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原创版2024年第12期

读者·原创版

读者·原创版2024年第12期

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读者:原创版》杂志内容涉及社会、话题、职场、情感、人物、婚恋、美文、资讯等。内容形式新颖丰富、原创首发内容集粹,集报道、访谈、言论、评论、随笔、故事、散文、图片等多种形式与一体,与《读者》和时代精髓一脉相承,又散发着自己的独特气质。

目录

奋进 | 聋表叔

前些天在旧书页里翻出一张20多年前的照片,看见了聋表叔的背影。照片里他扶着犁,春天的土地在他身后看上去粉扑扑的,两头牛也矫健,远处的苍山像有了一点点青气。聋表叔姓方,是舅爷的长子,祖母的大侄。侄子来看

开卷 | 巧克力的味道

小外甥4岁,和他相处一周,我开始质疑自己。在游乐场买巧克力豆,各种颜色的都买了。常识告诉我,这些巧克力豆味道都一样,不同的无非是糖衣的颜色。所以,他问我:“红色的和蓝色的味道一样吗?”我的答案脱口而出

特别报道 | 冬日食记

冬日是品尝季节馈赠、享受味蕾盛宴的绝佳时机。从香气四溢的烤红薯,外皮微焦,内里绵软香甜,到家家户户餐桌上必备的炖菜,肉质酥烂,汤汁浓郁……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冬日限定美食。枨不戒用豌豆汤唤醒味蕾,

特别报道 | 一碗豌豆汤

一豌豆这个东西,看起来不起眼,煮汤却别有滋味。黄澄澄的汤汁上漂着几颗绿色的葱花,入口带着三分鲜香,碗底的豆子已经炖得软烂,嚼起来都成了沙,喝一口汤,再从碗底舀一勺豆子,十足的美味。冬天吃早餐的时候,油

特别报道 | 如果冬夜太漫长

一吃东西讲究搭配,巧妙的搭配常常能造就加倍的美好。比如,发出毕毕剥剥声响的带着油花的烧烤,最好能跟沁凉的、直冒“汗珠”的扎啤一同上桌;比如,硬得可以用来防身的大列巴,一旦遇到酸溜溜的苏伯汤就会气场尽失

特别报道 | 一锅咸肉炖萝卜

南方的冬天,并不轻易下雪。但凡下一点雪,那便是大家的节日,不管大人小孩,都急忙穿上厚厚的衣服到雪地里去玩。下了雪,主妇们做饭也要多花一点心思,盘算着做点什么好吃的,才算应了这景。而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

特别报道 | 冬夜的父子公孙丸

9年前的冬天,我跟随一个机构到湖北恩施利川市的文斗乡小学支教。傍晚,我和同行的小伙伴一起到当地老街上找地方洗头—住宿的地方热水不便,我们已经有几天没洗头了。那是一条破败的老街,有很多仿佛被封存在20世

特别报道 | 暖 梨

一“南方小土豆”一定想不到,20世纪60年代,东北的农村,漫长的冬季,茅草屋外大雪纷飞,北风呼啸,茅草屋内,一家人围坐在炕上,暖着一盆冻梨,嗑着瓜子,打着扑克,是一种怎样的快乐。那些年,一个小小的冻梨

城南旧事 | 锅鲰

一鲰,算生僻字,人多不识。发音zōu,但西秦岭人读上声。鲰,指小鱼。锅鲰,也叫面鱼、漏鱼。我觉得漏鱼这名字更好听。夏日吃锅鲰,解暑最好。春秋也行,但太凉,胃撑不住。冬天,自是不能吃了。我租住南城根那会

城南旧事 | 十颗胡豆

一好友黄姐,一直困惑于自己爸妈并不般配的婚姻—妈妈温婉斯文,漂亮一生,到老都像是从年代剧里走出来的大宅贵妇;爸爸则老实巴交,亮点不多,从年轻时起,就没有过什么高光时刻。两人走在一起,始终像太太带着仆人

心的对话 | 关于“老破小”的回忆

一外地年轻人到上海打拼、生活,第一个落脚点大都是“老破小”,房龄老、装修旧、空间小,但是租金相对较低,遍布上海的中心区域,里面多半住着在静安、徐汇上班的Sabrina、Nancy、Robert。老上海

人在旅途 | 奶奶的花

一我的四姐有个小花园,她种了许多娇艳的花,月季啊,绣球啊,郁金香啊,但也种了一种很朴素的花—千日红。这种不需要过多打理又能开很久的花,不属于高级的园艺品种,我们小时候身边常见的花往往如此,比如紫茉莉(

笔端流云 | 静待午后的风

进入赛马场的大门,路两边的草都长疯了,每一片叶子都在响亮的日光下散发着渴望。于是,一株草变成一丛草,一丛草铺排成整个家族,整个家族繁衍生息,霸占了赛马场所有聚积着尘灰的角落。就连水泥缝隙中的野草也不放

无关风月 | 对跖点:地球另一端的奇妙关联

对跖点,简单来说,是地球表面上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地理概念。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若通过地心画一条直线,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就是对跖点。对跖点有着独特的现象。从气候方面看

