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边笔记 | 西大三年——十五年后的记忆 一九七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汽车将一个十九岁的孩子拉进西大校内,这孩子和他的那只绿皮破箱就被搁置在了陌生的地方。这是一个十分孱弱的生命,梦幻般的机遇并没有使他发狂,巨大的忧郁和孤独,他只能小心翼翼地睁眼看
特别推荐 | 1924年5月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我的青年的朋友,我眼看着你们年轻的面目,闪亮着聪明与诚恳的志趣,但我们的中间却是间隔着年岁的距离,我已经到了黄昏的海边 你们远远的站在那日出的家乡。我的心伸展到你们的心,你们有我的祝福,我羡慕你们,我
特别推荐 | 1922年12月27日在苏州学生联合会的演讲 诸君!我在南京讲学将近三个月了。这边苏州学界里头有好几回写信邀我,可惜我在南京是天天有功课的,不能分身前来。今天到这里,能够和全城各校诸君同聚一堂,令我感激得很。但有一件,还要请诸君原谅:因为我一个月
特别推荐 | 1936年9月在浙江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诸位同学,学校开课已一周,今天训育处召集这个会,能如家人似的在一起谈话,觉得非常愉快。大学,是人生最快活的时期,没有直接的经济负担,没有谋生的问题。诸位在中学中,同学大都是同县或同省,可是,来大学后,
短篇散文 | 秘密生涯 羌人六  我再也不想割菜籽了已经好多年没割菜籽。那些年,菜籽都是我妈让我帮她割的,我抱着助人为乐的态度,帮我妈割了多少菜籽啊。如果不帮我妈割菜籽,她就会骂我:“砍脑袋的。”我爸在街上打牌输了钱
短篇散文 | 从自然孤立的状态回到人文的意义中来 黄海兮乡土散文写作在中国经验表达中已成为一曲关于农事和乡愁的哀歌,在割与舍中,我们回望,悲悯,流连,乡土散文写作在一种文化留存与革新中挣扎,又被人诟病。重建新的乡土散文写作的现实意义,是要回到现在的写
短篇散文 | 龙游稻香 冯艺龙游在哪里?我打开地图看了看,感觉有点偏,有点远。说它偏,是它位处金衢盆地的中部,浙江省的西南角,有点偏僻。远呢,历史很悠远。“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灭楚,于姑篾之地设太末县,隶会稽郡,
短篇散文 | 我是个毛三叫 蒲亨建我是个毛三叫毛三叫,重庆话,即毛手毛脚的意思。我这辈子没有出过大事故,但小事故不断。要么砍骨头手一滑把手指头切破 要么干列检员(拿着榔头检查到站列车的走行部分)时爬列车上偷水果,被一声吼吓得掉在
短篇散文 | 34.15°N,118.14° W,往东 长从余00:0034.15°N,118.14°W2:00 AM已寄出“夜里,浅梦,梦见一只白色长毛流浪猫。我在窄街上走,天空下着霏微的雨,它在后边儿尾随着。我把它抱起来,放到一处避雨的屋檐下。”异乡的
短篇散文 | 暖 李公顺我穿着同学的靰鞡鞋回家,一蹦一跳地在父亲面前经过。父亲初始一脸惊愕,瞬间归于平静,直至视若无睹。他知道我偷不来,村里供销社也没有卖的,只有闯关东混得好的人家才穿得起。我的目的是给父亲一个直接的提
短篇散文 | 成都生活 王杰平我是喜欢成都的。喜欢她的生动和穿城而过的府南河,更有成都人的生活态度。一川菜名扬天下。成都平原土地肥美、水系发达、物产丰富,名扬天下的川菜发源于此。自古以来,这里茶楼酒肆林立,烟火气息浓郁,于吃
短篇散文 | 我的老妈是名角 朱佩君我的老妈是名角。这个从小我便知道,而且这是我在舅家村里小朋友当中称王称霸的资本。想当年,只要提起老妈演的《三滴血》里的周天佑,她的戏迷们就兴奋得不得了,激动得眼放光芒。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劈山救母
短篇散文 | 心意 李熳那一年,我高二,是化学课代表。他是我们的化学实习老师。他应该称得上是仪表堂堂,自然卷的爆炸头、国字脸、金丝眼镜、身材魁梧、西装革履,斯文而又帅气。我刚才在网上一搜索,竟然找到了他,湖北某市的局长。
专栏 | 贾府内外众生相 素言家庭是以血缘、情感为纽带的经济组织。血缘的远近影响着家庭凝聚力,经济规模的大小决定着家族扩展的程度。当一个家庭的经济规模溢出了直系亲属,旁支侧脉便围绕中心人物、中心家庭形成庞大的家族,经济体越大,
