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絮 | 苏祥荣杭州心之问(组诗) 杭州杂咏水映青山塔入云,钱塘风光万里亲。武林门外高楼起,运河街头陌巷深。乐天应羡钱江近,东坡当夸西湖新。最喜好景断桥处,柳依清荷月伴君。赏月庭院深深步履轻,芳草盈盈思愁沉。明月三更空投影,不识檐内不归
咏絮 | 我的天空,你的雪花(外三首) 我的天空,你的雪花空旷是为你准备的雪花是为你绽放的一片片的晶莹飘飘洒洒纷纷扬扬在寒冷中独树一帜或是弥补一种与冬俱来的缺憾可以长袖善舞在别样的白中体悟入心入肺的痛感可以静默以待漫天遍野的铺排怎样瞬间突破
品评 | 浅析阿来小说《云中记》的叙事特点与双重语境 在灾难面前,阿来并不是一味地去突出苦难,而是把聚光灯更多地打在“坚毅”“重生”等主题之上,避开灾难现场撕心裂肺的哭喊和长时间的沉默哀伤,用一种极其克制的语调将目光转向灾难后人们积极重建的画面以及重获生
品评 | 《史记·高祖本纪》与《汉书·高帝纪》比较研究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以下简称《高祖本纪》)与班固《汉书·高帝纪》(以下简称《高帝纪》)都是对汉高祖刘邦事迹的撰写。比较发现,司马迁叙写刘邦事迹精练隐晦,不虚美、不掩恶,但记事较为粗疏,时间、事件
品评 |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李清照南渡词研究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南渡后身处国破夫亡的悲惨境遇,凄楚愁闷的情怀使她写下了一首首名作。这些南渡词呈现出较强的地域特色,注入了江南地区特有的情致。本文基于文学地理学视域观照李清照的南渡词创作,梳理李清照笔
品评 | 宋诗话中的诗歌字法创见 诗歌字法,指的是古人作诗用字之法。古人遣词造句,技巧颇多,语言形式多样,方法复杂精微。宋代理论家通过收集归纳前人散落于诗集文章中的作诗规律,总结出一系列诗歌字法,细致分为用字、炼字及改字。古人用字讲究
品评 | 长望杳难见,浮云横远山 《长安三万里》自上映以来,获得了很好的业界口碑和市场票房。然而,该片也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在“永王李璘案”的处理上,没有全面考察和采用学界研究成果,而采用传统的“谋反说”,既违反了历史真实,更欠缺
品评 | 《我的阿勒泰》中的生态理念分析 《我的阿勒泰》是李娟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勒泰地区为背景创作的一部散文集,其独特之处在于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阿勒泰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牧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在李娟的笔下,阿勒泰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
品评 | 写意绘画的精神内核解析 写意绘画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产生的中国独有的艺术,它区别于西方的任何一种艺术。写意是艺术家主观精神与客观世界相互交融、相互解读的产物。艺术家们以笔墨为媒介,将个人的情感、认知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融为一
品评 | 舞蹈赏析中儒家“礼”文化的艺术表达 舞剧《孔子》以儒家“礼”文化为核心,通过艺术表现生动诠释了儒家思想的哲学内涵和审美价值。本文结合该剧的具体艺术形式,探讨“礼”文化在舞蹈中的体现及其艺术表达。通过分析礼乐交融的艺术内核、人物符号的文化
品评 | 流行音乐演唱的艺术特征及价值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音乐形式,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演唱方式、表现风格、情感表达等都直接影响着广大听众的审美体验。本文主要对流行音乐演唱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演唱风格的多样
品评 | 黄河号子:传承与保护的探索之路 黄河号子,这一源自黄河岸边的古老声音,是中华民族与自然抗争、与命运搏击的生动写照。它不仅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奋勇拼搏、顽强不息精神的象征。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
品评 | 浅析油画中的平面构成与视知觉关系 平面是指在二维空间中进行的造型活动,而构成则是指在二维平面空间中,根据一定的形式规律和画面组织法则,将视觉造型要素进行有目的性的排列与组合。优秀的艺术作品创作者在创作初期需要精心策划与安排各项造型因素
品评 | 古筝曲《定风波》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定风波》是由青年古筝演奏家邓翊群于2015年8月创作的一首古筝协奏曲,配有钢琴伴奏。作曲家受到宋代词人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启发,从而以这首词为主题创作了这部现代古筝作品。本文分为三部分:
品评 | 黄永玉“荷”画艺术特色与跨界价值探究 黄永玉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的画家,被誉为“荷痴”,其笔下的荷花数量众多且神韵独特,同时其“荷”画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更为后
品评 | 黄自艺术歌曲《卜算子》的作品分析与演唱处理 艺术歌曲是一种将诗与音乐相结合的音乐体裁,最早起源于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并由“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确立。此后,这种体裁在欧洲音乐创作中逐渐流行,成为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之一。到了19世纪末至
品评 | 李嵩《花篮图》(冬)中的理学思想和文化象征探析 宋代时期,插花艺术和花鸟画技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众多以插花为题材的花鸟画中,李嵩的《花篮图》(冬)无疑是经典之作。本文以《花篮图》(冬)为讨论对象,对其写生手法的精致运用与其深厚的文化寓意进行细
品评 | 浅析古元作品的灵动美 一、画家古元的生平古元(1919—1996年),生于广东省珠海市。他不仅擅长版画的刻画,还致力于水彩作品的创作。其少年时期的水彩画作,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已具有西方印象派的风致。卢沟桥事变后,古元的抗
品评 | 张朝钢琴作品《努玛阿美》的创作分析与演奏技巧 回顾近百年的音乐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钢琴音乐经历了引进、传播、兴盛和本土化的过程。钢琴作品的创作从起步时的稀缺逐渐走向繁荣,并在现如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多样化的中国钢琴艺术。自20世纪70年
品评 | 婉约派艺术歌曲的情感表达与审美特征 艺术歌曲《如梦令》以李清照的词为基础,作曲家王超,融合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与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婉约派文学与艺术歌曲的深度结合。歌曲以细腻的情感递进、古雅悠扬的旋律和丰富的伴奏织体,生动描绘了词人游
品评 | 论中国戏剧音乐元素与西方交响乐的融合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和精神寄托。京剧的行当、唱腔、板式等众多音乐元素为现代音乐创作增添了新鲜活力,其中,鲍元恺先生创作的《京剧交响曲》尤为典型地融合了中西音乐元素。一、《
品评 | 文人画精神探微:以泷精一《文人画概论》为镜 文人画,无疑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核心概念。本文首先梳理“文人画”在历史语境中的确切定义,进而引入泷精一对文人画精神实质的探讨,这些探讨围绕着文人画的历史渊源、哲学思想和审美追求等方
