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原创版2024年第3期

读者·原创版

读者·原创版2024年第3期

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读者:原创版》杂志内容涉及社会、话题、职场、情感、人物、婚恋、美文、资讯等。内容形式新颖丰富、原创首发内容集粹,集报道、访谈、言论、评论、随笔、故事、散文、图片等多种形式与一体,与《读者》和时代精髓一脉相承,又散发着自己的独特气质。

目录

奋进 | 十万秒咖啡

一我曾经一度陷入中年人共同的焦虑—事业走下坡路;眼睛开始昏花;发际线倒是没怎么后退,但白头发已汹涌如冬天的霜;时常腰酸背痛,各种健康指数都超标……这些固然令人不安,但远没达到不可忍受的地步。最令我焦灼

开卷 | 我只是比较幸运

有一年清明节,我和家人回乡祭祖。车行在回乡的小路上,路不是很宽,车速比较慢,车和一位路人迎面交错后,姑姑若有所思道:“刚才那个好像是我的初中同学。”车停下来,姑姑下车追了过去,我们在车里等她。我趴在车

特别报道 | 人生收藏夹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孩童时,你与周围的同龄人是玩伴;少年时节,你开始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朋友;成年后,你选择与靠谱者共事,与同好把臂同游,将帮助过你的人铭记在心……你的微信好友列表里,一定有着各种各

特别报道 | 老炮儿拳击

刀哥去医院看伤。对着断了一根肋骨的X光片,医生大惑不解:“怎么搞的?”答曰,打拳打的。医生哈哈大笑:“都这个岁数了,还被打成这样?”刀哥说他当时很不好意思。而我就更难为情了,因为打断这根肋骨的,正是区

特别报道 | 贵人记

一小时候,我每年都去姥姥家过年。我姥姥家在皖北的一个小镇上,我们一般在年二十八或年二十九从省城回小镇。打进门那一刻起,我们便要见很多亲戚,除了年夜饭,每天的三顿饭都会被约出去吃。然而,每年大年初一,我

特别报道 | 人生收藏夹

我有个类似收藏“苍蝇馆子”的爱好,一旦发现身边有牢靠的人,就拉进朋友圈,认认真真备注上“靠谱”的标签。茫茫人海,日久天长,竟然也积累了一些有棱有角、办事靠谱的人物。说是人脉吧,却基本叫不出来吃饭,关系

城南旧事 | 姜医生和他的江湖人生

一我上高一时,奶奶的病就很重了。她年轻时得了慢性支气管炎,因为没有及时治疗,后来逐渐发展成肺气肿。上高中时,我早出晚归,抄近道走8里山路,途中经过当时的公社医院。我们那个公社下辖27个村庄,公社医院的

城南旧事 | 那些有生命温度的织品

那是1994年的春季,我回到度过青春岁月的云南边陲,试图捡拾一些记忆碎片。青山绿水依旧,山茶花如期盛开,如火如荼。只是当年的人和物都已销声匿迹,只有鸟声在空旷的山谷里回荡。当年视为比天还大的东西,如今

人在旅途 | 鱼糕店里的陪伴

一“黄婶,你家媳妇又在训孙子了,你不劝劝啊。”“劝什么劝,野马驹要上套马杆,那是他妈妈的事儿,我这儿还有鱼糕要蒸呢!”下班的人都在排队等鱼糕蒸出来,整个店铺里水汽氤氲,竹制的大蒸笼叠放得比人还高,黄婶

人在旅途 | 第二个见过火车的人

这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低矮的商店门口,一个落魄的孩子靠墙站着,他半垂着头,掩藏着脸上超越了他10岁年龄的表情,看似服帖地接受营业员的审问。营业员是一名青年,但在我们眼中,他像一个干部,因为商店和大队部

心的对话 | 我们需要一面镜子

门罗的小说常常会出现一些“突然之间”,但我们知道,所有的突然都不会是真的突然,它们是“非如此不可”。只因如此酷烈,如此惊心动魄,我们难以接受那是一种必然。这是因为我们对命运的不确定性没有认识。总之,门

心的对话 | 远去的除夕

除夕是旧年与新春之间的门槛,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过年,其实就是跨过除夕。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的记忆中,周围的山村,其实鲜有贴春联的人家,而我们家是一定要贴春联的。大年三十这天,父亲吩咐我们兄妹

心的对话 | 长路漫漫,随心而行

一丽贝卡·索尔尼在《浪游之歌》之中如此描述:“徒步而行让每件事都可以串联在一起,因为只有在行走时,一个人才可以活在整个世界中,而不只是分割出的一个个小小世界中。”而当我们在一条路上重复地走过很多遍时,

