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 爱在海角星辰 春 叙聪明伶俐的春风了如指掌于心事怕它溢出来通知了细雨淋湿了大地潜藏了密语三步的小跑耳边的歌声按下去的心事又跃然于纸上划开的海平面又该如何平静一首歌的距离心情超载歌曲来挡是旋律、歌词、共鸣、还是自己感
诗歌 | 李培德诗集 哦 月亮小的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讲天上有一个美丽的月亮上面有一位怀抱玉兔的姑娘还有一位爱喝桂花酒的吴刚如画的仙境使我充满幻想而今一幅幅科学的影像圆圆的月亮上面有着无数的沟壑与疤伤科学家说那是星球间的碰撞于
诗歌 | 冬之海南临高(组诗) 冬之海南临高平望坡树深,芦蒲漫窗台 竹韵履清彩,蓝陌黄蝉开 陈堤船梭来,雁畈映鱼回 夕阳沐红腮,风涛洗心怀 坡树深似海,芦蒲霞苍苔 纤风撩碧波,万顷蛙声来 浓情檀香在,知心乐园栽。武义柳城观荷遇雨暝然
诗歌 | 我们的力量 看那山川漠漠千里绵延不绝看那江海茫茫万里奔腾不息这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丽诗篇这是祖国华夏大地的巍巍风采!遥想故园归未得誓辞甲第金门里养育着无数中华儿女的这片热土帝国主义的铁蹄曾无情踏破她的希冀日暮
小说 | 打工妹的爱情“战争”(9) 第五十三章 爱情不能完全用眼睛来说话李丽妮回厂上班了!她终于回到了她无限热爱的地方,穿上了她无限热爱的工装!她仍然在杨红英的班组里工作,也像杨红秀一样独立操作一台滚齿机,她的工作岗位就在杨红秀的工作岗
品评 | 莫言小说的叙事技巧研究 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自发行以来一直受到文学界广泛关注,其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甚至叙事技巧都极具个人风格,对我国传统长篇小说的写作带来冲击。该书叙事节奏紧凑、情节扣人心弦,且作者灵活运用了我国方言和传
品评 | 论茅盾的儿童文学评论 自古以来,我国关于文学评论的文章数不胜数,其中不乏一些儿童文学评论。相比之下,针对儿童文学进行评论的作品非常少,主要是因为过去的封建思想制约了儿童的独立人格。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封建精神文化系
品评 | 浅析灾难文学创作中的纪实与虚构 阿来创作的《云中记》实现了新时期灾难文学的新突破,阿来以超凡的虚构能力和高度的人文关照处理好了抗灾事实与惨痛经验之间的矛盾、严肃记述与解构美学之间的矛盾。阿来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妥善处理了文学作品的纪实与
品评 | 庄子自然哲学观中的生态美学研究 庄子作为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也是非常杰出的自然主义哲学家。而关于生态美学的研究,涵盖了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多重审美关系,意在构建一种迎合并适应生态规律的审美生存状态。建立在“道”整体特点之上,庄子提出人
品评 | 鲁迅作品的现代性分析 既然要分析鲁迅作品的现代性,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现代性。武汉大学的陈美兰教授认为,现代性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知识理念体系发生了全方位变化后形成的人的新的精神特征,它的核心内容是理性精神和主题的自
品评 | 论晋宋庄园文学之变 晋宋时期,庄园经济发展至繁盛。以庄园为内容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显现出士人审美形态的变化:创作目的上追求精神世界的超脱 篇幅上呈现出短而巧的特征,以抒情化的笔端书写内心的情感体验与精神世界
品评 | 《儒林外史》中的文学地理学研究 《儒林外史》历朝历代研究成果之多,囊括了吴敬梓的生平、版本和评点、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等方面。本文以文学地理学视角观照,从地域空间角度切入,在时空结构中考察《儒林外史》中的地域性特质,并以此丰
品评 | 唐代梦幻题材小说的诗笔特征略论 唐代小说被认为“文备众体”,其中的“诗笔”特征尤其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唐代小说中的梦幻类题材为切入点,分别从情节和主题设置、语言和描写渲染、韵文和诗歌的直接嵌入三个方面对唐代小说的诗笔特征进行分析,认
品评 | 炉香燃尽情为何 沉香犹在爱何寻 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张爱玲可谓风靡一时,这位天才少女以非同凡响的文学造诣给当时的文坛吹来了一股通俗之风。1943年发表在杂志《紫罗兰》上的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经发表,立刻引起读者的广
品评 | 《板桥三娘子》文本叙述环境细探 《板桥三娘子》是中晚唐时期传奇集《河东记》中的篇目,被收录于《太平广记》,归入幻术类。幻术的实施过程反映了唐人对于农业的重视及对交通便利的渴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三娘子自食恶果也反映了佛教的因果报应论
品评 | 一段诗意但难免俗的辩解 陶渊明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据《陶渊明传》记载,公元405年,陶渊明40岁时,他曾为稻粮谋而出任彭泽令。不过到年终例行考核的时候,身边有人提醒他,要想顺利通过考核,有必要衣冠整齐地去恭迎上级官员的审查。
