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那盏灯 夜深了  繁星点点一盏夜读的灯点亮前行的路也点亮了我的思念灯明亮地照着一个影子躲在了身后知命之年仍挑灯夜读身体禁不住夜的煎熬时而起来  时而坐下而那盏灯依旧一动不动地陪伴身边我知道你也
诗歌苑 | 沉默 爱曾经来过可他现在一句话也不说在我心里留下道道皱褶那些刻意的忘记和故意的想起故事总千回百转但结局都一样偶然的相遇注定的失去相爱的故事花了几千个小时分开却用了一分钟不到仿佛你没来过我也没爱过岁月并没有给
诗歌苑 | 日出·印象 (外二首) 蓝色落了泪红色出来将雾霭尽染成橙色海面的浪花跳着欢快的舞挥洒出白色的细沫儿升腾着  升腾着挂在天边成了云缥缈着淡紫的薄烟悠扬的笛音划过云霄一只青色的小帆荡漾着碧波试图抓住风的衣襟她轻轻一笑垂下
诗歌苑 | 炊烟 是年少时放飞的风筝(外一首) 相思是一艘归乡的客船从唐诗宋词里驶来几缕炊烟  可曾是年少时放飞的风筝燕子衔泥  斜雨翻飞找不见当初的暖巢孩提的故事长满胡须故乡的清泉啊流淌着稍纵即逝的眷恋母亲像一棵树春绿夏茂&nbs
诗歌苑 | 胡同旧事(外一首) 长亭  短亭夏像个摩登女郎从江南一路南下喜鹊  麻雀  布谷各唱各的曲胡同里的旧时光  一寸比一寸长母亲正在打磨割麦的镰刀忙时  我用来打猪草闲时  我
诗歌苑 | 致母校 您是我们魂牵的地方天涯海角我们清晰记得您慈祥的模样爱慕您桃李的芬芳您是我们梦绕的地方教室操场我们依偎您温暖的怀抱执着美好的理想您是我们成长的地方鲜花嫩草我们汲取您甘甜的滋养厚积薄发的力量您是我们起航的
诗歌苑 | 流苏花开 那一片如云似雪在古老的千年府邸层层叠叠翻涌起白色浪花在每个人的心中婆娑摇曳历经明清的风雨春风十里吹开满腹洁白的心绪丝丝缕缕围绕着邹鲁大地每树花都有一个后院每颗心都有一个角落积聚  等待&nbs
诗歌苑 | 走进城市 我就感到窒息 我是一粒沙子  偶尔随着波浪卷进斑斓的海洋那些令人炫目的阔大与白那些让我恐惧的高和深那些躲在高和深里的精心算计那些漂白和扭曲的人和事物那些化了装的眼神陀螺般旋转的黑夜与白日以及……一想到这儿我
诗歌苑 | 回首(外一首) 五岁的时候我梦到飞去太空我以为我是个英雄不属于地球二十岁的时候我的梦和风筝一起飞舞向着轴挣扎又自由四十岁的时候我在一棵墙里开花的树上看见了我的梦一同看见的  还有墙外枯死的枝丫七十岁的时候我不
诗歌苑 | 苏格兰高地的冬天(外一首) 寂静  空无一人的城堡大河沉默地去向远方目光所及是接连的冰山纷乱的雪花挑动周围凝固的世界沉睡的大地  偶尔飞过一只小鸟在熟悉的风景里来一次小小的跳跃  便迅疾而飞不知踪影阳光燃
诗歌苑 | 冬日恋歌(外五首) 冬日  在不紧不慢中流淌心却冷得越发苍凉云彩渐渐失去了颜色夜空  也变得若有若无一路之上竟是从未有过的沉默春天  也是从未有过的遥远人世间的梦  虽依旧会在晦暗的日子里
诗歌苑 | 我还有一个故乡是北大荒(组诗) 曾 经曾经  在没膝的雪中跋涉顶着刺骨的寒风逆行心里充满对南方故乡的向往那冬天的雨哟也飘着温暖的诗行如今  在故乡多情的雨丝里那白花花的雪依然还在心里飘扬那份向往和诗意  何时
小说林 | 目光 一2006年,盛夏时节。早饭后,作家崔志明抄写了一个小时的小说素材。他感到有些劳累,想要外出找朋友聊天儿休息一下。忽然,手机铃声响起,他赶忙接电话。“喂,你好。”“你好。请问你是崔志明大哥吗?”电话里
小说林 | 光晕 早春,细雨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了多彩的光晕。金麦儿像多数“北漂”一样,怀揣音乐的梦想来到了北京。刚下火车,金麦儿丝毫没感到陌生和新鲜,只是暗暗有一种兴奋和喜悦。她背着一把电吉他,轻盈地拉动着行李箱,脸上
散文馆 | 厨房 一日三餐,皆系于厨房。无论是居家自烹小食,还是饭馆饕餮大餐,都离不开厨房,哪怕是露营野炊,那煮食处也得唤它作“移动的厨房”。厨房,有简有繁。简可简至只有一堆火,外加一堆沙土,或者几根用来做支架烘烤的树
散文馆 | 夏日的美好,是风用了情 六月陌上,平林漠漠,麦黄秧绿,荷叶田田,清风徐来。窗外,林木葱郁,绿荫蔽日,满目苍翠。杂花间有栀子花的香气,纯净得似一汪山泉入喉,如馥香轻语迷了人心。厚重的枝叶间隙洒下些渐渐炙热的光斑。起风了,风悠悠
散文馆 | 歇脚 外婆家门口的那几把椅子,好像永远耷拉在那儿。夏天清早,雾气还没完全散开,凉风欺压着村里的稻苗儿。外婆强睁着睡眼清扫起屋前屋后的落叶,熟稔地将椅子搬到门口。外婆的体重不到我的一半儿,身高也不过我的一半儿
