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学家2024年第2期

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2024年第2期

旬刊 文学小说

简介

文学刊物。旨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主要篇幅发表小说,以一定篇幅发表报告文学、纪实文学、诗歌、散文佳作,适时编发小说专号、诗歌专号和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适于青年阅读的通俗文学专号。

目录

卷首语 | 青墨·秦汐雨

青墨色的呓语中承载着的不仅仅是梦。—题记在她的世界里,似乎一切都成了一首静美的诗。她卓尔不群,像流星划过夜空,短暂而闪亮。展开宣纸,她的笔仿若一只自由的鸟;浓墨洇散,万千墨痕在纸上生动起舞;那抹青墨,

诗歌苑 | 山河恋

这一刻你再一次巍然屹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五千年的岁月尼罗河&nbsp 底格里斯河&nbsp 幼发拉底河&nbsp 恒河&nbsp 黄河文明延续的梦想在每一个民族的血液里流淌在你不朽双手的弹奏下世

诗歌苑 | 月下曲二首

月下刺绣月初的时候我开始了我的旅程在月夜的寂静里一针一针地绣着这五彩缤纷的线啊融汇在我五彩的梦中看&nbsp 碧波上的白帆看波光粼粼闪着星光萦绕在我梦中的帆你几时离我而去隔着心的距离&nbsp 以致淡

诗歌苑 | 晒秋(外一首)

半秋的太阳不紧不慢地还是最早从东边升起来不仅有着厚度而且依然有着温度化开了田野的五颜六色连同着山民的笑脸都在簸箕里盛着不需要挥洒阳光的地方有蓝天那样大在自家的屋檐上规划出巴掌大小的地方那诱人的香味便找

诗歌苑 | 痕迹(外一首)

沿着海翔大道走进厦门湖里早年的房屋已渐渐失去了生机那可是当年鹭岛的荣光如今在高楼的映衬下显得黯淡无光老沉昏迷过去的辉煌只是偶尔顺应了潮流现在的努力才是大树上的新枝斜逸年龄只是一个符号岁月也只是一个个印

诗歌苑 | 生命之光(组诗)

环州故城暮色苍茫&nbsp 足音自远古而来脊兽们杏眼圆睁比时人更长久地注视着这个世界和平鸽穿越了史前文明的断层侠骨柔肠&nbsp 幅员辽阔窗棂里的故事&nbsp 浮动着岁月沉淀的福音推窗翘首&nbsp

诗歌苑 | 喧嚣之外

将蛙鼓&nbsp 蝉鸣&nbsp 虫吟推远邀约月光一起静观一双手由细腻变粗糙不堪的历程纹路里写满了辛劳和风雨的故事夹杂着无奈&nbsp 心酸&nbsp 坚韧和执着的元素有温度的杯子渐渐变凉缱绻翻腾的苦

诗歌苑 | 父亲的七月

七月想起父亲的烟袋与锄头火红的日子一袋浓重的旱烟日头在父亲的手中碾碎用力压进烟袋锅于是锄头又有了动力父亲又成了会冒烟的机器锄头&nbsp 抬头&nbsp 低头看一眼西坠的日头看一眼脚下的土地在抬头与低

诗歌苑 | 一七令·情

情。爱恨,阴晴。存雁信,寄箫笙。风花雪月,誓语约盟。有缘能聚首,无分枉魂萦。秋至梦期如旧,夏消愁绪归零。且携佳句入词阕,还采儒风染《诗经》。

诗歌苑 | 沁园春·野寨中学建校八十周年

天柱峰前,景仰忠烈,黉史回望。忆以风创校,护陵培栋;树人立德,训谕雕梁。优秀园丁,辛勤桃李,八十春秋花草芳。逢乡试,有泮宫争录,金榜遐扬。从军情绪高昂。尽报效、健儿志八方。看宽肩胸挺,意坚信念;长缨手

诗歌苑 | 话儿还没有说尽(外一首)