品评 | 当知识分子“走出阁楼以后” 作为“江南三部曲”的开篇之作,格非在《人面桃花》中以“乌托邦”式的想象,书写了清末一代知识分子在历史理性与个人欲望交织的革命浪潮中何去何从的现代寓言。“阁楼”意象一再出现,为知识分子的生存处境和价值趋
品评 | 《金陵十三钗》:残酷境遇中人性的救赎 电影最根本、最重要的着力点是对于人性的关注,《金陵十三钗》在战争背景下对人性进行深度挖掘,使人物在战争的残酷境遇中一步步实现人性的救赎。本文结合影片中视听语言的艺术表现,从电影的本性到人性的救赎,探讨
品评 | 耶律楚材西域诗论 1219年,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征,后经历了十年左右的西域生活。种种西域风物、风俗人情融入了他的诗作。在《湛然居士文集》中,描写西域景物及后期追忆西域生活的诗篇占据了大多数。耶律楚材的西域诗提供了审视
品评 | 女性追求独立自由之困境 《我的姐姐》是殷若昕导演的一部电影,影片讲述失去双亲的姐姐安然在追求自我梦想和抚养弟弟之间抉择的故事。本文旨在运用新历史主义将自我塑造放到历史性的权力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中考察的方法,剖析《我的姐姐》中
品评 | 王家卫电影的寻根情结 王家卫是一位极具个性的导演,他导演的电影有着独树一帜的风格和特色,其以断裂的叙事风格、碎片化的影像风格开辟了我国香港地区电影的一个独特领域。本文将对王家卫执导的《阿飞正传》《旺角卡门》《重庆森林》《东
品评 | 关于舞剧《杜甫》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当前,涌现出大量以人物为创作原型的舞剧,此类舞剧在现当代舞剧创作中的比重攀升。以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原型创作的舞剧《杜甫》,就是一部以古代著名历史人物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舞剧作品。作为国内首部以讲述“
品评 | 对传统的皈依 作为一个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而成长起来的伟大剧作家,曹禺的作品中虽极力谴责和控诉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新成长起来的人民的压迫,但是其作品总是会不经意间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皈依和眷恋。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戏剧手法
品评 | 浅析藏族声乐作品的美学含义 深入了解藏族声乐的发展史后可以发现,多数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其所信仰的宗教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藏族声乐作品的发展初期,人们通过演唱音乐来表达对所信奉神灵的敬仰之情,声乐作品被藏族人民作为一种祭祀
品评 | 浅析何多苓绘画中的文学性 有人说何多苓的艺术具有诗意的特征,他关注作品的绘画性。他几十年如一日忠于自己最喜爱的绘画,他所追求的是无拘无束的自由,他的所求是如此简单,将唯美、优雅和感伤深深地蕴藏在作品中。他有着扎实的绘画功底和天
品评 | 中国民族民间舞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舞蹈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在舞蹈作品中,舞蹈表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体现了作品所表达的主旨,又包含了作品背后的民族精神及文化现象。观众欣赏舞蹈作品时往往会觉得作品与自身经历十分相似,正如生活之中各
品评 | 浅谈20世纪9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的变迁 由于思想潮流的更迭,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都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和艺术,不同历史背景和不同社会群体对艺术的感受和需求也不尽相同。1985—1990年,中国出现一种以现代主义为特征的美术运动,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
鉴赏 |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浅析 推理小说犹如浩瀚的星辰大海,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能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真正抓住读者的目光与心理,从而与推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背景产生共鸣。推理小说最早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与其他题材类型
鉴赏 | 《太阳照常升起》的疾病叙事研究 《太阳照常升起》重在呈现患者对残缺身体的感受以及如何改变自我对疾病的感知方式。个人隐疾不仅对杰克造成生理性伤害,而且导致其自我认知出现障碍、社会身份异化。杰克为了疗愈自我而疏离社会、疏离身体、疏离自我
