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2024年第7期

书屋

书屋2024年第7期

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言远旨近,意味深长。《书屋》择稿标准鲜明,特色显著,思想类的文章讲

目录

书屋絮语 | 2024年第7期书屋絮语

恽铁樵在钱基博《武侠丛谈》序中所言:“童子于古书无不喜《史记》,于《史记》无不喜游侠、刺客诸传。谈荆轲借樊将军头,白衣冠悲歌渡易水,非甚窳懦,必愕眙震越,慷慨之气,现于眉间。是可知勇为达德,实与有生俱

书屋讲坛 | 和金庸相处的那些日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金庸的武侠小说,我读过不少,武侠电视剧也看了好几部,然而对于作者金庸却知之甚少。这位人称“金大侠”的作家,名气已经大得很,但我在心里老琢磨着:金庸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其实人大都一样,

书屋讲坛 | 还能看到更多风景

1996年9月,我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的同人到浙江湖州市长兴县考察,因而结识了时在湖州市外办工作的张建智。考察过程中,当他得知我也是出生于南浔时,即引为乡亲。由于我在1956年不满十二岁时就离

学界新论 | 当一位女性用金庸来对抗生活的平庸

江湖的侠影有多轻盈,现实的重力就有多沉重。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曾讲过自己对现代性的诸种隐忧。其中一重隐忧是英雄维度的失落与更高目标的不再。人从传统世界观中脱离出来,开始怀疑任何不证自明的伟大秩序。

学界新论 | 食家与美食家

一有功能学派文化人类学开山祖师美誉的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说过一句十分浅显又十分正确的名言:“人类极其关心的是传种与营养。”他所说的“营养”,指的是人们为维系生命发展基本需要和能量消耗所必

红色记忆 |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文章开头写道:“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在白求恩去世后应约而写

人物春秋 | 书斋之外的古典学者

作为长沙起义领导人之一,龙璋一直被看作湖湘地区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辛亥革命后,他率军平定湘西,为护国战争筹款,大力支援革命事业,章太炎称其“晚乃佐革命,不大声色,而功与开国诸将齐”。实际上,龙璋还是

人物春秋 | 李伯嘉其人其事

某拍卖会上出现一通胡适写于1947年1月9日的信札,内容乃是与商务印书馆负责人商洽印行北大《国学季刊》事宜。据笔者查证,此信未被《胡适书信集》《胡适全集》收录,即便由台北胡适纪念馆编印、于2018年正

人物春秋 | 郑振铎与顾廷龙的旧事

关于郑振铎与顾廷龙的关系,学界鲜见论说。我仅见者为郑振铎研究专家陈福康写的一篇专文,先后以不同题目收入《顾廷龙先生纪念集》和《郑振铎论(修订本)》两书,此文系作者特为纪念顾廷龙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所作。陈

人物春秋 | 林洙与费正清、费慰梅的交往

一美国人费正清是一生同情和理解中国革命的著名汉学家。1932年年初,在英国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费正清以搜集毕业论文资料的名义来到北平,同年6月,费正清和费慰梅在北平结婚。据梁思成回忆,大

人物春秋 | 几乎被遗忘的《新中国唱歌集》

金天羽(1873—1947),又名天翮,字松岑,在他的时代的确大名鼎鼎,我们可以列举与他相关的几件事:清末“苏报案”发生后,多次到狱中探视章太炎、邹容;创作小说《孽海花》前六回,旋因小说非其志业,而由

人物春秋 | 说真话

明清时期广为流传的《增广贤文》列有这样一副对联“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以为是欧阳修所撰,虽然毫无根据,却以讹传讹,使得当今网上也言之凿凿,谬种流传。其实,这副对联的下联语出司马光。《宋史·

书屋品茗 | 犹有渔翁理钓钩

我跟裘士雄相识近半个世纪,但由于绍兴、北京两地相距一千三百多公里,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他似乎是学丝绸出身,1972年调入绍兴鲁迅纪念馆工作,一切相关业务知识都要从头学起。“会稽子弟多豪俊”,他就像春蚕结