专栏 | 陕西大刀面 张同武陕西面条里有一种“大刀面”,也称“铡刀面”,如今主要在华阴、铜川一带经营。之所以称之为“大刀面”,原因是切面的刀很大,几乎就是原汁原味的铡刀。说起“铡刀”,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如今四十岁往上的人会
专栏 | 常败将军的国宝“三大件” 杨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代大才子杨慎所作《临江仙》不只诠释了经典的《三国演
长篇散文·连载 | 徐光耀日记 徐光耀1951年10月2日昨天下午,听康濯通知,叫李季、菡子和我去丁玲那儿陪爱伦堡夫妇和聂鲁达夫妇。下午3点半,我与李季、菡子坐三轮出发。近4点,到多福巷16号丁玲同志处。我们见了她就诉苦,说没有经验
长篇散文·连载 | 红柯年谱(2001—2006) 史鹏钊2001年    39岁1月,散文《敬畏苍天》发表于《美文》第1期。2月,中篇小说《库兰》被《新华文摘》第2期、《中篇小说选刊》第3期转载。3月,随笔《手指间的大河》发表于《解放
长篇散文·连载 | 我在爪哇岛上种水稻 沈希宏我在爪哇岛上种水稻一印尼的稻子也好多,好多生活在火山灰泥里。印尼多火山,千万年来,火山喷发形成漫山遍野的黑土地,一脚踩上去,就会从脚趾缝里滋滋滋地冒出来,肥得流油。智者乐水,稻子们选择乐土。印尼
长篇散文·连载 | 萨扎干遗址大墓 海未平时代之潮生活一直波浪前行,时而波峰时而波谷。2012年是王建新事业的低潮。前往中亚考古的计划一直无法实施。经费无从落实,两边的合作也找不到合适的渠道。这件事情就像一颗坚果,翻过来覆过去,看似把握
雷人画语 | 雷人画语 所谓人生,无非有时笑笑别人,有时让别人笑笑自己。吃亏和吃饭一样,吃多了都可以长大。人生最痛苦的不是从未拥有,而是差一点就可以。猪是否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
作家研究 | 我的大学 周燕芬我的大学,叫“西北大学”,老校区坐落于古城西安西南城角,就是护城河由东到西再向北拐弯的地方。我于1981年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第五届大学生。经过了77级以来的几届高考
作家研究 | 情怀·识见·格局 学生楚姜从北京回西安,我请她餐叙,并约了多位友人,有作家、学者、书家、记者。次日收到楚姜短信:“被您每次邀请来的人,总是各具风采。这回印象最深的,是初次见面的周老师,一言以点赞:真有好格局!”楚姜是才
作家研究 | 学者散文写作的三重境界 周燕芬的《燕语集》出版后,赢得了一大批学者、评论家、作家以及文朋好友的热切捧读,之后大家又纷纷撰文,挥洒自如地评说《燕语集》。除了讨论文章本身,还谈及周燕芬的工作与家庭、做人与做学问,远山与近岭都一一
汉风·孔子学院散文专刊 | 生态批评者如何看待消费主义? 张华今年6月,我国第一张大型文学专业报纸《文学报》的微信公众号,推出“生态文学与自然文学”专栏,在文学界引发了普遍关注。《文学报》创刊于1981年,以“深入文学现场,关注读者需求”为宗旨,公众号更新频
汉风·孔子学院散文专刊 | 疫情下的写作 [埃及] 美花2020年,注定是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村极为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挑战,至今仍未消退和散尽,不断侵扰着我们的生命安全。病毒没有国界,疫
汉风·孔子学院散文专刊 | 流水歌声共不回 叶隽研究者关注更多的,一般都是那些大人物,不是帝王将相,就是名公钜卿,或者是那些所谓的英模大家,耀眼明星 但作为人类社会演进中的大多数,我会在关注杰出人物的同时,却情不自禁地总是“眼光向下”,希望能更
汉风·孔子学院散文专刊 | 丹青绘婴戏:孩子王苏汉臣 南宋 苏汉臣 货郎图(局部)在中国古代,以人们日常生活场景为题材的风俗画是重要的画科门类。两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达,人们生活安逸,风俗画呈现出繁荣之势。其中以描绘儿童生活、游戏为主题的绘画流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