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地理2022年第8期

炎黄地理

炎黄地理2022年第8期

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炎黄地理》(月刊)创刊于1984年8月,主管单位: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单位:山西文化艺术传媒中心。主要栏目:人文地理、城乡规划、地质勘探、建筑施工、文史纵览、教育探究、农林园艺、经济管理、交流论坛等。

目录

历史文化 | 孔孟理想人格思想解读

自古以来,孔孟理想人格思想都是人们传承与研习的重要哲学思想,也是儒家思想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孔孟理想人格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客观地思考和探讨孔孟理想人格思想,可以促进传统优

历史文化 | 浅析中国传统士阶层的命运变迁

士阶层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阶层,其不仅是统治者的行政官吏,承担着进谏献策、主持朝廷事务的职能,还以精神领袖的形象,构建了一个超然于尘世的“道”的精神世界,世代传承,自得其中。现采用文献分析法,深

历史文化 | 泰山封禅文化考古学浅析

封禅是古代帝王报功于天地、彰显正统的高等级祭祀活动,是统一中央集权王朝对古代各种山川的神圣祭祀和齐鲁地方祭祀传统进行整合而形成的祭祀活动。封禅的次数稀少,自秦始皇至宋真宗,共有六位帝王封禅,历次封禅大

历史文化 | 从城市文化名片看“文化楚都”的塑造

荆州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荆州城市建设应朝着文化发展方向着力,赋予其文化底蕴与魅力,点亮“文化楚都”这张城市名片。“文化楚都”的建设要具历史的承传性、现实的时代性和规划的发展性,以此提升荆州城市品位,彰

风土人情 | “玩隆闺”管窥海南黎族婚俗文化变迁

“玩隆闺”是我国黎族的传统恋爱习俗,是母系氏族族外群婚在黎族风俗中的遗存形式,其遵循“同姓不婚”的规则。海南黎族人民深受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加之居住地位置偏僻、生活环境闭塞,历代王

风土人情 | 山东临朐地区丧葬仪式用乐考察研究

鼓吹乐是中华礼俗文化孕育出的艺术结晶。县域鼓吹乐所代表的仪式音乐是国家礼乐、民间信仰和地域性文化的外化表现。吹鼓手作为丧葬仪式用乐的演奏者,是民间礼俗用乐的重要传播者。临朐吹鼓手这一特殊群体在本区域的

风土人情 | 肃南裕固族服饰文化的数字化传播

肃南裕固族服饰运用数字化的手段,既能有效保持裕固族服饰文化的独特性、完整性和原真性,体现文化数字化记录的直观性与多维性及制作处理的便捷性与创新性,也能通过数字化手段使社会公众深刻地理解裕固族服饰独特的

风土人情 | 哲巴“卓”歌舞的人物、段落、道具解析

哲巴“卓”歌舞是流传于西藏山南市加查县洛林乡哲巴村,集歌、舞、乐为一体的民间仪式性歌舞。加查县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卓”歌舞形式。哲巴“卓”歌舞的表演形式、表演程序、表演内容

风土人情 | 试论明代山东婚姻风俗及其变化

对明代山东前期与中后期的婚姻风俗变化进行探究,选取婚姻仪式中的资财花费这一显著要素,并结合自然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婚姻风俗地域差异的形成及转变的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显示出明代前期山东社会淳朴、俭素的风气

遗产保护 | 新媒体多元化形式下的非遗数字化保护分析

新媒体产品提供的传播力正悄然改变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方式。结合新媒体时代下内容传播的特点,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有两个明显的脉络逐渐呈现出来。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式和方法从单一

遗产保护 | 河南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活态传承

我国作为文明古国与农业大国,遗留下了丰富多样的农业文化遗产,其中有很多分布在河南省。研究河南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活态传承,无论是在物质层面、文化层面、市场层面还是在主体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要想获得

遗产保护 | 文旅融合视角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开发

山西非遗是国家非遗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山西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通过研究发现,山西非遗文化资源中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美学价值、科学经济价值,是文旅融合发展下的重要资源形式。文旅融合形式为山西非

遗产保护 | 历史名人文化建筑遗产创新性改造设计研究

历史名人文化建筑遗产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象征和文化积淀,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转变,历史名人文化建筑也应该有一些创新性的更新。通过对泉州市施琅故居的实地调研及方案设计,结合当前的科学技术手段和前沿的设计理

