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原创版2024年第11期

读者·原创版

读者·原创版2024年第11期

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读者:原创版》杂志内容涉及社会、话题、职场、情感、人物、婚恋、美文、资讯等。内容形式新颖丰富、原创首发内容集粹,集报道、访谈、言论、评论、随笔、故事、散文、图片等多种形式与一体,与《读者》和时代精髓一脉相承,又散发着自己的独特气质。

目录

奋进 | 戈壁之光

养骆驼的夫妇来自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西汉时出使西域却被扣押的苏武,当年就曾在民勤一带牧羊19年。苏武“渴饮雪,饥吞毡”,却始终不改其志的精神,深深影响了2000多年后的养驼夫妇。养驼夫妇背井离乡,带着

特别报道 | 博物馆热:时代的幸会

似乎在不经意间,我们迎来了一场独特而热烈的文化盛宴—博物馆热。这股热潮绝非偶然。在文化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人们对历史的追寻与对未来的憧憬。文博行业从业者们以专业与热忱,精心守护

特别报道 | 博物馆热: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狂欢

当你造访一座城市,最先想到要去的会是哪里?周末、假日与友人相约,想一起游览的,会是哪里?马伯庸写《食南之徒》的灵感,你猜猜源于哪里?没错,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博物馆!每当犹豫休闲生活要去做点什么的时候

特别报道 | 夏宫的刘阳:圆明园是我一生的主题

刘阳的微博简介上只列了两个名头: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但超过100万的粉丝量彰显着他的特别—他的粉丝量,是圆明园官方账号的两倍多。12岁就树立了要追随一生的志向,目标

人在旅途 | 一牙西瓜

我经历的最热的夏天,是1987年。那一年我18岁,职高刚毕业,在一家建筑公司打零工,为一处新工地架临时输电线。新工地其实还是一片田,连围墙都还没打,一望无际的稻子在阳光的照耀下,刺得人眼晕。只有一排水

人在旅途 | 游得最慢的鱼,也在游

一年前,申伯安葬了老伴。他的忘年交、水库管理员老陈,特意将一脸平静的申伯接到自己位于水库管理站的员工宿舍里住了两天。这一年,申伯78岁,老陈58岁。他们是20年前在区职工游泳友谊赛上认识的,彼时,申伯

心的对话 | 生活里的温暖瞬间

一QQ群里有人说:“家里住的老房子,漏水查不到原因,不知怎么回事。”有人回话:“你说的这个情况我去年也遇到过。我家不漏水,但楼下人家的墙体确实发霉了,后来才查出来,是老房子墙体里面的铸铁管坏了,坏的那

心的对话 | 假装母亲还在世

有一阵子,下雨或者刮风时,总有一个念头冒出来:母亲还没有回来。小时候,若母亲没有回来,天黑了也不许关门,就站在门口喊。如今,母亲再也不会回来,她沉寂于荒野之中,新鲜的土丘看上去有点儿突兀。不过,一年之

城南旧事 | 到“上面”去

一“上面”,是儿时居住大院的菜市场的代称。这称呼从何而来,并没有确切的考证。自我记事起,大院的人都这么叫。但从地形和地势上分析,似乎可以找到原因。大院地势低,是县道边上一处较大的开阔的低洼地,当地人称

城南旧事 | 战天斗地侯大圣

一我的记忆里,和我同龄的小侯八九岁时只有两个状态:腰间别着棍子和没有别棍子。他的棍子常常折损,于是不得不常换常新—有时候是竹竿,有时候是木棍。有一次,他别了根无比华丽的棍子,是一根塑料金箍棒,是上次来

无关风月 | 炼火记

因为常年为纪录片写解说词,很多时候,我足不出户就能领略中国各地风俗,其中不乏有意思的东西—一米多高的炭火,700多摄氏度的高温,人们赤脚穿越熊熊燃烧的炭火。这就是浙江磐安的“炼火”。我们拍摄炼火的地方

无关风月 | 我国空间科学五大主题有望取得突破

2024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提出我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我国有望

无关风月 | 那些看似不合理的设计

日常生活中,总有些产品的设计让你觉得不合理,觉得有改进空间。但事实上,工业设计要考虑的除了外形美观,还有产品的功能性、人体工程学、可持续性、成本效益、文化与社会因素和安全性等。试举几个看似不合理但实际