语言像落叶的翅膀无力地飞翔你挺立的身躯就像一棵长满叶子的树庄严而且忧伤秋天已经到来到处都有离去的消息你的背影将朝向何方我不能聆听了耳膜变成一堵不回音的墙我不能目视了眼睛已是蓄满泪水的池塘还要把话儿收起

诗歌苑 | 你与我

三十年前&nbsp 阮风闻有你陌生的你&nbsp 令阮对你怯而止步因此对你退避三舍&nbsp 生怕被伤害遥远的你&nbsp 远在亚洲西部家父言你与阮无关系学姐言你与阮有关系家父阻止阮与你相识学姐鼓励阮

诗歌苑 | 十月秋花(组诗)

1十月清晨&nbsp 漫步在峰林的路上山谷上的云彩覆盖于我们头顶张望远处&nbsp 大片大片的秋花裸露在枝干和草叶之外伸手就能触及深层肌肤花瓣里长满了自由的思想一路吟唱&nbsp 曲调&nbsp 力度

诗歌苑 | 生活的盐(组诗)

打开黄昏炊烟打开黄昏&nbsp 把荒草和故乡放逐&nbsp 遥远的时光不过是一纸云烟&nbsp 辗转天涯让我的半生&nbsp 像一只穿越季节的大雁雪落故乡雪落故乡&nbsp 一场接着一场缓慢而无声地繁

诗歌苑 | 请给我一把钥匙

怎样才能让你无悔地捧出所有的真情请给我一把钥匙&nbsp 好吗春天已经烂漫了你的花蕊还迟迟不放是在等待金色的秋吗我轻轻叩问大地这涌动的春潮可曾濡染了你含苞的眼睛

小说林 | 爱比恋更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君可见,“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君可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君不见,春风十里昙花长街

小说林 | 西北青青

在大西北广袤的土地深处,戈壁茫茫。远远望去,只有几处零星的村落。我正百无聊赖地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打算越过墙头悄悄看隔壁小孩儿家的电视。此时,一个路过的高大的身影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他穿着一件普通

小说林 | 少数人的狂欢

碧蓝色的天幕上飘浮着几朵薄薄的白云,像是被和煦的阳光晒化了一般,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清新而澄净。鸟雀蝉鸣,一派祥和中掺杂着刀叉碰撞碗壁与吞咽食物的声音……在一棵参天大树下,摆放着白色的长条餐

小说林 | 刻薄

一刘萍守着她爹娘临终前留给她的老房子已经超过十年了。这栋房子远离城市,地处郊区。尽管如此,前来租房的人却从来没少过。房租低,交通便利,这大抵就是老房子行情这么好的原因。但是,房客们还是一致认为有一点儿

散文馆 | 假日出游

孩子突然跑来问我:“国假、家假、放长假,爸爸妈妈有什么规划吗?”果真如《小孩不小歌》唱的那样,孩子们都是人小鬼大啊。我回答道:“怎么办呢?如果爸爸不能休假的话,妈妈一个人没法儿带你去比较远的地方游玩,

散文馆 | 不同的味道

冬天又来了,很多人去了南方旅游。我有几个朋友为了每年到那里越冬,还在海南买了房子,冬天去春天回,一待就是好几个月。我的朋友每年冬天都邀我前去,因为多种原因不能每次陪同。当然我也去那里体验过。海南是一个

散文馆 | 忘年之契

“急景流年之间骤步兼程,未曾废诗词、闲书卷、颓静气”,这是我在诗歌《谁语十年》中的些许自省。纵然中国农业大学与未名湖畔尚有“一墙之隔”,但于我而言,老水塔下、咖茗屋里历来不缺书卷气。毕业前夕,《在童话

散文馆 | 父亲的“传家宝”

春节前的一个星期天,父亲把我们兄妹四个及家人叫到一起。然后,父亲拿出一个袋子,袋子里面是一个算不上精致但保存完好的纸盒。父亲慢慢把纸盒打开。原来,纸盒里是一摞证书和奖状。父亲说:“我参加工作四十年,退

