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2025年第3期

牡丹

牡丹2025年第3期

半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牡丹》是河南省一级期刊,杂志以河洛文化为底蕴,贴近现实生活,突出地方特色,注重青春气息,追求新颖高雅。

目录

卷首语 | 卷首语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春播夏耘,秋收冬藏,本期杂志出刊时正值新春佳节,万家团圆,灯火灿烂,在此祝福所有关心、爱护、支持《牡丹》文学杂志发展的读者、

首读 | 大河志

一秋收过后,一场临盆的风暴,在高远的天空下远去,时间归位,颗粒归仓,田野和村庄一如生产后的母亲,安静下来,而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每家都要出工,到南山修水利。家里没劳力的,交钱或以口粮

首读 | 创作谈:河流和我们

历史纵向的视域里,河流发祥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文明;地理经纬的尺度里,古老华夏大地之上有三条巨流即长江、淮河、黄河等距离地并行自西向东奔赴,淮河居其中,而淮河-秦岭一线断然成为南北的分界,

首读 | 评论:心结

2007年11月中旬一个细雨蒙蒙的午后,我在峻峰的引诱下来到了大别山腹地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史河上游的梅山水库,那座我有生以来所看到的气势最为滂沱的水利杻纽所带给我的震惊,至今仍然深藏在我的内心。

名家佳作 | 茶饭引

茶明朝断园居士在友人山居,泉茗为朋。喝的是什么茶,未曾交代,但景况不恶。早晨推开窗,有红花、绿树、闲鸟、烟岚、藻荇、静池、细风、清帘,更有庭院悄然。此番风致比纸窗瓦屋更具风韵。一直喜欢喝茶,有幸喝到天

短篇小说 | 心债

1男人的暴起是突然间的,他铁锤般的拳头纷至沓来,周如羽还没来得及还击就一阵头晕目眩,身子不受控制地倒在地上,他的喉咙里涌上一股腥甜,感觉肺腑像被巨手攥紧了,即将窒息。男人坚硬的皮鞋饱含戾气重重地跺在他

短篇小说 | 我们穿越大雾

我伏卧在宽敞空荡的天桥底,等雷炳忠。观宝街开便利店的胖嫂称雷炳忠为盲流佬,我不在乎他叫什么。天空如捅破一个大窟窿,雨贴着风乱窜,哗啦啦下到傍晚,没停过。四周弥漫开潮湿的气息,陆续有人跑到天桥底避雨。一

散文 | 完全爱

这“公家”的房子不能养宠物。这里的公交车和公园也不允许宠物出现。其实不是宠物,就是小生命。但是没有地方讲理。我只得送它们四个走。三个坐飞机去了母亲那里。一个去了洪湖。去了洪湖的这一个从此断了消息,我不

散文 | 采蘩

一风吹百草。也吹绿一首《采蘩》。湖泽之畔,沙洲之上,洒满了采蘩的小宫女。她们葛衣葛裙,手捧方筐,或臂挎圆箩。忙忙碌碌,像春风扶不稳的野花朵朵。时不时抬手擦一擦额头粉腻的汗珠子。风吹葛衣,薄薄春汗在绿蘩

散文 | 夜幕下的大河

傍晚时分,太阳把周遭照得铮亮,寒风一个劲儿敲打着窗户,我的心乱哄哄的,不知怎的又想去看望黄河了。不知道看了无数遍的黄河究竟有什么魅力,让我如此魂牵梦绕,似乎我走到哪里,她都要把我的魂儿勾到哪里。陪我看

散文 | 哦,靳庄

我的家乡靳庄很秀丽,她东枕万安,西蹬伊河,北望洛阳,南眺伏牛,是一个很美的村落。村子不大,只有千来口人,在拥拥挤挤的伊河两岸,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乡村。不起眼是因为她村小、人少。不起眼有不起眼的好处,几百

诗歌 | 穿过时间的暗河(组诗)

初冬草地被挪开了。鸣虫的吟唱愈来愈低,愈远整个星河随之偏移——那在黑夜的廊桥上默立的,是法桐,银杏,枫杨……以及举着灯笼般红色蒴果的栾树在沉默中谛听季候的风用力滚动着一个黑暗的语词。地下大裂谷如何描述

诗歌 | 在路上

一一些灯光很琐碎,而另一些很温暖我被隔离在琐碎之内,而外面的光和我素不相识,我只记得我被拒绝在千里之外而桃花不同,它在三月里开始瞭望看雪山离自己越来越远,而河流湍急匆匆地绕过那些跪下的草把青稞一根根扶

诗歌 | 心有繁花(组诗)

栀子花多想穿越时光隧道去找寻属于我的那朵栀子花那朵花娇柔中又不失刚毅几滴露珠停落于花瓣上它似在深情地告白着——姑娘啊你一定要坚守着爱的阵地尽管狂风暴雨会时常侵扰你的世界但,天地不会崩裂你要一直向前前方

诗歌 | 短诗集束

河湟文化博物馆(外一首)刘桂兰满盛河湟的前世,一只陶罐在橱窗里,静静地等我解读,先祖的密码拙朴的纹理鲜活,河湟人生命的印迹在一些完整或者碎裂里卡约村,平凡的村庄成为,一种永久的文化坐标牛羊欢歌,炊烟袅