百家杂谈 | 慢慢走,欣赏啊

我常走的那条水泥路设计得不错:中间略高,下雨的时候水自然流向两边的排水沟,路面不久就会干爽;路面还整齐地刻画了横纹,防滑。当我发现那个“小人儿”的时候,它大概已经等候多时了。我猜是一名学生的作品,原料

百家杂谈 | 同一种模式的颠覆

暑假重读了《神雕侠侣》,杨过让我想起一个人—《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不仅因为这两个人为了爱情都可果断抛弃生命,还因为他们都给女方带来同一种模式的颠覆。杰克每天睡在桥洞里,想去美国却无钱购买船票,老天助

百家杂谈 | 唐代“京漂”生活

一这些年,讲述年轻人在大城市中为了生活和梦想努力奋斗的影视剧层出不穷,时有爆款之作。原因无他,故事说出了当代人的心声,展现了一代人的生活。事实上,这种漂在他乡的故事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专栏 | 博物馆“解锁”新玩法

第一场别开生面的博物馆主题实景解谜游戏“古籍保卫局”之“山海社的宝藏”迎来了首批玩家。“古籍保卫局”之“山海社的宝藏”是由国家典籍博物馆推出的主题实景解谜游戏。游戏以保护珍贵古籍为主线,围绕“山海社”

专栏 | 熬糖

苏东坡喜欢吃甜的,“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陆游《老学庵笔记》里记录了东坡对糖的偏爱:“……所食皆蜜也。豆腐、面筋、牛乳之类,皆渍蜜食之,客多不能下箸。惟东坡性亦酷嗜蜜,能与之共饱。”鲁迅也爱吃甜的

专栏 | 身体知道答案

我的左脸有一块斑。去年一年,我起码处理过三次,处理手段包括超皮秒、光子嫩肤、服中药等。如今,斑是变淡了,却无法根除。出门前,我将粉底、遮瑕、修容高光一一上齐,仔细拍打,仍隐约可见。有时,我对着镜子不免

专栏 | 下大雨

一我有个老乡叫韩斌,韩斌有个姐叫韩红,是我的中学同学。当年我就知道她有个弟,但仅仅是知道,认识韩斌是后来在西安的事了。20多年前,我在西安读完大学,刚工作时单身,一下班就呼朋唤友,常以泡馍馆为据点聚会

专栏 | 成为全职爸爸:三个中年男人的家庭实验

家务、育儿作为一种“看不见”的无偿劳动,其中大部分工作仍和家庭中的女性紧密捆绑。数据让家务背后的女性“可见”。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我国男性的家庭生活参与度在提升,但父母双方共同照料孩子的家

文化瞭望 | “毛坯人生”和“精装朋友圈”

本本月月最最佳佳马乔一:最近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到常走的天桥,看到桥下车辆穿梭,灯光闪烁,远处写字楼的窗子透着灯光点点,会拍张车流与灯光的美照发个朋友圈,配文“星光不负赶路人,凌晨

文化瞭望 | 思想碎片

我觉得写作就像是点燃火柴,在一旁凝视火苗燃烧,直至熄灭。也许这就是小说所能做的一切。就在这凝视的瞬间,向人类和人生提问。也许,我就是在完成一部部小说的过程中推动着我的人生前进。—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

文化瞭望 | 笑 场

笑话之前带一个“土豪”朋友去咖啡店,半天他也不知道点啥。我嘴欠地问了句:“你平时不喝咖啡吗?”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咖啡不是你们这些上班的才喝的吗?”一年级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中心句,我就数了下那篇课文一

文化瞭望 | 一个人的小世界

一个人的小世界须臾 绘著类型:绘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4年4月30岁时,须臾放弃一切,只身前往英国。在《一个人的小世界》中,须臾用画笔记录了她走过的国家和城市中遇到的人和风景……文化多元的大不列颠,

文化瞭望 | 珠峰女王:拉克帕·夏尔巴

特别推荐:珠峰女王:拉克帕·夏尔巴导演: 露西·沃克类型: 纪录片拉克帕·夏尔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位登顶珠峰10次的女性,也是尼泊尔第一位登顶珠峰的女性,但她更是一个曾被家暴长达10年的妻子,一个独自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