品评 | 《中国长江口》声乐作品中语言与情感表达的艺术特征分析 《中国长江口》作为一首描绘长江入海口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的声乐作品,以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情感层次,在中国当代声乐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作品通过“雄伟长江口”“壮阔长江口”等词语的吟咏,结合对潮汛、
品评 | 浅析郑艺油画作品中的现实主义语言特征 作为一种文艺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源远流长。现实主义是新时期艺术中最早具有现代意识的艺术思潮之一。它不仅在主题上反映了对现实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还在风格上反映出油画语言在技术上的独特魅力。现实主义绘画大
品评 | 论常玉的绘画形式 法国巴黎作为一个艺术之都,吸引了众多青年才俊前往学习、探索,常玉就是其中之一。常玉的家庭状况相对富庶,并且学习过中国传统文人书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常玉具有文人士大夫的品格心性。通过对常玉的作品进行
品评 | 庐山与鄱阳湖在《千里江山图》中的象征意义分析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的杰作。这幅画为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 191.5厘米。它以其宏大的构图、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广泛赞誉。此画以庐山和鄱阳湖为主要取景地。王希孟通过细致入微
品评 | 艺术交融:王威山水画与版画的共通性 王威是著名的美术家,也是河南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者。他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有融合时代气息的版画作品,也有融合传统艺术精神的山水画作品。它们之间均蕴含着王威的艺术风格,对于促进河南版画和山水画的发展都起到
鉴赏 | 潍坊民间传统美术类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与实践研究 本文以潍坊民间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价值、艺术特色与现存困境。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文创产品设计理念与市场需求,探索潍坊民间传统美术类非遗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策略,以期为潍坊民间传统
鉴赏 | 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特定地域、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基因与精神内涵。然而在当前的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生存与发展空间受到挤
鉴赏 | 明中都石刻纹样文创产品设计现状与策略研究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以下简称“明中都石刻”)艺术不仅展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基于明中都石刻的文创产品设计逐渐兴起,成为传承和
鉴赏 | 歌剧《水仙女》中咏叹调《月亮颂》的作品特征与演唱分析 歌剧《水仙女》是捷克作曲家安东·德沃夏克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以民间传说为蓝本,讲述了一段扣人心弦的凄美爱情故事。其中,咏叹调《月亮颂》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歌剧中的璀璨明珠。本文将从《水仙女》及其
鉴赏 | 京剧《霸王别姬》与音乐剧《泰坦尼克号》的表演形式、音乐表现及舞台道具比较 京剧,也称京戏,中国国粹之一。西方音乐剧,又称音乐喜剧等。中国京剧和西方音乐剧发展时代不同,但它们都以表演为核心,利用音乐、舞蹈、道具、剧本等,从视、听两方面塑造人物形象。本文以东西方文明对戏剧的影响
鉴赏 | 特雷索尔迪作品中的建筑元素与当代艺术融合研究 爱德华多·特雷索尔迪以使用铁丝网这一非传统材料创作大型、半透明的装置艺术而闻名,其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认可。特雷索尔迪的艺术作品融合了建筑元素与当代艺术,为观者带来了全新的空间体验。本文通过分析特雷索
鉴赏 | 咏叹调《受伤的新娘》的艺术特征及演唱技巧分析 在人类艺术长河中,巴洛克时期的歌剧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艺术瑰宝。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Antonio Lucio Vivaldi)的歌剧《巴亚捷》(又名《塔梅拉诺》),以其紧凑
艺林 | 文化传承视角下国漫电影插画海报设计的视觉要素及特征研究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盛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为代表的国漫电影,在国内市场不仅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和良好的口碑,还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
艺林 | 陈幼坚与靳埭强:传统与现代视觉对话 在当代设计中,传统元素与设计的融合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这源于设计师对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深层内涵的理解不足。只有深入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文化与理念有机结合,设计师才能创造出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
艺林 | 虚拟现实在古诗词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探讨 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的迅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精髓,急需通过新兴技术传承与弘扬。传统传播方式如课堂教学和文字诠释虽然有
艺林 | 数字时代黄河文化的创新性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对黄河
艺林 | 数字化时代民间舞蹈的传播策略 民间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深深扎根于民间土壤,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地域风情和民族精神。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同一股强大的洪流,冲击并改变了传统的文化传播模式。在变革浪潮中,民间舞蹈
艺林 | 东方美学视角下剪纸文化的新媒体传播路径探讨 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东方美学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为剪纸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支撑。东方美学强调意境、神韵和自然之美,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艺林 | 文化自信视域下文化馆开发利用地域文化的创新实践 新时期,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文化馆应开发利用地域文化,挖掘出地域文化内在的底蕴,提升自身的群众文化服务水平。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江苏省兴化市文化馆为例,首先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