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絮语 | 2022年第6期书屋絮语 突然想起辜鸿铭来,正好在书柜中翻到他的《中国人的精神》,书页都泛黄了,应该是很多年以前买的原版,后来的翻译本出来,也买来读过,总觉得比起原版来有一层隔膜。林语堂曾评价辜氏“英文文字超越出众,二百年来,
书屋讲坛 | 撰写文学之世界史的挑战 十九世纪曾是历史、文学史写作的黄金时代,但文学史写作在二十世纪却遇到了许多挑战,其作为人文学科的合理性遭到了各派思潮和理论派别的质疑。十九世纪的文学史有个基本观念,即文学为文化传统的有机部分,按照一定
学界新论 | 时代更替与乡愁变迁 乡愁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感,根植于故土家园和文化传统,连接人的生命来路,关乎人的心灵安放。有着安土重迁文化心理的中国人,乡愁气质尤为浓厚。翻一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便可发现,作为古代文学主流的诗歌,乡愁气息
学界新论 | 侨易学:资本全球化时代的生命经验 侨易学是叶隽教授穷八年之功而创立的最新理论成果,凭借深厚的理论素养与灵活的应用策略已经取得了国内学界同人的很多肯定。就其基本理念而言,侨易学即因“侨”致“易”,其中“侨”更侧重空间向度的变化,而“易”
红色记忆 | 贺敬之、柯岩夫妇的《雷锋之歌》 1950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为培训青年编剧、导演和演员,办起了培训大课,邀请在北京的大师们前去授课。他们准备邀请时任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副主任的贺敬之讲授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过程,由课代表柯岩去面请。当
人物春秋 | 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张天翼 张天翼(1906—1985),祖籍湖南湘乡,生于江苏南京,著名革命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的主要领导。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走上文坛,被称
人物春秋 | 《顾廷龙日记》中的钱锺书 2022年1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由李军、师元光整理的《顾廷龙日记》(以下简称《日记》)。顾廷龙,字起潜,江苏苏州人,1939年与人共同创办上海合众图书馆,任总干事,自此随合众图书馆变迁而又先后担任上海市
人物春秋 | 一枝湘莲凌碧波 《留美学生季报》1917年第四卷第二期发表了陈衡哲女士的白话小说《一日》。后来,胡适在为陈衡哲自选集《小雨点》(1928年4月新月书店初版)所作序言中指出:“当我们还在讨论新文学问题的时候,莎菲却已开
人物春秋 | 师陀致夏志清佚简二封 目前关于师陀与友人的往来信札大多已收录于《师陀全集》(五卷)、《师陀全集续编》(二卷),其中,师陀与夏志清的往来书信共收入五封。近来,笔者承蒙苏州大学季进教授馈赠夏志清、夏济安昆仲遗藏文献史料,在整理
书屋品茗 | 王国维《人间词话》早期接受情况 王国维《人间词话》原载于1908年11月至1909年2月的《国粹学报》(总第四十七、四十九、五十期)。1926年,俞平伯标点的单行本刊行,《人间词话》首次以“著作”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有关《人间词话
书屋品茗 | “积微翁”日记里的一场论争 一著名学者、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杨树达,曾在其日记中三次提到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健将,亦为语言学家的刘半农。据杨氏生前自己编订的日记选集《积微翁回忆录》,其日记中曾有三次提到刘半农,而每一次记述与评价
书屋品茗 | 鲁迅与戏曲 整整一个世纪前的1922年,鲁迅在小说《社戏》中,以第一人称写“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绍兴乡村看社戏。找遍《鲁迅全集》,没有看到任何谈及昆曲的文字,
