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2023年第11期

书屋

书屋2023年第11期

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言远旨近,意味深长。《书屋》择稿标准鲜明,特色显著,思想类的文章讲

目录

书屋絮语 | 2023年第11期书屋絮语

与吴兴勇先生首次晤面,即被其著述之丰震撼。老先生今年八十有四,仍读书不止、笔耕不辍,前不久还颤颤巍巍将近著《郑和传》分送我们。《郑和传》规模不大,共四十章,一章极少超过十个页码。其中八章引介英国人加文

书屋讲坛 | 六十多年前一份古书画展目录观察

1961年6月,嘉兴、平湖、海宁、桐乡、嘉善五县古书画联合展在嘉兴南湖烟雨楼展出。嘉兴地方史研究学者史念在他《纪念朱其石先生》一文中提到:该展览1961年至1962年间曾在南湖烟雨楼长期展出,著名版本

书屋讲坛 | 唐吟方:“面貌有自己的味道”

人往往最后活成了自己原来不希望成为的自己。这话忘记是谁说的了,原话也未必就是我记得的这样,但意思大差不差。或许活成油腻的中年人都不是当年青葱少年所希望的。经过多年的人生历练,还能让自己保持原来的“面貌

学界新论 | 生死交契两茫茫

一新见一书信,乃梁启超致江建霞信札,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内容如下:“建霞编修先生:伻来得书,盛意相招,敢不如命。殷勤奖饰非所克当。顷定拟初七遄行,望前必当抵湘。文从北行当以何时?千乞少待,一罄积想。匆匆

红色记忆 | 毛泽东读英文版《共产党宣言》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第一个纲领性文献。这份文献便是《共产党宣言》,该宣言系统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1920年,陈望道率先翻译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付梓

红色记忆 | 为谢觉哉改文稿只剩下两字

1932年底,党中央分配谢觉哉到全国总工会做宣传教育工作。不久,全国总工会负责人罗登贤、廖承志同时被捕,谢觉哉的身份因此而暴露,党中央决定派他去中央苏区工作。谢觉哉于1933年4月底离开上海,5月中抵

人物春秋 | 中西医学交流的使者爱德华·胡美

爱德华·胡美,不仅是一位较早将西方医学带到中国来并开办医院的美国医生,还是对中国医学进行过潜心研究并将中医之道带回美国进行交流传播的先驱。前者,由于他所始创的湘雅医院和湘雅医学院至今依然屹立于湖湘大地

人物春秋 | 石民致胡适的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图书档案馆胡适档案内藏有石民致胡适的一封信(含信封),封面上写的是“北平米粮库四号胡适之先生”,封底写的是“上海蒲石路劳尔东路颐德坊三十一号石民寄”。这封未刊手札是迄今所见

人物春秋 | 1931年的徐志摩与林徽因

1931年,对于徐志摩来说是痛苦的一年。这年他遭遇了母亲病故,在北上教书以后,他和留在上海的陆小曼之间的感情面临考验。而对于林徽因来说,1931年却是生活向好的一年,她的肺病得到缓解,在10月又怀了第

人物春秋 | 破解现代文人书信里的“密码”

龚明德先生是读书界的名人,出版过许多有影响力的著作,但这部新出的硬面精装大开本《旧笺释读:现代文人书信考》(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版)似乎最被他看重,以至于千里惠赠我书时,三次毛笔留墨:先在书名页竖

人物春秋 | 当年评论贺敬之

1995年至1997年期间,我在《中国书法》杂志兼职,发表了多篇论述学术文化与书法关系的文章。接受为《贺敬之诗书集》(以下简称《诗书集》)写评论文章时,我甚为难。当时,中国文联为一些老艺术家策划了一个

人物春秋 | 纪念林增平

今年年初,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欧阳哲生推出一册《学缘与书缘》,书中卷一“学林春秋”收录的是欧阳教授求学经历与怀念师友之类的回忆性文章,有一篇题为《学海无涯,师门有道——怀念林增平先生》。1978年9月

书屋品茗 | 妙笔华章祭忠魂

修史需以恒心,立传贵在专一。哈尔滨知名文史学者宋晓君多年来潜心东北抗联人物研究,继《白山黑水塑英魂——寻访抗联英雄的战斗足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后,近年又凝神聚气地撰写了《东北抗日联

书屋品茗 | 工业史诗 中国气派

近二十多年来,在政府、企业与社会力量的合力下,各地涌现了诸多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显著成果。与此同时,中国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整体层面研究与实践成果不足也制约着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2023年,华中科技

书屋品茗 | 法国文学的“一千零一夜”

由法国文学研究专家杜青钢、程静合著的《左岸右岸:故事法国文学》(以下简称《左岸右岸》)自今年1月由海天出版社出版以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赢得了文学界的一致好评。在第二十三届深圳读书月上,有关

书屋品茗 | 行于山野抵于道

既是三十多年好友,亦是同事的姜守柏先生于2022年底退休,告别打拼忙碌几十年、充满酸甜苦辣的职场后,第一件事就是驾车远赴西藏,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心灵之旅。他边行边用手机记下所见所感所悟,回到长沙后不久

说长论短 | 说《聊斋》

一《考城隍》有味的是那出题和答题。考官出的题目是:“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宋焘的答题是:“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前一句是说,对有心为善即为了为善而为善的人不必奖赏。后一句是说,对

说长论短 | 三种《世说新语》注释的“雅量”与“仇隙”