散文馆 | 故乡的野花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喜欢追忆往事。我常独自坐在树下,凝望夕阳西下。柔和的夕晖,色彩斑斓中闪耀出的光亮,容易将人久远的记忆激活。离开故乡四十年,故乡草原上那满地的野花,给我留下许多闪光的记忆。在故乡立志中

散文馆 | 爸爸,今年的无花果熟了

爸爸,今年的无花果又熟了,今年的无花果长得又大又甜,可您却永远离开了我们,再也吃不到了。知道您爱吃无花果,所以今年第一个无花果熟了的时候,我就想赶快摘了给您送去,可今年我上哪里给您送啊,爸爸?手里拿着

散文馆 | 过年的新衣

与童年的伙伴们相比,那时的我,还是有新衣可穿的。有记忆开始,每年的大年初一,我都会穿上一身新衣服。这是妈妈特意为我准备好的。新褂子、新裤子,就算是一身新了。鞋子就不讲究了,都是妈妈纯手工做的老式棉鞋,

散文馆 | 怀念星空

任时光流淌,我们在星空下可以抒写心语、回忆往昔、思索未来,“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拥有星空的人生就拥有着无限的浪漫。遥望星空,侠客们会感叹“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想要拯危济难、仗剑天涯

散文馆 | 承载了一代岁月风华的闽南花砖

走进泉州市侨乡文化名村浮桥金浦,穿行在蜿蜒的小巷中,不时能遇到款式各异的番仔楼。这些番仔楼大多建于20世纪30至80年代,或斑驳,或古朴,或雄伟,或奇特,但都不约而同地在屋檐、门楼、门面墙上、屋内地板

散文馆 | 日暮时分的思念

在那个充满橙黄余晖和回忆的日暮时分,我坐在窗前,窗外夕阳的柔光轻轻铺洒在书桌上。这一抹微弱的光辉,勾勒出过去时光的影子,唤起了我对离别时朋友们温暖笑容的深深思念。异地求学,是一场奇妙而漫长的冒险,是一

散文馆 | 感悟生命

近日,我搬到了新租住的房间,由原来的一层移升到二层。房外,是职工食堂,由偌大的烤漆铁板做的屋顶,寸草不生。然而,今春雨水多,靠近阳台的低洼处,竟长出了一丛丛野草,绿意盎然。尽管不知道野草的名字,我却惊

散文馆 | 秋日游趵突泉

中秋节假期第一天就突发感冒,头昏脑涨,嗓子也疼,本来美好的假期时光就这么给草草蹉跎过去了。翌日起床后,看到窗外天高云阔,秋色宜人,我顿时来了兴致!但囿于感冒,远处去不了,就近去趵突泉吧。济南泉水众多,

散文馆 | 扎根山村教育的默默耕耘者

“孩子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这是李伟校长常说的一句话。他在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柳树中心学校工作近八年,这八年里他默默用行动践行了这句话。这所山村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在县城的最西侧,地理位置的偏僻加之

散文馆 | 遗落光阴

如同窗外悠悠飘落的雪花,在岁月的缤纷中,每一片都带着一段故事,轻轻飘落,然后默默融化。时光,如同那些雪花,无声而坚定地匆匆流过指尖,留下了一路的印记,犹如风雨过境后的泥土,岁月在生活的细微中沉淀。站在

散文馆 | 远方的微风

在岁月的拂袖中,我曾是一个眺望远方的孩童,眼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远方的执着追求。小时候,远方是一片梦幻的土地,是我心灵深处的一座神秘宝藏,那里藏匿着高耸的山峰、清澈的小溪,以及草原上奔腾的骏马

散文馆 | 有爱·无言

爱情,无须累牍连篇,亦无须高谈阔论。很多时候,它就在那些无言的细节中,那些深深的回忆里,那些看似平凡却充满深情的行动中。它静静地流淌,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只愿对方安好。这种爱,深沉而沉默,却足以感动

