宫怨和送别诗闻名。从总体倾向上看,这些诗作体现了诗人心系国事、关注现实的儒家思想,宋人葛立方甚至有“观王昌龄诗,仕进之心,可谓切矣”

商榷 | 《朱次琦评传》该怎么写

三个月前,我收到《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寄来的《朱九江评传》一书。家乡先贤朱次琦(1807—1882)及其门人简朝亮是2008年我攻读博士学位时的研究对象,近10多年来,我相继出版《朱次琦研究》《简

推介 | 跨越喜马拉雅山的禅思

经由交流鲁迅的缘分,尼泊尔诗人奎师纳·普拉塞的《沐泽晖晖》(香江出版社版)跟中国读者相遇了。有种观点认为,“诗人的人格是确定诗的审美流向的原初动力”。奎师纳·普拉塞作为瑜伽修士,心相清净,人格超迈,识

校园悦读·打工与文学 | 从《微尘》看中国矿工

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成为我国社会结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他们是经济发展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加速催生的新兴力量。在市场经济愈发繁盛的背景下,打工文学伴随着打工潮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创作形式,更

校园悦读·打工与文学 | 打工者用劳动创造的星辰

《劳动者的星辰》是皮村文学小组所编双月刊《新工人文学》中代表性作品的选篇结集,是21世纪以来新工人文学潮流的最新波荡。育儿嫂、布展工、地摊小贩、顶棚匠、业余演员……热爱文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北京五环以外

校园悦读·打工与文学 | 当代新工人诗歌中的身份之问

在“新工人”这一个描述诞生之前,那些工作和生活在城市而户籍在农村的打工群体往往被称为“农民工”。这一群体是中国近三十年来城市化的产物,是中国在将自己打造成为世界工厂中所创制的政策,我们在此选择“新工人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