散文馆 | 留守 记忆里,每一学期,老师都会登记班里的留守儿童信息。“是留守儿童的举手。”我和我的同学已经清楚了所谓的“留守儿童”,因为老师已经向我们强调了多次:“你父母在外打工,或者父母中的一个在外打工的就举手。”几
散文馆 | 红枫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起,树叶落,抬头一看,儿时种下的小树,已经将一片片叶子飘落在我的眼前,我不禁伸手托住了它,握紧那枚火红的叶片,儿时那段记忆涌上了我的心头……故乡的田野一望无际,我的故乡坐落在田野的
散文馆 | 记忆中的磹口火车站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家住在长泰县古农农场梁岗作业区,离梁岗作业区三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叫磹口村,隶属华安县。磹口村有一个火车站,每天我都可以听到火车“轰隆隆”进站、出站的声音,火车的汽笛声由远及
散文馆 | 寻梦 梦里醒来,晨光熹微,风吹动窗帘,微弱的光亮从窗帘的缝隙间泻入,整个世界变得忽明忽暗。我躺在床上,在昏明不辨的光影中,试着捕捉稍纵即逝的梦的碎片。寻着梦中模糊的线索,我努力打捞着记忆长河中的零光片羽。两
散文馆 | 一碗星子牛肉面 冬日里一个周末的清晨,古邑连州像披着一层轻柔的薄纱似的,一片白蒙蒙。远处的巾峰山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位身姿曼妙的少女,既害羞又神秘。八点时分,和煦的阳光透过淡淡的云层,均匀地洒在绿树、草地上。闻着绿叶
散文馆 | 所谓最美不过如果 如果是一种臆想,存在于每个人的梦里。如果为所有遗憾提供了另一种结局,一种每个人都最期待的结局。人世间最美的不是容颜,而是一句如果。一句如果,现实的坎坷化为臆想中的坦途 一句如果,现实的错误在臆想中弥补
散文馆 | 宋茶文化,享誉千年 说起宋茶,脑海中浮现的便是文人墨客徜徉在高山流水之间品茗论道的景象,还有百姓在茶馆中斗茶,在茶园中采集茶叶,在定窑中烧制建盏,等等。在当时文人雅士以及百姓的推动下,茶渐渐成为一种民俗、一种文化,根植在
散文馆 | 何处觅钱塘 春日里,泛舟湖上,水波浩渺,和风轻拂,仿若窥见江南女子翩跹而来的盈盈步态,正是“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的越女。然王昌龄是唐诗“七绝圣手”,笔下的江南美女形象颇多,“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
散文馆 | 广州的浪漫 广州的浪漫是低调的。一步一步踏上人民桥的石阶,晚风也从江面轻轻地拂过,带着一丝水汽,本想要屏住呼吸,却没有预料到江水的腥味儿。踏出回环的石阶,站在桥上,静谧的月光,岸上的盏盏星光,轮船上铺满广告牌的霓
散文馆 | 诗酒风流的人生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酒风流,风流为何?是超越真实与幻想的境界,还是在形形色色的人生体会中描绘自我的理想国?诗于酒,犹如人之于生活,是理想。读李白,读的
散文馆 | 岗村旧忆 岗村的气息,是雨后湿润的泥土味。自我记事起,就生活在岗村。岗村四面环山,只有逼仄的小路和袅袅的炊烟能让远方的人们知道,有这样一座远离尘喧的方外秘境。岗村经常下雨,却都是淅淅沥沥的小雨,从不催人心魄。雨
散文馆 | 梦想 我来到西域的阳关与古人的目光交汇,得以窥见渺渺千年尘封边塞的壮美与情怀,隐没在寒风中一抹梦想飘扬,永恒地伫立在回忆中一片偏远的荒原。出了县城,我们向一片雪白走去。沙漠中积雪未化,天空茫远澄澈,笼着同样
散文馆 | 野草莓 小时候,路边有一种野果子叫“红豆豆”,我和小伙伴们常会采来吃。长大以后,我好像就没有再见过红豆豆了。今年春节,我回到老家以后就去找勇现,我们已经好几年没有见过面了。冬天的田野里一片萧索,我们如同孤魂野
散文馆 | 追梦·成长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回顾广州发展的历史,有一群人一路走来,始终以兢兢业业的态度对待工作,以高效的行动追求更好的服务,以创新的精神应对时代的发展,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的自我。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感天动地