散文馆 | 捧着一颗心,葱郁一片林

很多时候,我们教师被比喻成辛勤的园丁,在精心地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会同时绽放,有的花朵孕育过程是比较长的,需要我们这些园丁耐心地等待。而这种等待如同渔人手执鱼竿,镇静自若,等待鱼

散文馆 | 以原初之心,做长久之事

那是我第一天踏上讲台,接手新班,担任班主任的时候发生的事。课间,我从教室走廊边走过,一名七八岁的男孩儿在座位上站了起来,趴在窗边,对我咧着嘴笑着叫:“韦老师好!”这时,我发现他上颚的两个大门牙都掉了,

散文馆 | 毁灭即改变,人生不怕重活一次

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改编自小说《一辈子做女孩》,讲述了一个女人找寻自我,完美蜕变的心路历程。这部电影不仅记录美食和旅行,更在于其治愈心灵和自我追寻的触动人心的主题。“我不是要退出,我是需要改变”,

散文馆 | 稻草暖寒冬

天气渐凉,严冬即将来临。现在的冬天,没有我们小时候那么寒冷,就是最冷时都看不到那屋檐下形似倒蜡烛的“冻冻钉”,也看不见那大河中犹如纯天然的“溜冰场”,即使再冷,空调、电热毯、取暖器等也会把寒魔吓跑。我

散文馆 | 半个城里人

电视剧《蜗居》里有一句经典的话:“做人要做城里人。”当然,这不过是编剧设定的台词而已。那么,人们为什么你争我抢地到城里买房呢?除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城镇化发展的大方向,我想还有不少人是赶时髦吧,是不甘落

散文馆 | 生命之恋

摇响岁月的风铃,时间的足迹像一串串跳动的音符深深浅浅地记下了我们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悠扬而又绵长。翻看发黄的青春日记,往事如风,剩下的只是对过往依稀的记忆,厚重而模糊。生命的成长便在摇篮的呐喊里延伸。生

散文馆 | 难走的路,从不拥挤

从小到大,见过的事、读过的书,都一直重复着一个道理,难走的路,从不拥挤。走更少人走的路,走难走的路,是一种大智若愚的人生策略。只有不断地突破各种阻力,日日精进,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壁垒。难处总是最孤独,

散文馆 | 玫瑰飘香

初秋时节的山东龙口,早熟的水果有无花果、苹果、蜜桃,特别是龙口市龙港北皂玫瑰香葡萄,以其皮薄多汁、口感甘甜、美味飘香而著称,成为人们走亲访友的首选馈赠礼品。随着夏日酷热天气的结束,人们终于迎来了凉爽的

散文馆 | 生活着,抗争着

季羡林先生在《人生小品》第二辑“九十述怀”一节里对人生进行了总结:“我走过的漫长的道路并不总是铺着玫瑰花的,有时也荆棘丛生。”生活不会如想象中那样一帆风顺,也不是像诗人讴歌的那样一直与阳光、彩虹相伴,

散文馆 | 做新“四大”青年

翻开中国历代的思想画卷,《易经》有三才—天、地、人,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阐明了读书的三个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散文馆 | 不弃微末,久久为功

《史记·礼书》有云:“不弃微末,久久为功。”其道出了而今我们耳熟能详的道理—量变引起质变。高山起于累土,大海始于积流,无论为学还是为政,都没有速成捷径,都是一截截垒砌、一寸寸夯实、一汩汩流淌、一方方润

散文馆 | 破桎梏,逐“可为”

“挟太山以超北海”,古人谓之不能也,“抱明月”“逐月华”亦为古人之不能也。但是,“不能”之事就不可为吗?试看当代愚公移山筑渠,嫦娥奔月终从神话变为现实。由此观之,“不能”与“可为”并无明确的界限,所有

散文馆 | 续航

这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的船,它承载着人们的梦想和勇气,穿越着起伏不定的波浪,向着未知的彼岸前进。这是一艘航行在时代中的船,它承载着青春的光辉,科技的力量,引领我们劈波斩浪,心向未来。无论是大海之船还是时