书屋品茗 | 名著亦需做广告 “本出版公司出版的《心事有谁知》一书在某印刷厂装订成册时,一位技工不慎将一张千元美钞夹入书中而忘记取出,事后,查找多次仍未发现,以致技工心急如焚。请发现它的人,务必做做好事归还于他。他将奉上五百元美金
书屋品茗 | 新闻界泰斗的心血结晶 徐铸成先生的著作《新闻艺术》,由北京出版集团作为“大家小书”丛书之一出版。这次再版,距该书首度面世已有三十多年。如若从其孕育算起,时间就更久远。徐铸成先生晚年的著述,大部分属于往事忆述、人物传记和游记
书屋品茗 | 生命情感寄寓性灵文学中 刘诚龙的散文一如他的杂文,很见个性,不拘一格,恣意洒脱,情感充沛,见识深刻。文以载道,文以载情,其杂文或多是载道的,其散文多是载情的,乡情、亲情、爱情、友情、家国情、天地情。明末钱谦益曾将情感与文学二
说长论短 | “准贩东西洋”:晚明的海外贸易 一中华文明兼容并包,大量吸收外来文化。唐、宋时期,我国对外高度开放,陆上交通、海上丝绸之路,使得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对外交流都十分频繁。元朝时期依旧遵循前朝旧制,对外政策一直较为宽松。明朝开国伊始,沿袭
说长论短 | 明朝崇祯皇帝的得失 对于崇祯,《明史》给了较重的分量,作了两篇本纪(《明史》本纪二十三、二十四),结论给了一百九十七个字,除了叙述外,很谨慎地作出了十二个字的赞扬和二十六个字的批评,结句七个字:“岂非气数使然哉!”《明史
说长论短 | 方孝孺之死 方孝孺是明初大儒、杰出思想家,然而在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随着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靖难之役”画上了句号,建文帝出亡,一批臣子不甘臣服有违礼法、“犯上作乱”的燕王朱棣,纷纷遭诛戮,伴以“瓜蔓抄”,株连无
说长论短 | 方以智的侧面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龙眠愚者,逃禅为僧后,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药地、浮山愚者、极丸老人等,“明季四公子”之一,是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比肩的杰出思想家。梁启超称方以
说长论短 | 桐城文化的“吃” 中国的饮食文化具有地域性,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和习俗各不相同。桐城“田土沃,民殷富,家崇礼让,人习诗书,风俗醇厚,号为礼仪之邦”,千百年来孕育出颇有特点的饮食文化。出以敬客,借以致远,礼成情通。桐城的“
灯下随笔 | 格致斋书话(五则) 之一:有故事的旧书整理旧书,其中有一本1933年辛垦书店出版的《科学概论》。该书由英国生物学家汤姆生著,邓均吾译,是杨伯恺主编的“科学丛书”中的一种。我记得应该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从旧书摊购买的,
灯下随笔 |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副对子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重人情世故,可让人从中感悟到正统学堂教育中匮乏的智慧与玄机。而作为世俗智慧的集大成者,从《颜氏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之类经典家
灯下随笔 | 在文学世界里建构 吾师张隆溪先生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世界文学”的研究与阐释,频有高论,不但惠我良多,更成为学界备受关注的文学研究路径。钱锺书先生的两句话,似是对“世界文学”提纲挈领的精妙概括:“东海西海,心理攸同 南
灯下随笔 | “支那内学院精神”之汇聚 1922年10月至次年1月,梁启超在南京东南大学讲学,而各校及各研究会邀请的演讲远远多于计划内的课程。梁启超在给友人蹇季常的信中写道:“吾来此后,其忙殆过于暑期时,每来复有十六时之讲课。……一切宴会严
灯下随笔 | 我读钟叔河 我与钟叔河先生认识于1979年上半年,那时他与出版社的几位先生在湖南省图书馆典藏部做《郭嵩焘日记》的采集工作,恰巧我也在此查阅资料,为编写《唐代长沙铜官窑调查报告》做准备。他们整天在此,而我只半天,另