散文馆 | 《命若琴弦》的美 追求真、善、美是人类最鲜明的特性,文学承载着并在精神世界实现着人类这种美好理想,而当文学有了真和善的内涵,便形成追求更高形态的美—文学的艺术美的需要。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在以生命之悲怆及其呈现的巨大张
散文馆 | 心在归途 晚上八点,外面的雪纷纷扬扬,使得本就灰蒙蒙的天空变得更加空寂。白色,正在淹没这疲惫的打字声。我像是在时间里流浪,没有尽头也没有期望,好像在向前奔跑,又好像在原地踏步。也许这就是三月的焦躁吧!我确实很焦
散文馆 | 阿黄 上初中时,母亲不知从哪儿抱来一只小狗崽儿,通体深黄油润,眼睛清亮水灵,肉嘟嘟的,我很喜欢,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阿黄”。当时的农村,平常吃的无非都是些粗茶淡饭,剩饭里浇点儿菜汁,却也把阿黄养得膘肥体壮。
散文馆 | 无梦到徽州 “金黄灿灿染三春,映日摇风自散馨。”阳春三月,皖南山区的油菜花相继绽放,青山秀水,云雾缭绕,白墙黛瓦,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幅唯美的天然画卷。皖南的春天被那一丛丛、一畦畦金灿灿的油菜花装扮得五彩缤纷,美
散文馆 | 紫藤花开 紫藤开花了。昨天,在花园里做核酸检测的时候,紫藤花还低垂在长廊的架子上,看上去一点儿也不着急。今天下午,却见大多数紫藤花竟打开了花瓣,仿佛一夜之间,它们商量好了似的。紫藤花像一只只蝴蝶张开了翅膀,正在
散文馆 | 读书捡柴结伴行 回到老家,看到的是山上葱茏的林木,遍地畅茂的花草,脚踩在厚厚的落叶上软绵绵的。现在老家早已烧起了液化气,用上了电,生活变得方便、快捷。儿时,柴火是农村唯一的燃料,如今也已成为历史,但我的思绪中一直难以
散文馆 | 扬州之行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伴着熟悉的歌声,我们抓住了三月的尾巴,
散文馆 | 坐在门槛上的母亲 尽管老房子早已不在了,但我总是会梦到它。梦里还是小时候的场景,母亲总是坐在门槛上,忙着她手里的活计。可是时间没有办法轮回。坐在门槛上的母亲,早已经成为一幅画,虽有了几丝模糊,但依然深深烙在心里面。每一
散文馆 | 海风轻飏 我的家乡是个海岛,四周波涛不舍昼夜地翻滚,四周海风不分季节地轻飏。从来到这个人间,我就享受到海风的爱抚与恩赐。海风伴我走过了童真,滋润我长大。虽然它送我走出了海岛,但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它的怀抱。读中学的
散文馆 | 我的运动会 三十年前我考上杭州大学一个二年制的师范专科,而我的理想是当律师或者记者。学习提不起多少精神,对女生倒兴趣很大,可我又小又瘦,很难找到女朋友。身上那团燃烧的火和过多的精力,除了每天用冷水澡浇却,也只能靠
散文馆 | 晨读宝泉街 提起宝泉古街,其实我更愿意称其为“小巷”,门牌上却实实在在写着“宝泉街”三个字。光滑的青石板路,低矮的屋檐,鳞次栉比的店面,斑驳的杉木板店门,不足三米宽的街面,诉说着凝固千百年老街的沧海桑田。凡游走于
文学评论 | 《老人与海》与《莫比·迪克》中鱼类形象 的对比 《老人与海》是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的伟大小说。海明威用简练、冷静的语言描述了古巴的一名老渔夫圣地亚哥出海打鱼,与大马林鱼、鲨鱼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莫比·迪克》(又名《白鲸》)是由赫尔曼·麦尔维尔
文学评论 | 《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形象分析及悲剧的 必然性探究 《包法利夫人》不但标志着十九世纪以来法国小说史的又一次转变,而且也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中短篇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在此后一个时代的演进与发展。本篇文章重点从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原创作品《包法利夫人》中剖析其主