散文馆 | 直面苦难,铸就理想之基

在成为理想的诗人的问题上,学者顾随提出了“出淤泥而不染才可贵”的观点,认为人只有经历苦难,直面黑暗,才能锻炼出高洁的心灵。诚哉斯言,当代青年应坚定理想,在一次次磨难中历练出属于自己的高尚情操。鲁迅先生

散文馆 | 人生无定式,答案不唯一

几乎所有资料都写了这样的一句话“参考答案仅供参考”,意味着答案是开放灵活的,我们不必囿于标准答案的束缚,而是要在僵化的坐标系里答出自己的精彩,答出自己的个性。人生亦如此,时代是出卷人,我们都是答卷人,

散文馆 | 雪山林芝桃花开

芬芳花香,随尼洋河流淌,流去天边,流进雪山,流出爱情花海。洁白的雪花,拥桃花仙子入怀,梦一场醉倒天涯之外。啊!人间值得!值得梦一场,醉一场,爱一场,恋一场。醉倒在桃花谷,醉倒在雅鲁藏布江,醉出粉红的脸

散文馆 | 又是秋风落叶的季节

微凉的气温,南飞的大雁,色彩斑斓,层林尽染,又是秋风落叶的季节。行走在光阴里,淡淡的忧伤袭上我的心头,刻在骨子里的思,融入血液里的念,不舍的回忆,嵌入一枚落叶里。一帘秋雨,带着凉意,缓缓而落,驱散了炎

散文馆 | 许久了,没写过诗

许久了,没写过诗,感觉诗意离我很远。生活,总被一些琐事羁绊着。于是,阳光感觉不到和煦,鲜花也感觉不出灿烂,连敲键盘的手,也感觉到疲惫。曾经年轻的心被诗意占据着。那时,在诗情画意的风景区,脑海中总会不自

散文馆 | 老家龙相村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处魂牵梦萦的地方,得志时会想到它,失落时会想到它,逢年过节时也会想到它。那就是自己孩童时期生活的故土。人啊,无论你离开老家有多久,都难以割舍日思夜想的故乡情怀,难以忘却家乡的草木河

散文馆 | 怀念西沙滩上的洋槐树

在我们村庄西面,离村庄大约1.5公里的路程有一片沙滩地,村里的人们习惯地称它为“西沙滩”。据说,这里在很早之前曾是漳河流域,后来漳河改道南迁,于是就留下了这东西约1.5千米宽,南北约20千米长的一道沙

散文馆 | 汉中的芦苇花

十月过后,是汉中的芦苇花最好的观赏时节。因有汉水的滋润,加之温润的气候,河段的湿地,芦苇团团簇簇,扎根在沙丘与卵石混合的浅岸里,恣肆疯长。它们犹如汉水女神飘逸的秀发,于春天葳蕤生芽;于夏天自由长高,亭

散文馆 | 故乡

人就像一只鸟,在繁忙的一生中会在无数个不同的地方停歇,可能是开花结果的枝头,也可能是紫禁城上被工匠精雕细刻的琉璃瓦上。但最让人惦念的,始终是那个有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的温暖小窝。第一次回故乡时的情景,是

散文馆 | 云峰山上过中秋

唐朝大诗人杜甫有诗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佳节,亲人团圆。中秋之夜,天上明月最圆。“今夜月明人尽望”,登高赏月成为中秋佳节之盛事。今年中秋,应桐浦镇云峰村毛垂孟书记之约,我来到闻名遐迩的云峰

散文馆 | 开卷有益

谁都不想自己变老,尤其是女人。可谁又能不老呢?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延缓衰老?我想告诉你肯定有,那就是去读书。因为,很多人往往是从一本书的打开,才真正对这个世界有所了解。也许是在书中的某一章节、某一段落

散文馆 | 可爱的小美美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我可爱的小美美何日才能回来呢?我的小侄女名叫美美,她是我五弟的三女儿,她孕育在中国,诞生在美国洛杉矶,故乳名叫美美,其实她的中文名字叫张君洛,英文名