无关风月 | 无处不在的“momo”

有没有发现,小红书、豆瓣等社交平台有很多评论者都叫“momo”,而且大多使用同样的粉色恐龙头像。这是怎么回事呢?平台默认设置微信曾推出包括“么么龙”“momo”在内的一系列表情包,当用户使用微信授权登

百家杂谈 | 域外理发记

在国外生活久了,最让人感到局促不安的,当数理发了。语言不通,翻译软件一打开,照样能沟通顺畅;口味不合,亚洲超市里一站式采买,怎么着也能把酱、醋、蚝油等办个齐全……在家千日好,出门不算难。可唯独有一件事

百家杂谈 | 温柔的杀手

去年春天,我同事买了一棵捕蝇草放在班级窗台上养着。学生们知道捕蝇草的本领,下课后就想玩一会儿。没有苍蝇,学生们就用笔芯实验,先轻轻地触碰叶片里面的一根毛刺,等碰到第二根的时候,捕蝇草贝壳一样的两片叶片

百家杂谈 | “母亲”是一种状态

电影《黑天鹅》中,有一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女儿妮娜想和朋友出去玩,她母亲一如既往地阻拦,妮娜把门“砰”地关上的时候,门板夹住了母亲的手。不知那个瞬间妮娜会不会在恐惧中迸发出些许快感,因为她被夹住的那双

百家杂谈 | 清朝皇宫最受欢迎的珠宝是什么

点翠双龙耳镀金凤冠 清一流传至今的古代珠宝里,数量最多的就是清代珠宝。在《甄嬛传》《延禧攻略》等清代背景的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色彩艳丽的珠宝饰品。不管是妃嫔还是宫女,头上多少都会以饰品点缀,可是

专栏 | 摘花椒

一秋玲和春山是两口子,2014年,两人从礼泉县老家去了省城西安打工。秋玲做住家保姆,主家是韩国人,两口子在西安的外企上班,还有两个上幼儿园的娃,一家四口说话是汉语和韩语大杂烩。秋玲受影响也变了口音。秋

专栏 | 纸糊窗

我喜欢看牛山和尚的打油诗,想着若是见了面,一定不必称他“大德”,注视他一会儿就好。也用不着背诵他的诗句,只是那些诗句让人有点难忘:“秦时明月汉时墙,破破衣衫破破床。感激开坛新长老,常将语录赐糊窗。”倒

专栏 | 输得起和赢得了一样重要

一上个月,我回老家参加中学同学聚会,遇到老同学飞。飞现在是一名中学教师,上学时以好口才闻名。那会儿,她参加过省级的演讲比赛,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话题便从此开始。飞问我:“对了,那次比赛,你为什么退赛了

专栏 | “武文大舞台”:哪朵云彩会下雨

户外直播跟撂地卖艺一样,也遵从一句老话:刮风减半,下雨全完。如果是小雨,武文会撑起一把透明雨伞,护住话筒,把“武文大舞台”的直播进行下去;但如果是暴雨,直播只能暂停。武文曾是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又从文

专栏 | 跨越山海,只为送达

物流,一张精密编织的网,将越来越多的中国的角落紧密相连。在一条条无形的道路上,每一件货物都承载着希望与梦想,它们被精心打包、快速运输,以速度为笔、效率为墨,最终精准抵达目的地。遍布于繁华的城市与广袤的

文化瞭望 | 我人生的“里程碑”

本本月月最最佳佳素心人:初中时我不擅长运动,为了中考体育不拖总成绩的后腿,体考前一个月,每天下午下课铃一响,别人飞奔向食堂,我则飞奔向操场,每天10圈,除了下雨,从不停歇。那时候每天跑完步,从操场走回

文化瞭望 | 思想碎片

好像越来越能理解什么叫“人活的是几个瞬间”。演唱会彩色纸片飘落的瞬间,迪士尼公园烟花炸开的瞬间,和许久未见的朋友拥抱的瞬间,秋天第一次闻到桂花香的瞬间,下定决心要离开的瞬间……这一瞬间会让人有一种强烈

文化瞭望 | 笑 场

笑话大学第一堂课上,老师说道:“你们可以向我提问,要是难倒我,可以加学分。”室友站起来说:“老师,我爸叫什么名字?”“我的天哪!手机上怎么全是我喜欢的东西?难道这是宇宙给我的爱的信号?!”“你想多了,

文化瞭望 | 书 房

飞鸟奇缘[澳]理查德·韦瑟利 著类型:博物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9月去非洲感受驯鹰的魅力,在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体验发现鸟类新种的艰辛和快乐,深入北美洲目睹墨西哥鸟类的美丽,在南极的荒岛

文化瞭望 | 光影流音

特别推荐: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导演: 洛朗·布泽罗类型: 纪录片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今年已经92岁高龄,放眼世界影坛,像他这样多产又可以在不同电影类型间游刃有余且创作出无数经典的作曲家,只有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