书屋品茗 | 重整经典日记

岳麓书社2023年推出新版《湘绮楼日记》。这部日记的作者王闿运(1833—1916)是湖南湘潭人,字壬秋,号湘绮,居室名为湘绮楼,为近代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和诗文大家。王氏为清咸丰二年(1852)举人

书屋品茗 | 从苏轼到东坡

幼年读书,始知蜀人苏东坡。一直到青年时代,我总以为苏轼、苏东坡不像是同一个人,很难将其合二为一。后来了解他多一些了,我就以为,这个人的前半生是苏轼,后半生才是苏东坡。正直之人,心直口快,加之木秀于林、

书屋品茗 | 比学术判断更重要的是思路与方法

《晚明散曲研究》是青年学者王静博士新近出版的一部专著,该书从大量一手材料出发,对晚明散曲(包含散曲作品、散曲理论两方面)进行了全面考察,不仅区分了散曲史上的“晚明”与“明末”,重新定义了散曲史上的“晚

灯下随笔 | “书是我的命”

他,中国现当代诗人,十八岁发表第一首诗,一生笔耕不辍,直至八十八岁逝世。书籍是他毕生所求,诗歌是他毕生所爱,在诗与书的陪伴中,他度过了多磨多难而又自甘寂寞的一生,将读书视为“生活里最高的享受”。他就是

灯下随笔 | 《二泉映月》填词的十条自注

我为《二泉映月》试填之词,今有男声、女声演唱版在网上流传,浏览量过亿,质疑声也不少。为此,我写过一篇五千字的《关于〈二泉映月〉填词答网友》,包括“名曲填词的价值之辨”“《二泉映月》的主题之辨”和“瞎子

说长论短 | 国史小札三则

一士而不仕,谓之处士。读了书又不去做官,持节守志,自甘老于林泉,在古代中国,这种人多为品行高洁之士,即使是为帝王将相做家谱的旧史书,也不能遮掩他们的光辉,在汗青上留给他们一席之地。《后汉书》有《逸民列

说长论短 | 《上下五千年》的语言问题

“皇宫招收一批太监。这句话有没有毛病?”一个小朋友问我。我回答:应该是想说,皇宫缺太监,要招一批男丁进宫当太监。但歧义是明显的,好像太监们早已散布于民间,现在皇宫一声令下要召集他们进宫。你听起来有没有

说长论短 | “睡狮决起”的想象之维

晚清以来,长眠待醒的“睡狮”乃至于“睡眠”意象逐渐成为代表中国的主要政治符号和文学形象之一。国人对这一意象的接受过程,蕴含着对中华崛起、民族复兴的强烈期待和坚定信念。这种情绪和理想不仅时常出现在政论文

说长论短 | 历史的“垃圾时间”与“永恒趣味”

体育比赛中,甲队已九十五分,乙队只有五分,比赛时间仅剩十分钟,任乙队怎么努力也赶不上,胜负没有一点悬念,双方实际上都放弃比赛了,只是换上替补队员练兵而已,观众也失去兴趣,此十分钟即“垃圾时间”(Gar

域外传真 | 读朱正《一个人的呐喊》

一2011年,我在美国的网上中文书店购买了朱正先生的《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我一直很珍惜这本书。这些年,也读过一些其他作者写的鲁迅传,如林贤治的《人

域外传真 | 一本具有闲读价值的书

《价值》一书出自投资界传奇人物张磊之手。我不是职业投资人,甚至连炒股都不会,但无意中拿起了这本书闲读,便再也放不下了,开始喜欢上这本书以及作者这个人,完全是从闲读的角度,与那些急功近利、热切地想要从书

域外传真 | 从《万古云霄》看工科为文特点

《万古云霄》是陈之藩的随笔集。陈之藩是电机工程教授,曾经在中、美多间大学任教,主持创立了香港中文大学的电机学院,著有电机工程论文百余篇及《系统导论》《人工智能语言》等专著。同时他文笔极佳,其散文曾经入