当代《世说新语》的版本众多,简体、繁体,校注、译注,所谓春兰秋菊,各有所长,读者亦各不相同。最受关注者当推余嘉锡先生的《世说新语笺疏》、徐震堮先生的《世说新语校笺》和杨勇先生的《世说新语校笺》。就出版

说长论短 | 读孙犁佚文《故都旧书摊巡礼》

孙犁在1934年8月10日创作《故都旧书摊巡礼》,刊登时因编辑疏忽未署名,10月27日,《大公报》刊登“本刊小启”:“《故都旧书摊巡礼》一篇,系孙芸夫君所作,署名漏未刊登,特为补志。”段华编写的《孙犁

说长论短 | 我的学习与编辑生涯

一我从小喜爱文学,在高中阶段更是有些痴迷,热衷阅读和写作,这直接导致了我矢志要报考中文系。1981年的夏日,顶着炎炎的阳光,我兴奋地踏入了桂林路上海师范大学(当时还是上海师范学院,下称“上师大”)的大

说长论短 | 有书为伴岁月好

尽管一次又一次地下定决心不再买书,可书还是一如既往地一本接着一本往桌上桌下堆来。看着这如同貔貅只进不出、日益膨胀起来的书房,心里总是一次又一次得到满足。这大概是所有爱书人的同款心态。这么多的书,都读过

灯下随笔 | 同为不系舟中人

那个春天,第一次金川之役总算了结,主要承担后勤保障和接送援军压力的陕西重归安定,陕甘总督尹继善也放下一颗悬着的心。继善出身翰林,做过庶常馆总教习,以前主陕时就爱往关中书院,亲自登台为诸生讲学。此日亦如

灯下随笔 | “书止于颜鲁公”

唐乾元元年(758),颜真卿满怀悲恸写下《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本文中简称《祭侄文稿》),此稿历经一千二百余年,现典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其限展级的镇馆之宝,是中国书法国宝级珍品。《祭侄文稿》不

灯下随笔 | 从钱锺书《中文笔记》一处笔误说起

钱锺书《中文笔记》卷一(商务印书馆,第128页)“冒广生”条,论及陈维崧《妇人集》,特别垂注李香君。然“‘李香’条注备载侯方域与其年一札”云云,当是钱先生笔误。侯方域手札,当致陈贞慧而非陈贞慧之子陈维

域外传真 | 茶余饭后更清新

又至奥斯卡杨紫琼入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为自己拉票,本无可厚非,但媒体评论说,以“族裔”或者“划时代”为理由,站不住脚。与她竞争的最强对手是澳大利亚的布兰切特,曾两次获奖,她在新片《塔尔》中演技极佳

域外传真 | 严重逾期,书还不还?

关于偷书,有句名言:“窃书不能算偷。”但要是借书长期不还,无异于据为己有,能不能算“窃书”呢?这里说的长期,是指很长很长的时间,长到变成一条条趣闻:英国索尔兹伯里图书馆最近收到一本从加拿大魁北克匿名寄

域外传真 | 我读鲁迅《“这也是生活”》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读鲁迅《“这也是生活”》,除了伤感,还同情鲁迅生病的疲乏。我不太生病,突然病了一场,稍好一点,那时最想要读的就是鲁迅的这篇文章。文章细腻多情,但又透着刚强。我好像一下子进入了文章的氛围

史海钩沉 | 国民教育的一桩盛事(上)

1936年1月17日,上海《申报》一则有关“教部续聘下学期教育播音讲师”的报道:教部二十四年度上学期教育播音,自二十四年十月十日起,至本年一月三十一日止。聘请讲师王世杰、谢冠生、张钰哲、叶楚伧、陈大齐

史海钩沉 | 王韬最后的岁月

1897年5月24日,王韬在上海溘然病逝。上海《新闻报》以“天南星逝”为题,刊载了一则醒目的讣告式新闻:“天南遯叟王紫诠广文韬著作等身,才名藉甚,前时曾为申报馆主持笔政,颇能一秉大公。近因年迈,退居西

前言后语 | 我与李庄廿三年

一周谷城在为“民国丛书”所作《序言》中说:民国时代,中西文化交流,新旧思想冲突,产生了许多学术著作和历史资料。“五四”时期及其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几乎变成了世界学术的缩影,各种主义、党派、学派、教派纷

前言后语 | 《优雅百年:杨绛全传》序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钱锺书先生曾经这样说过。钱锺书先生的这句话不胫而走,已然成为家喻户晓的谠言嘉论。《优雅百年:杨绛全传》的传主杨绛先生的百年沧桑,无疑是一部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书”。已经谢世的杨绛

前言后语 | 写在时间的河道里

《狂澜之下:左宗棠的十张面孔》是“左宗棠系列”六部中首部再版升级的新作,也是我第一次在家乡的湖南文艺出版社向读者朋友们捧出自己的作品,既感到亲近,亦心怀期待。回看自己从2007年开始着手研究写作左宗棠

前言后语 | 重涉那一段“静止的历史”

“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所谓“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是为“文明”一词在中文世界里的肇始。这句话的大意是说:阳刚之气在宇宙中蕴藉之时,天下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文明气象。“文明”的概念,在这里作

来稿摘登 | 《易经》与年号

据统计,历史上相当一部分年号都与《易经》有关,或直接源于《易经》的经传文本,或由《易经》的理念衍生出来。历代帝王从《易经》中找出一个或两个字作为自己的年号,以彰显自己“受命于天”的使命,宣示其治国理念

来稿摘登 | 史铁生谈自己的名字

一生和病魔不懈抗争的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是中国当代最有思想深度、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韩少功语)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