域外传真 | 来自“海外”的“国民料理” 我们这一代人,对日本的第一印象都是从日本的动漫开始,虽然很多动漫我们都只能在电视台中看到零星的几集,但这种难得的奢侈配合日本动漫上乘的品质,往往能给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甚至成为我们“常识”的一部分
域外传真 | 哈佛的“威德纳纪念图书馆” 去哈佛大学参观的人,往往都要去看它的图书馆。只因全校共有各类图书馆近八十家,连草草地看一下都无法走遍。不过有一家,一般人都不愿错过,那就是“威德纳纪念图书馆”,这是专为纪念一名哈佛毕业的学生而建造的图
域外传真 | 重拍片的现状 重拍片是针对经典原作进行的跨时空重制。要理解这个定义,需要把握几个关键词。一是经典。所谓经典,是指恒久流传的老电影。这些电影为观众记忆的可能性多种多样,明星无疑是重要的元素之一,比如奥黛丽·赫本。赫本
史海钩沉 | 曾国藩的学问与格局 一我们现在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认识不仅要讲事功,而且要讲人的品质和能力——讲品质我们也不能仅仅讲道德,还要讲格局。所以我的看法是,学问改变格局,格局成就事功。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什么是格局?格局就相当于古人
天下好书 | 《远航寻踪:近代文化史管窥》自序 我一生与长江为伴,出生在芜湖老宅,正好在长江下游支流青弋江畔。抗战期间,流亡到长江上游四川,在江津(今属重庆市)国立九中攻读整整五年,湍急的川江与江心的沙滩成为课余假日的天然乐园。后来两次被学校开除,
天下好书 | 《军机处二百年》序 中国历代皇帝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他们必须集中权力,以确保皇权独尊 但他们又必须适度放权,以让臣子去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在分权与集权之间如何做好平衡,是考量皇帝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雍正登基之后,培养亲信
天下好书 | 《明末才女叶小鸾》序 叶小鸾,字琼章,又字瑶期,乃明末文学家叶绍袁和沈宜修的第三女。她生下来才四个月(一说六个月),因家贫乏乳,于是便送往舅父沈自征家抚养。叶小鸾幼即灵慧,三四岁时,经长辈口授《万首唐人绝句》《花间集》《草
天下好书 | 《入界——继光读书札记》序 “好也罢,坏也罢,有文化的君子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这是罗素说的,印在《西方哲学史》第二十一章。1945年,北平城内,沈继光出生。冥冥中,他的生命主题已确定。无力兼济天下,却可独善其身。文化昌明数千
来稿摘登 | 《澧纪》:湖南第一部私家纂修的方志 万历年间成书的《澧纪》是湖南第一部私家修纂的方志,它是澧州高氏家族集体合力而成,代表着传统时代地方乡贤贡献家乡的一片情怀。《澧纪》的编纂,由高尚志发起,高尚志的长子高坚续纂,高尚志的外孙龚之伊审定,高
来稿摘登 | 要做一个平凡的好人 梁晓声曾说:“我既写人在现实中是怎样的,也写人在现实中应该怎样。通过‘应该怎样’,体现现实主义亦应具有的温度,寄托我对人本身的理想。”梁晓声的新作《我和我的命》是他在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首部长篇小说,《
来稿摘登 | 华世奎的集联 “橘柚垂芳照窗户,楼台倒影入池塘。”这副书法对联真迹是近代天津著名书法大师华世奎(1864—1942)集唐诗而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承德市锥子山道观道士、平山逸人赠送给杨作贞,杨作贞又送给了他不到十
来稿摘登 | “七绝圣手”王昌龄 人生最难是放过自己,最怕是心有不甘。如若王昌龄弃了本心、依了权贵,抑或失了希望、离了仕途,皆不会那般痛苦。开元十五年他一举中第,开元二十二年再中博学鸿词科。然科场得意,官位无升,他备受打击。后来,他被
来稿摘登 | 疫情时期的另类生活 谁能想到,一场疫情居然彻底改变我的生活。幸好,当时偶然想起的一句经典台词帮助了我,大意是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得在路上。旅行是不可能了,我只好试着改变一下,除了吃饭和休息,把上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