域外传真 | 碰上的缘分

作家与读者的相遇,铁定是碰得上或碰不上的缘分,与作家朱小棣老师的相遇就是碰上的缘分!我认识朱小棣老师好多年了。当然,这个“认识”不是面对面的。我是读他的书而认识了他,于我而言可谓神交。第一次得知朱小棣

史海钩沉 | 锑业大王梁焕奎

湖南近代工业的发展,最有成效的当属矿业,这与湖南矿藏丰富密切相关。在湖南的矿藏中,尤以铅锌矿、锑矿藏量为最。其中,常宁水口山铅锌矿闻名世界,而锑矿则有锡矿山矿区及板溪锑矿区。在中国锑矿业的发展史上,梁

史海钩沉 | 晚清湘军中一个“不得不说”的人

晚清知县是清朝地方吏治中的一个很独特的群体。作为清朝政治体制的“神经末梢”,“州县官贤,则民先受其利;州县官不肖,则民先受其害”(雍正谕旨)。知县居官优劣直接关系政权基础、天下兴亡。一方面,他们独揽地

前言后语 | 从淑女到英雄

读《诗经》:为何而读?要提升文化水平,请读《诗经》;要增强文化自信,请读《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源头,所写两千多年前各种生活情景、人生情怀至今鲜活,所用语言很多已成为日常的

前言后语 | 叶子铭和《茅盾传》

去年金秋,四年未能回国的我,终于回去参加了国内数个大学举办的海外华文文学会议,在会上见到南京大学叶子铭先生的几位高足,他们已经是学界的精英和学术标杆,其中有些人也是我的好朋友。当我在各种学术氛围浓厚的

前言后语 | 《传道济民与湖湘文化》后记

学友文华兄有感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岳麓书院时对《岳麓书院记》中“盖欲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也”的欣赏和赞扬,认为意义非凡,我辈当深刻领会,并认真做点文章。于是,不久便以其对湖湘文化的钟情和理解,申报选

前言后语 | 茫崖的生命记忆与诗歌谱系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也是地势最高的封闭性巨大山间断陷盆地,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气温变化剧烈,风力蚀积强烈。盆地内生态呈多样化特点,东部尚有大片农牧绿洲,西部茫崖地区却是类火

来稿摘登 | 也谈康有为题张钫“蛰庐”联用典

丸泥欲封紫气犹存关令尹,凿坯可乐霸亭谁识故将军。这是康有为为张钫“蛰庐”题写的一副对联。此联用了四个典故,“紫气”“凿坯”“霸亭”分别是老子、颜阖、李广的故事,其中老子、李广的典故较常见,稍有文史常识

来稿摘登 | 评莫言话剧《霸王别姬》

在中国文学史上,“霸王别姬”最早见于陆贾的《楚汉春秋》,在司马迁《史记》中亦有详细记载。自此,“霸王别姬”便成为文学创作中的经典题材,被历代文人以诗歌、戏剧、小说等形式不断重述和演绎。莫言的话剧剧本《

来稿摘登 | 卢戆章首创汉字拼音化改革

中国传统上用两个汉字合为一个汉字注音的反切注音方法存在繁琐难学的弊病。晚清闽南人卢戆章首创汉语拼音方案,为我国语文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卢戆章,生于1854年,十八岁参加童试,却名落孙山。受当时闽南

来稿摘登 | 邢文卫陈情后续

杨炀的《胡适佚信两封考释》一文(见《书屋》杂志2021年九期)刊登了两封胡适佚信,分别为致丁燮林和致邢契莘。其中,致邢契莘一信披露了民国三十五年(1946)邢契莘为女儿邢文卫借读北京大学向时任校长胡适

来稿摘登 | 清代《诗经》学家马瑞辰

马瑞辰是清代著名经学家,专攻《诗经》一书,成绩斐然,撰有《毛诗传笺通释》(以下简称《通释》)。桐城学者大体上主张以明经求义为宗旨,以汉辅宋。在马瑞辰入京于嘉庆十年(1805)考中进士之前,其所受学术浸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