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mRNA改变世界 研制mRNA疫苗的难点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奖励的“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与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临床应用有关。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简称新冠疫情)大流行时,研究人员利用mRNA快速研发出安
科技 | 2023年“搞笑诺贝尔奖”出炉 不久前,2023年“搞笑诺贝尔奖”揭晓。每年的诺贝尔奖都是科学领域的一次盛典。在这个庄严慎重的奖项之外,还有一个滑稽和不拘一格的奖项—“搞笑诺贝尔奖”。它是对诺贝尔奖的有趣模仿,始于1991年。该奖项
科技 | 空间站上的音乐 太空乐器的安全问题如果一名航天员想要把一个乐器带到太空,首先必须确保这个乐器对太空站是安全的。空间站是密封的,任何微量的有害气体都可以积累起来,影响航天员的健康。因此,要确保带到太空的乐器材料中不会有
科技 | 西湖是如何形成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浙江杭州任职时写下的七言绝句《饮湖上初晴后雨》。当我们走进风景如画的西湖,看那绿柳丛中车水马龙,堤岸之上游人如织
科技 | 是谁创造了神奇的寒夜灯柱 大自然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时不时地带给我们惊喜和震撼。神奇的寒夜灯柱天象就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视觉盛宴。2021年11月24日夜,黑龙江哈尔滨市的市民惊奇地发现,天空中竟然出现了一条条垂直的光柱。它们
科技 | 古希腊奇葩说之亚里士多德 要论整个古希腊的吵架王,德谟克里特还略逊一筹。纵观整个古希腊,真正配得上这个称号的,只有这个男人—人家是四世同堂,他们师徒四人把古希腊搅得天翻地覆,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嘚瑟起来,连师父都呛!他曾说过一句
资讯 | 科学家发现第六种味道 科学家发现第六种味道甜、酸、咸、苦是人类长久以来已知的基本味道。20世纪初,日本科学家池田菊苗首次提出鲜味是第五种味道,直到1985年,科学界才正式认同了他的观点。最近,美国科学家找到了第六种基本味道
资讯 | 首届“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优秀图书推荐书目 首届“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优秀图书推荐书目发布!本次活动由韬奋基金会全民阅读促进会主办,《百科知识》杂志社承办,并在全国科普日北京主会场发布。活动从今年8月启动以来,共收到全国150多家出版社报
自然 | 从本土灭绝到种群复壮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吉祥神兽“麒麟”的原型,是神怪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坐骑。甲骨文和石鼓文中都有“麋”字的记载,《诗经》《楚辞》《春秋》等古籍中也可见有关麋鹿的诗
专栏 | 咖啡加美酒会让人上瘾吗 美酒和咖啡都有不少拥趸,原因在于它们在满足人的口腹之欲时,还能让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也具有一定的成瘾性。不过,虽然消费美酒的人不少,却不是大多数。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8年酒精与健康全球状况报告
专栏 | 保障老年人权益 守护最美“夕阳红”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老、护老是全社会应尽的共同责任。目前,我国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家庭结构和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情感慰藉、居住安全、财产处分
专栏 | 你知道吗 为何早晨摘的玫瑰更容易枯萎早晨摘的玫瑰花更容易枯萎,是因为早晨的玫瑰花经过了一夜的呼吸作用,体内有机物和水分储备较少,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呈现弱酸性,并且气孔处于开放状态,失水较多。为什么二氧化碳浓度会
人文 | 入画罗马与起舞东亚 印度斋浦尔古城宫殿墙壁上的孔雀孔雀是动物园里备受游客喜爱的明星动物之一,其身形高大,头和翅膀略小,脖颈与腿细长,羽毛艳美,尤以雄性孔雀展开的漂亮尾屏而广为人知。一般而言,孔雀有二属(孔雀属、刚果孔雀属
文摘 | “百姓”曾经指贵族 “百姓”曾经指贵族几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集中着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等。他们之间经过多年的征战,最后形成了以黄帝族为主、炎帝族和夷族为辅的部落联盟,共同战胜了九黎族。其中黄、
博采 | 不列颠博物馆古今谈 270年前的1753年,是世界博物馆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就在这一年,不列颠博物馆(British Museum,旧译大英博物馆)诞生。之后,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今天,不列颠博物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