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欣赏2022年第7期

读者欣赏

读者欣赏2022年第7期

双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这是一份综合类艺术生活杂志。不为专业研讨,不是快餐文化,只为在机械年代,用轻松愉快的方式,

目录

读图 | 杨柳青木版年画

在天津众多的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杨柳青木版年画发源于千年古镇杨柳青,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美好,雅俗共赏。它采用刻绘结合的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人物生动,色彩典

视线 | 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展厅内景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之际,恰逢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2022年6月8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策划的“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展览对公众展出。从中

文化纪事 | 营造之美

见证了历史沧桑的中国古建筑,不仅是具象的人的居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它以木结构体系为主,注重与周边自然环境、既有人文环境的和谐相融,体现着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中国古建筑的

文化纪事 | 中国古建筑:凝固的诗篇

古建筑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历史沧桑的见证,更是文化和思想的外现。中国古建筑在数千年的历史衍变过程中,无论是宏伟的宫殿、庄严的寺庙、幽静的园林,还是丰富多彩的民居,都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功能,屹立于中

文化纪事 | 中国古建筑的美与巧思台

中国古建筑,可谓中国文化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它以木头为主要建筑材料,辅以砖、石、瓦等营造而成。从外表上看,一座中国古建筑可以很明显地分为三部分:屋顶、柱梁与台基。明确的结构分区,方方正正的造型,常使

文化纪事 | 画里楼台台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代表物象之一。中国古典建筑以其独有的建造工艺和精神内涵,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具有独特的美感。以此为主要描摹对象的“界画”,是建筑与绘画完美结合的产物。这一直观的艺术门类,浓缩大千

文化纪事 | 古建筑:栖居中的诗意台

抛开缠身的俗务,忘却人生的烦恼,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古往今来多少人的向往,但真正成功的很少。于是,退而求其次,把诗意倾注到周围的事物中,努力追求栖居在诗意的大地上,久而久之,自己便也诗意了起来。中

文化纪事 | 古建筑的传统防护智慧台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融于天地自然的中国古建筑,也要受自然法则的束缚、自然灾变的侵袭。在特定的时空里,暴露于天地之间的建筑与所居之人,会面临天雷地动、火焚水淹、严寒酷暑的威胁。建筑能否长

专题 | 天下雄关

嘉峪关。供图/视觉中国面向戈壁,侧靠雪山,前方是玉门,身后为酒泉—嘉峪关,如今已经650岁了,相比从前的刚烈,现在的它更加沉稳,风霜雪雨,岿然不动!明洪武五年(1372年),嘉峪关开始大规模筑城,10

雅玩 | 芥子纳须弥

六方儒士 陈一寻刻绘宜兴窑陈曼生制半瓦当式紫砂壶。清 上海博物馆藏· 紫砂之历史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质朴的陶土器物中,蕴藏着极大的禅意与诗意。宜兴制陶的历史或可追溯至汉代,三国两晋时

艺舟双楫 | 中国画的笔墨之道

马明中国山水画中的“笔”,通常指勾、皴、擦、点等笔法和下笔的轻重、疾徐、曲折等变化 “墨”通常指烘、染、破、积、泼等墨法和干、湿、浓、淡等变化。而水的巧妙运用则是笔与墨完美结合的关键所在。用笔与用墨两

行走 | 塞尔维亚:古罗马遗址忆昔日荣光

面积约50.5万平方千米的巴尔干半岛地处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巴尔干半岛上目前共有希腊、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斯尼亚等11个国家。在2018年的自驾旅行中,我

食之有道 | 明朝第一背包客的美食游记

寒山万木图&nbsp &nbsp 绢本设色&nbsp 64cm×132cm&nbsp 明&nbsp 谢时臣&nbsp 在我国明朝时期,有这样一个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却对科举仕途无甚兴趣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