文学评论 | 鲁迅的文学观 鲁迅创作的《门外文谈》《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共同反映了鲁迅对文学的态度,反映了鲁迅的文学观。其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在文章中对文学应该为谁服务、作家应该站在什么立场上去进行创作这些方面的
文学评论 | 论刘熙载《艺概》中的作品观 《艺概》写于清朝末年,全书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和《经义概》六卷,其中各卷都是先通论历代作家作品,再论述创作方法及文艺理论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一、各种文艺形式间的关系《艺概》中共
文学评论 | 浅谈《边城》的艺术风格 沈从文以其特有的写作风格,在我国文坛上赢得了不朽的声誉。在他的众多作品中,《边城》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边城奠定了沈从文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全书共二十一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似一幅或浓
文学评论 | 《合影楼》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中西爱情观比较 无论在中国文学还是西方文学中,爱情一直是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主题。以爱情为出发点,或是抒发家国情怀、理想抱负,或是呈现社会现状、思想观念,即使是小的切入点也往往可以有十分宽阔的内容展开。《罗密欧与朱丽
文学评论 | 从主体意识角度谈戴思杰小说中的小裁缝形象 《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是作家戴思杰代表小说之一,故事发生在美丽却条件艰苦的四川丹凤山一个农村知青点,主要围绕两位男主人公阿罗、马剑铃和女主人公小裁缝三个人物展开。小裁缝是小说中主要的女性人物,她是闭
文学评论 | 试论谢朓登览诗 登览诗是指主要书写登览行为的一种诗歌品类。登高览望是一种人们自觉排遣各种忧思和愁绪的方式,一种富有历史传统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生命活动。本文以谢朓登览诗为研究对象,从谢朓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心态、所处社会环境
文学评论 | 《时序》《物色》篇与“三因素说”的比较研究 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时序》篇中说到“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周振甫先生认为这篇是“讲文学跟着时代变化” 《物色》篇中,他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谈论了情景的关系,这体现了刘勰对于文学产生和
文学评论 | 《文选》选文范围与选文标准研究 一、《文选》之“文”与《文选》选文范围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笔说”流行,指按照某些标准将各种文体分为“文”和“笔”两种类型。对“文”“笔”的界定,各家有所不同,其中一种常见的分法是“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文学评论 | 《伤逝》中的女性困境及当代价值 《伤逝》是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短篇小说,文中的子君与涓生都是接受了新思潮洗礼的知识分子代表,作者以他们从恋爱到死别的爱情命运走向为叙事主线,反映了个人解放与现实社会的冲突。出版以来