三门峡作家小辑 | 小城,大河,冬之梦

叶满目金黄。一年之中,色彩最饱满的季节到来了!深秋刚过,初冬已来,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画师,将色彩的运用挥洒到了极致。眼睛从近到远,总也装不够似的。静坐窗前,视线从六楼斜落至院内。一年四季葱绿平整的大草

三门峡作家小辑 | 帘子

十年前的一个春天,我的父亲去世了,走得特别突然。他那时已经85岁,也算高寿,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在前两天,我还和同事贺老师一起去看望过他,没想到仅隔一天,他就与我们阴阳两隔了。贺老师和我曾在同一所

三门峡作家小辑 | 小城的早市

“今儿早不做饭了,咱们到体育馆南门去吃碗凉粉!”周末,我对女儿说。体育馆南门是小城烟火味最浓的地儿。小城体育馆南门边社区密集,大都是20世纪九十年代盖的。那时,这些小区可是小城最为气派的“洋房”。可如

三门峡作家小辑 | 艾的奉献

艾叶的烟从我书房里飘向窗外的时候,我会看到儿时的老屋,厨房顶上也有一股烟,和艾烟一样的灰白色,直直地向着天空行走,有风来了,他会带着风一起走。烟是风的领路人,烟往哪儿,风就往哪儿,你找不到风向时,就去

三门峡作家小辑 | 骨垛河边

骨垛河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名字。问过好几位老先生,对骨垛河名字的由来,或者说它的传说,都说不出更多。只是单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骨垛,似乎违背人们对地名由来所寄予的想象和希望。河流如同一具苍老的骸骨,干

三门峡作家小辑 | 千副中草药

从古至今,人类与植物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植物不仅在衣食住行上供养着人类,还以风姿绰约的光彩形象,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如五谷杂粮,瓜果蔬菜,以及树木草根等时时刻刻维系着人类的生活,其中就包括夹杂在植物当

三门峡作家小辑 | 山乡的大年

一老家在豫西农村,连绵敦厚的山,挽着清凌凌的水。时光在洛河水的低吟浅唱中款款流过。端午、中秋温存点缀在农忙间隙,像少年扬手甩出的漂水石片,将农人汗水浸泡的日子溅起一串串惊喜。一年中,过大年才是乡间万物

三门峡作家小辑 | 塔顶上的风(外一首)

一个老人倒在马路上一束玫瑰花贴着他的胸膛失血,变干不知道他要去哪里献给谁。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第一次买花,但应是最后一次有人认出他是玫瑰园的花工他口袋里有一张纸条:“塔顶上有风,记得带上外套。”热心人相帮

三门峡作家小辑 | 雪的狂欢

一犹记得儿时的雪是两行深深的脚印你把红红的萝卜镶上开心的笑脸还有你的绒线小帽只为逗我一笑我最爱的花围巾也给雪人吧那样他就不冷我们才会高兴无数场雪冷了人生在苍穹下此刻有多少快乐的雪人苏醒?有没有我们童年

三门峡作家小辑 | 心远地自偏

1如果你来自遥远的恒星之树,一定要在猫胡须卫星歇歇脚,这里的冰镇彗星碎有薄荷车前草兴冲冲的速度,我会带你认识爱洗云的长颈鹿园丁,他有一百把星形洒水壶2蟋蟀每天送来第一篮露珠花,龙爪槐魔术师练习从一片雪

三门峡作家小辑 | 敬畏(外三首)

试图跳跃的光被风扶正一盏灯坐看四时如何在一朵花上交替九月的云落入河中十月的傍晚打捞出夕阳风不止一遍喊出水声打湿了灵魂的人在黄昏摆渡入夜,再无云朵也无风一只影子开始臣服人间突然对那些深秋过后清扫落叶的人

报告文学 | 乡村振兴逐梦人

夏日如火,烘烤着河洛大地,夏风似诗,张扬着青春活力。千年洛水横贯洛宁县城东西,不但滋养了两岸生生不息的勤劳人民,也滋养出了钟灵毓秀、雄奇壮观的人间美景。悠悠洛水穿崤山、熊耳山与伊河汇合成伊洛河汇入黄河

评论 | 河南散文二十家之胡亚才

胡亚才,河南固始人,1962年生,回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第18期学员。自1981年至今,在多家文学刊物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主

评论 | 真正的根,其实在我们的灵魂里

有人问我,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能坚持写作?我说,写作防止了我的生活过分戏剧化。我说的是心里话。从少年时代写小说开始,渐渐加入散文、诗歌的写作,至今日,我越来越意识到写作对我的意义,只不过感觉不同。就我个

评论 | 故土印象与精神还乡

著名作家乔叶认为,“文学是精神的故乡,故乡是生长的文学。”诚如其言,无论是黄梅之于废名、凤凰之于沈从文、呼兰河之于萧红,还是高密之于莫言、延津之于刘震云、商州之于贾平凹,故乡不仅是中国现当代作家取之不

评论 | 附录:胡亚才散文出版年表

1.《春天的角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2.《另一种存在》,作家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3.《时光的缝隙》,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4.《水的血脉》,上海文艺出版社,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