遗产保护 | 景德镇瓷器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开发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烧制技艺源远流长,景德镇瓷器烧制技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景德镇瓷器烧制技艺进行传承与开发能够起到铭记历史、留存美学、延续产业、弘扬人文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在传承

旅游与思考 | 西安旅游文化品牌设计与开发策略

西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中具有显著的先天优势,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西安旅游文化品牌的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强化、激活西安旅游业市场竞

旅游与思考 | 卫城文化的跨界融合推进策略探索

在理清青岛卫城文化跨界融合发展的相关概念之后,梳理了卫城文化传承与其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青岛卫城文化跨界融合发展模式的推进策略,即卫城文化+文化创意,通过科学定位促进发展 卫城文化

旅游与思考 |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空间再设计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缩影,因此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相关单位应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合理开展空间再设计工作,将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与现代城区的功能性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城

旅游与思考 | 乡村古代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乡村古代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极高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乡村古代建筑进行保护与旅游开发,不仅可以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还可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积极动力,创造良好的综合效益。

旅游与思考 | 山东半岛胶莱运河的兴废与沿河文化探析

胶莱运河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北接渤海之莱州湾,南通黄海之胶州湾,长100余千米,取两湾首字命名,故曰“胶莱运河”。近年来,沿线文物部门对胶莱运河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发现了众多文化遗迹,这些遗迹展现出了

旅游与思考 | 山西市场主体培育质量提升研究

科技型中小微市场主体倍增培育,是加快山西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山西科技型中小微市场主体倍增培育面临着市场主体对扶持政策知晓率低而享惠少、政府部门主动“入企服务”意识不够,孵化体系建设滞后等

文物古建 | 翁丁村火灾背景下原始村落重建的探讨

2021年2月14日,位于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延续数百年之久的原始村落翁丁村突发大火,致使村落内佤族民居遭到大面积焚毁,该事故的出现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古村落因现代化生活配套设施的缺失导致村内人口流失,从

文物古建 | 浅谈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的要点

我国馆藏文物数量庞大,藏品保护工作压力巨大。文物本身材质老化、脆弱,50%左右的文物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和损害,许多文物都是“带病”保存,状态十分危急。因此,加强对馆藏文物的保护迫在眉睫。以王懿荣纪

文物古建 | 明代贵州治所城安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明永乐年间,贵州建省。随着省治的建立,贵州涌现出大量治所城,其中就有府州县城以及卫所城。治所城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对于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维护区域安全的城防建设方面,发挥

文物古建 | 浅谈文物收藏和保护中的预防性措施

文物作为第一手的历史资料,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国文明的外在表现。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文物面临着被破坏和丢失的问题。目前,文物在收集过程中受到破坏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因素,如湿度、污染、光

文物古建 | 浅谈科技考古与传统考古方法相结合

传统的考古方法主要依靠人力调查遗址,通过考古人员的主观经验挖掘遗迹,判断文物的历史信息。科技考古指的是利用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现代化的古文物挖掘、鉴定工作。随着科技考古理念的诞生,数字考古、古DNA研究

文物古建 | 长安建筑群的特征与复原技术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周、秦、汉、隋、唐等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朝代都曾在此建都,“长安”这一名词甚至成为国都的别称,并出现在众多诗词作品中,因此长安建筑群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开发价值。相关人员要明确长

文物古建 | 锁阳城遗址解说

锁阳城又名苦峪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城东南约68千米处的戈壁荒漠中,始建于汉,兴于唐,复兴于西夏,在其他各代均得到了不同

书画长廊 | 实处见虚灵

林散之是20世纪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草书空灵飞动,其特有的笔法将书法审美带入一种新的审美境界。世人尽知其草书,对其临作经常提及,但对其临帖的思想观念却极少有人论及。现结合其大量临作及《笔谈书

书画长廊 | 王羲之书法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境界探析

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各种书法类别纷纷涌现出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其中王羲之的书法影响较为广泛和深远。王羲之擅长行书、楷书、草书的灵活运用,个人、家庭、社会政治环境因素以及复杂时代

书画长廊 | 诸城博物馆馆藏石刻精品

古代石刻艺术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古代很多没有留下名字的民间艺人雕刻在墓室、棺椁、墓祠、墓阙上的作品。他们以刀代笔,在自然界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石料上雕、凿、刻、划,将人们的想象力和智慧发挥得淋漓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