笔端流云 | 人间不散

窗外,初夏傍晚的余晖正穿过对面巨大的玻璃幕墙,投射到我的杯子上。人们说说笑笑,年轻的服务生高举着餐盘,欢快地穿梭往来,收银员熟练地为顾客结账。这熟悉的日常,却因是与相隔千里之遥的朋友的一场相聚,让我动

笔端流云 | 那些时光

一小时候,我有大把时间。时间多到能从早到晚看同一本连环画,把书角看卷、书页看散,丢失了封底封面,仍记得封底封面上的图文。许多连环画就那样被我看得烂熟于心,看到不用再看,闭着眼睛,那些图画都能在眼前浮现

百家杂谈 | 阿拉卡塔卡没有下雨,马孔多一直孤独

远眺阿拉卡塔卡一阿拉卡塔卡(Aracataca)这个地名如同一串明文密码,不断出现在我的翻译软件的界面里。我将它拿给对面的人看,他无声地拿起挂在腰间的便携式售票机,为我打出经由巴兰基亚前往那里的车票。

百家杂谈 | 你杀不死我

在平原,几乎找不到荒野。土地平整,稍微整治一下就能种点儿什么,庄稼、蔬菜都行,谁愿让地荒着呢。野草见缝插针,到处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它们不甘心放弃祖宗留给自己的地盘,千万年都不止了,哪儿能轻易拱手相让

百家杂谈 | 高跟鞋是谁发明的

在当今社会,高跟鞋似乎天然与女性关联在一起,有些商场的洗手间甚至会用高跟鞋的图案来指代女性。通过时尚产业多年来潜移默化的渲染,高跟鞋与女性气质中的性感、成熟画上了等号。但让人想不到的是,与女性深度捆绑

百家杂谈 | 萝藦:日照芄兰枝

冬天的“小章鱼”北方的冬天是很枯燥的。12月,天气寒冷,木叶尽凋,除四季常绿的松柏外,室外所能看见的往往只有光秃秃的树枝。草地也是光秃秃的,底下的落叶被耙净了,孩子们无处可去,常待在温暖的室内,只有很

专栏 | 雪落城墙上

一在西安的城墙底下时常碰见卖莲蓬的,高一声低一声地叫卖。这莲蓬多出自王莽。王莽是地名,在西安的郊区。很多年前,有一次,我遇到了,便去挑几个,忍不住和那卖莲蓬的聊了几句闲话。那卖莲蓬的汉子果然是王莽人,

专栏 | 鸟语

重翻《一九〇六:英伦乡野手记》,作者伊迪丝·霍尔登,是位乡村女教师,只活了49岁。1920年,她在泰晤士河畔的皇家植物园采集栗树树枝时,不慎落水身亡,此后一直寂寂无闻。1977年,她的后辈忽然发现她的

专栏 | 宠物殡葬师:见证人和宠物的千百种告别

辉辉是长沙一家宠物殡仪馆的殡葬师,过去一年里,她平均每天要为2至3只离世宠物入殓,见证了不同人与宠物或陌生的流浪动物的告别式。在她看来,告别式也是人们悲伤情绪的缓冲带。征得宠物主人的同意后,她和同事将

专栏 | 那个边上班边写书的大理诗人

一我有一位诗人朋友,叫尹川。我曾不下10次和身边的朋友提过他。我说我有个朋友,一边上班,一边利用下班的空闲时间写完两本书,并且出版了。我向来最佩服这类人。既能忍受现实世界的琐碎,又能心怀星辰大海。他做

文化瞭望 | 你感受到的XX红利

梅子:年过不惑的我身材适中,走路带风,一年到头很少生病,即使偶有不适,服点药效果立竿见影,第二天就又生龙活虎了。这些都是跑步带给我的红利。夹缝里的中年人,跑步看似在自虐,其实是对身心的双重疗愈。运动也

文化瞭望 | 思想碎片

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多年后你有一个瞬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的瞬间”,此时才是教育的完成。教育提前为你灌输思想,而你在拥有阅历的那一刻茅塞顿开、醍醐灌顶,这就意味着之前的文章与老师在真

文化瞭望 | 笑话

笑话小时候,大人见到我都说:“这孩子长大了一定聪明。”长大后,我并不聪明,他们又对我说:“我还记得你小时候,挺聪明的!”反正就是现场无法验证的东西随便夸,这真是有用的社交技能。老婆非常温柔地问老公:“

文化瞭望 | 对面的小说家:纽约访谈录

对面的小说家:纽约访谈录吴永熹 著类型:访谈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1月写作能力并不是独立和空洞的技巧,而是作家人生际遇、心灵堂奥与精神渊薮的合集。译者吴永熹定居美国之后,累积数年之功,对奥尔罕·帕慕

文化瞭望 | 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夜晚

特别推荐: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夜晚原名:The Greatest Night in Pop导演:阮包类型:纪录片1985年1月28日夜,迈克尔·杰克逊联合美国45位传奇巨星义务录制了一首名为We Ar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