文学评论 | 求真的李健吾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批评界,与以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学批评和以梁实秋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等并存的是以李健吾为代表的印象式批评。李健吾作为批评大家具有独树一帜的批评风格,拒绝一切标准和主义,坚守自我潜入的批评
文学评论 | 诗意中的对立交融 郁达夫小说《迟桂花》中的反差写法具有鲜明特征,是诗意中的对立交融,具体表现为:追忆与现实在文中层叠,欲望与道德在文中并存,悲与喜的事件可以交融,城市与乡村的形象也暗含着对立。这些看似对立的范畴与小说中
文学评论 | 阮籍、嵇康诗歌中“琴”意象内涵差异之原因微探 魏晋时期,制琴技艺日臻成熟,文人名士用琴乐点缀生活,纳入文学创作中,展现了飘逸、潇洒的名士风度。同时,政局的黑暗动荡使得名士们将坐谈抚琴当作逃避世事、心灵寄托的途径,于是“琴”意象作为独立的歌咏对象在
文学评论 | 从楚系鸟虫书的前瞻审美论当代丑书的反叛端倪 书,记也 记,述也 述,思也 思,行也。书法从记数到表述,与地域、文化、政治休戚相关,字就变化成了“有意味的形式”。中国古代文化因地域的差异,北重理性思辨、南展浪漫神秘。《诗经》落地气,《离骚》多巫灵
文学评论 | 论《爱的艺术》中爱的诠释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本文将对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中的爱进行分析,从爱的错误认知、爱的组成因素、爱的实践三个角度阐释对爱的理解与感悟,
文学评论 | 《不老泉》中的“蟾蜍”成长意象 娜塔莉·巴比特的《不老泉》围绕温妮的成长,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的深刻故事。文本中存在丰富的景物描写,令语言充满诗意,内涵富有韵味。其中,“蟾蜍”这一典型意象连接始终,再现了温妮成长中复杂纠葛的心灵历程,
文学评论 | 杜牧咏史诗综论 杜牧作为晚唐时期的代表诗人,现存诗作五百余首,其中有六十余首咏史诗,基本占其创作数量的十分之一,正是这十分之一奠定了他在咏史诗创作中的独特地位。对杜牧咏史诗的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一直关注的热点话题,他的
文学评论 | 刘琨之遭际与诗风 西晋末诗人、爱国英雄刘琨以其独特的人生遭际形成了独特的诗风。其人生经历以永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作为“二十四友”之一“降节事谧”,后期出任并州刺史,驰骋疆场,戍守家国。刘琨之诗既与建安风骨一脉相
文学评论 | 浅析《红楼梦》中诗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论是在塑造人物方面还是宏篇叙事方面,抑或表情达意等方面,都呈现出高超的水平,是多少文人墨客学习的对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曹雪芹
文学评论 | 到不了的文城 余华在2021年推出的新作《文城》是他继《第七天》之后时隔八年推出的又一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林祥福被阿强与小美这对假装兄妹的夫妻欺骗,后来他带着襁褓中的女儿南下寻妻,却怎么也找不到阿强口中的“文
文学评论 | 人在其中,却无觅处 王国维有言:“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他认为唯有意境才是文艺之本,而这与汪曾祺不谋而合。汪曾祺的小说注重渲染氛围,他妙笔生花,仿佛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清新、淡雅的中国水墨画,而主角行走
文学评论 | 《诗经》中的“果实”意象研究 本文将《诗经》中明确出现的“果实”意象一一概述,分析果实与周人日常生活、思想文化两方面的渊源,通过果实来管窥周代生活图景与文化内核,对先秦文学记忆解读一二,最后分析果实本体意象含义,从新的视角来读《诗