散文馆 | 当新兵的日子(外一篇)

那年我十八岁,却已是有了一年教龄的中学体育老师了。因为从小就崇拜军人,特别是身着披肩、斜戴军帽的水兵,尽管已连续两年参军未成(一次是在学,一次是年龄不够),可我还是第三次报了名。中国有句俗话:“事不过

散文馆 | 四季听雨

一早春夜半,窗外细雨沙沙,不禁让人想起了陆游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不想多去感慨诗人全诗的意境,不想感受诗人当时的无奈和惆怅,只想缱绻在这两句的诗意中,让思绪随着亮晶晶的雨丝飘摇,飘

散文馆 | 下乡小记

我被早晨六点的集体闹铃惊醒,半眯着眼探头捕捉第一缕乍现的天光,恍惚间觉得自己又回到了高三的夏天,就好像我还是习惯早晨六点在催命般的闹铃声里爬起来洗漱一般。只不过这一次我换了个角色,仍旧是在校园,仍旧是

散文馆 | 院子

说起来好笑,我这人总喜欢穷命富想,老想有一处自己的院子,憧憬能够住在自家的小院,宁静且有尊严地度过自己的余生。其实,我开始向往的还是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组建的白莲社,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洛河卜修的九老堂。一

散文馆 | 共醉一河春

节令沿着一根看不见的线不紧不慢地走着,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春天。寒冷啊,肃杀啊,其实都是纸老虎,明朗的阳光一照,一下子就销声匿迹了。楼前的老柳树上,远远地望去,似乎都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绿色的雾了,让人忍不住

散文馆 | 故乡谣

转水湾素描一个诗意的名字藏在故乡的柔波里,藏在山水的原色里。时光流转,人间流年,不觉中,双鬓已落满岁月的霜雪,故乡也成为永恒的幻境。而转水湾依然是记忆中的转水湾,深藏着故乡的原风景,在中国地图上小得看

散文馆 | 云冈石窟:穿越千年的凝望

秋意深浓,凉风渐起,松柏依旧葱翠,丛生的杂树随山坡起伏,高低错落,枝叶青中泛黄,天地间都散发着秋天的味道。步入云冈之前,听闻的是石窟的精绝美妙。烟波杨柳,辽、金的粗犷之气仿佛弥漫在人群之中。匆匆行过礼

文学评论 | 吴镇《松花庵诗余》中的用典探究

词发展到清代,迎来了继宋代之后的第二个鼎盛期,文学史上将这个时期称为“词坛中兴”。清代涌现出众多词家和词作,但是相较于中原和江南地区,西北地区的词人较少,鲜有词集传世。著名词论家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

文学评论 |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研究综述

新西兰文学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被誉为现代主义短篇小说大师,其新颖的现代主义叙述技巧极具研究价值,不断吸引着学者的研究与探讨。一方面,曼斯菲尔德运用现代主义技巧,还原与再现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婚姻问题,

文学评论 | 《时间里的痴人》中的异化

《时间里的痴人》是美国作家珍妮弗·伊根创作的小说,曾获2010年的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2011年的普利策小说奖等诸多文学奖项。小说中的萨沙与本尼因童年创伤,以及生活与工作的压力而呈现出异化状态,他们

文学评论 | 在雪地上向故乡行进的虔诚歌者

花盛是当代甘南诗坛的新生代创作者之一,虽是后起之秀,但其诗歌创作兼具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一般惯性和个人独特的写作经验。与其他甘南诗人的诗歌创作相比,花盛诗歌创作的共性是藏地文化背景下的书写地域化,其个

文学评论 | 论梁鸿返乡书写的新变

故乡梁庄是梁鸿十余年来持续追踪、观察、书写的对象。2010年和2013年,梁鸿根据回乡见闻相继创作了《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十年后,梁鸿再一次将眼光投向故乡,书写故乡十年间的沉浮变化,于2021

文学评论 | 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对策探究

当代社会的全球化浪潮使得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认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研究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对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方面,研究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对策可以进一步深化我们对文学理论和批评方