鉴赏 | “人格结构”理论视角下的《儿子与情人》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劳伦斯的一部半自传体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小说的主人公保罗·莫雷尔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的母亲和父亲在性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婚后感情生活并不如意,于是母
鉴赏 | 浅析村上春树与王家卫作品中的相似点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知名作家,于29岁时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并获得日本群像新人文学奖。村上春树以此部作品为开端,开启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其知名作品有《挪威的森林》《寻羊冒险记》《海边的卡夫
鉴赏 | 非透镜成像观看方式下的线造型作品研究 西方绘画中的线造型是由观看方式决定的,透镜在绘画过程中的使用,造成了观看方式的差别,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造型方法,线造型只有在非透镜成像的观看方式才产生。线条是西方绘画中重要的造型语言,是艺术家独特的审美
艺林 | 地域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地域文化作为文创产品设计中的点睛之笔,地域文化所包含的生命力注入文化产业之中,不仅利于地域文化的发展,还有利于独特地方文化的传播。本文从地域文化角度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出地域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
艺林 | 刍论山东胶州秧歌之形态特征 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国,经过岁月的洗涤,那些曾经以独立部落分散于各个地方的民族个体,相互接触、融合。当接触与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时,“三道弯”是必然提及的一个身体形态,其所沉淀与折射出的是该地域
艺林 | 群众文化活动中基层文化馆作用的发挥 经济飞跃式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基层文化馆工作人员要转变观念,顺应精神文化发展总趋势,为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添姿添彩。基于此,本文对群众文化活动中如何发挥基层文化馆的作用
艺林 |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实践探究 目前,我国各地群众通过文化娱乐方式提高文化素养、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参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具有自发性质。早晨或者傍晚走进城市的公园、乡村文化广场,可以看到中老年人在跳广场舞、玩健身器材、打太极
艺林 | 赣傩面具艺术的造型语言 赣傩面具是我国傩面具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地方民族特色鲜明,充分彰显了人们质朴的审美意识。赣傩面具是赣傩文化的艺术表现载体,种类丰富多元,形象奇特灵异,色彩极为饱满。随着时代发展步伐的
艺林 | 当代国内外群众文化发展动态及趋势分析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群众文化,均可以推动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群众文化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文化形式,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有其特征,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国内外群众文化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不
艺林 | 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跟上经济建设的步伐。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文明从未出现断代,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丰富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们的智慧结晶,具有多样性,每个地区
艺林 | 借助现代插画促进地域文化传播 如今,各个城市的景点、饮食越来越相似,这让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历史存在感。对于山东省济南市来说,当地最具特色的就是“泉水文化”。经过历史的沿革变迁,济南有的泉已经找不到地点,还有的泉
艺林 | 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花馍造型的扁平化设计研究 花馍又叫“面花”“面塑”,起源于中国民间祭祀活动用面塑代替宰杀牛羊动物的习俗。按照性能的不同,可以分为食用性花馍、礼仪性花馍、观赏性花馍。按照造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系列,花馍类、花糕类、吉祥物类和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