文学评论 | 浅析李白诗歌风格的形成因素 别林斯基表示:“评价和分析艺术作品要置于一定的关系框架下,如时代背景关系下,可透过艺术家和社会的关系来反映艺术作品 作者的生平履历、写作背景、个人性格等也常常可以用来解释他的作品。另一方面,也不可能忽
文学评论 | 中国古代言意之辩 言意关系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不断被提及、不断被讨论的话题。中国古代极为强调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因此出现许多吉光片羽的意象式批评,其中以诗话著作繁多为主要表现形式。关于言意关系的讨论最早可以从先秦诸子进行溯
文学评论 | 中国古代诗歌“肠”意象审美内蕴初探 在人体器官中,“肠”出现在诗歌中的频率特别高,而且基本上传递着极度的悲痛、哀怨、愁苦之情。今可见最早的应是先秦民歌《鸟鹊歌》,其云:“妻衣褐兮为婢。夫去冕兮为奴。岁遥遥兮难极。冤悲痛兮心恻。肠千结兮服
文学评论 | 白居易诗歌的传播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一、白居易诗歌简介白居易注重写实,是中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题材多样,一生创作诗歌近三千首,享有“诗魔”“诗王”之称。他将自己的诗歌亲自编集整理,由好友元稹写序,终于会昌五年成书《白氏长庆集》。
文学评论 | 从《红楼梦》中的刘姥姥看人性的光辉 《增温广义》中说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这一句话以对“性本恶”的人性认识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
文学评论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下《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著名多产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第二部长篇佳作,1919年成书,多次被国内多家出版社引进出版,颇受读者和学者们的喜爱。该书通过第一人称以旁观者的视角给大家讲述了一位英国证券
文学评论 | 探究我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 我国的古典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想要了解和鉴赏我国古典文学,首先就要感知它被赋予的精神内涵,在这当中最为值得一提的便是悲剧精神。悲剧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感知外来压迫、倍受苦难的情境下所
文学评论 | 论沈从文《边城》中的文学乌托邦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是一曲离殇的哀歌,是对湘西人性、人情、人事和风俗习惯的独特歌唱,文字里隐约浮动着“破碎”的意象线索,给我们展示了生命的隐没、传统的渐变、美德精神的反叛以及最后的“出走”结局,它们都
文学评论 | 虚构与想象的越界:论沃尔夫冈·伊瑟尔的文学虚构观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接受美学代表人物沃尔夫冈·伊瑟尔从接受美学理论转向了文学人类学的研究。他试图在接受美学遗留的问题上,回答两个关于文学的亘古论题:文学是什么?我们何以迷恋阅读?而对这两个论题的回应,
文学评论 | 人性的较量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一生都在写一片“邮票般大小的土地”—约克纳帕塔法县,他绝大多数小说的内容都发生在这个地方,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这个县位于密西西比州北部,县中心是杰弗生镇。《献给爱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