文学评论 | 苏轼的海南音乐文学研究

苏轼的诗、词、文中与音乐有关的篇目多达百篇,其中的海南音乐文学无不彰显“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学旨趣,尤以苏轼晚年谪居儋州的音乐文学与海南民族民间音乐文学相互影响,相得益彰。而自贸港背景下的海南本土

文学评论 | 宋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经典化之路

唐诗、宋词,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各自朝代的代表成就之一。在这浩如烟海的中华词作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称得上是最受欢迎的名篇。这首词自创作以来,无论是从历代文人的动态选择与模仿,还是从某

文学评论 | 论陆游笔记体散文的价值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的文坛巨匠。陆游的文学创作有不同阶段的特征,陆游早年师法江西诗派,以“活法”理念进行创作,后又从江西诗派理论中跳脱出来,集众家之所长。他的诗歌风格主要特征是集李白清新俊

文学评论 | 以《蜀道难》为例探究李白作品的思想内涵

唐朝是一个多重文化交融共存的时代,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大繁荣阶段,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使我国的文化发展在唐朝时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大唐如此丰富的文化土壤,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文人

文学评论 |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爱情观探究

张爱玲,原名张煐,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女作家之一。从七岁开始,张爱玲就展现出了她的文学天赋,开始尝试小说的创作,并从十二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在1943年到1944年期间,张爱玲接

文学评论 | 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再探李纨的人格特质

李纨是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的人物,也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她作为贾府早夭的长孙—贾珠的妻子,为我们广大读者所熟知。我们常用贞洁的寡妇来形容概括李纨的人物形象,但对于李纨的人格特质,近年来学术界进行了更

文学评论 | 自我的死局

《觉醒》是美国作家凯特·肖邦在1899年出版的一部代表作小说,是女性主义文学的早期著作。小说中艾琳娜从“觉醒”走向死亡的过程,其实就是她寻找“自我”失败的过程。根据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镜像

文学评论 | 《红楼梦》中的爱情表达与文化解读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展现了丰富的爱情表达和文化内涵。在这部作品中,爱情被描绘得细腻且深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与伦理观念。通过对《红楼梦》中的爱情和文化的解读,我

文学评论 | 《包法利夫人》中包法利夫人的形象建构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著名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女主人公爱玛,是一个曾经受到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在嫁给了乡镇医生包法利成为包法利夫人之后,因为对传奇式爱情的强烈向往而让自己堕入

文学评论 | 明刊观化轩本《玉簪记》“语-图”关系研究

《玉簪记》是明代剧作家高濂创作的一部戏剧,主要讲述了陈妙常和潘必正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宗教清规戒律的反抗以及对人性解放的追求。高濂将自己的生平经历和思想融入这部作品,使得《玉簪记》兼具高濂

文学评论 | 《红楼梦》中晴雯形象浅析

《红楼梦》描写了许多特点各异的丫鬟,而晴雯是其中最为形象鲜明的。曹雪芹对晴雯的喜爱程度是排第一位的,在对其形象的构思和塑造上,他花费了极大的心血和才思。晴雯给人展示出来的人生状态是无拘无束的。在她的身

文学评论 | 刘敞戏谑诗探析

在注重诗歌抒情、言志功能的古代,以游戏心态写成的戏谑诗往往难登大雅之堂,也很少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而在宋代,随着文化发展和文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文学创作较为自由,戏谑诗、戏谑词等游戏性的文学创作相当丰富。

文学评论 | 陆机《文赋》与道家思想的渊源

陆机所作的《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比较完整、深入的论创作的文章,对创作感兴、构思、技巧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论述,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自身规律的探索与追寻。同时,透过创作论,陆机在《文赋》中也表现了他

文学评论 | 论严歌苓《扶桑》的叙事艺术

《扶桑》是海外华人作家严歌苓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创作的长篇小说,此作品发表后获得了1995年“联合报文学奖”,并在2002年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10名,在中国以及海外华文文学界都产生了很大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