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原创版2023年第1期

读者·原创版

读者·原创版2023年第1期

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读者:原创版》杂志内容涉及社会、话题、职场、情感、人物、婚恋、美文、资讯等。内容形式新颖丰富、原创首发内容集粹,集报道、访谈、言论、评论、随笔、故事、散文、图片等多种形式与一体,与《读者》和时代精髓一脉相承,又散发着自己的独特气质。

目录

开卷 | 对抗熵增

1998年,世界首富杰夫·贝佐斯在亚马逊致股东的信里说:“我们要对抗熵(We want to fight entropy)。”熵是个热物理概念,来自热力学第二定律—简言之,就是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

特别报道 | 通向过去

能让你听到旧时故事的,不一定是过去的CD,也可能是那些老物件。它们身上承载着你的一段深情往事。那时的天,那时的云,风中传来的鸽哨和草木的清香,还有记忆中大家的模样,都无比清晰。对于华明玥来说,触发她对

特别报道 | 外婆的香橼树

在乡间,散步的路上可以看到果实累累的香橼树,金黄的果实仿佛一个个粗糙的小瓜。轻拉树枝到鼻尖,深深地闻一下,柑橘家族特有的迷人香气沁入鼻腔。正在门口溪边洗衣的老妇见我对她家的香橼树爱不释手,便在围裙上擦

特别报道 | 石磨与石碾

一顾名思义,石磨与石碾都是用石头做的,推磨与推碾由人或家畜完成,主要用来碾压、磨碎、磨细谷物、玉米等。小时候,这两种东西司空见惯。去一个村子,我总能见到一盘大石碾,就像一挂硕大的时钟,被平放在村中央,

城南旧事 | 怎样愉快地吃甘蔗

一到了秋冬,走在成都的街头,随处都能看见甘蔗的身影。水果店早早就在门外竖起一根根甘蔗,有青皮的,也有紫皮的,削去叶片,两米多长的茎秆光溜溜的,上面鼓胀着一节一节的纹路,若是没见过的人,怕是会将其当作竹

城南旧事 | 人到中年,我成了故乡的陌生人

一18岁之前我一直在老家淳化念书。书念得好不好另说,倒是无师自通了三样本事:一是画娃娃,二是写诗,三是做白日梦。放学了,步行回家吃饭,一趟也就十来分钟。县城那么小,出淳化中学的大铁门,走过县委和县政府

城南旧事 | 宝藏游戏

小学时,有一次我妈出差回来给我带了一支吸水笔,笔头是海绵做的,写出来的字类似毛笔字,但比毛笔好控制。上书法课时,我的笔就发挥作用了,用它写出的字总是比其他人的要好看些。于是,我的笔就成了香饽饽,这个人

人在旅途 | 佟医生

一正月,春风尚裹着寒气,佟医生穿着一件七成新的墨绿色呢子大衣来报到。她脑后拖着一根乌黑发亮的大辫子,是那种已不时兴的麻花辫,却给她平添了些许迷人的韵致。一绺恰到好处的刘海儿,使她宽阔的额头不那么引人注

人在旅途 | 在凯恩斯发传单

一我的一个朋友在澳大利亚的凯恩斯开了一家中餐厅,让我去帮忙。当时我把位于墨尔本的中餐厅经营得有声有色,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朋友找我是对我的认可,而且一直以来,我对东北角的大堡礁也很是向往。收到“求助讯号

心的对话 | 湖心的老师

一当年七星湖上的渡船只有接驳功能,负责两岸村民和物资的通行,我们几个伙伴上初中后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登船涉水便成了必修课。现在回想起来,那一路的陕南风光可谓美不胜收,但那时候哪儿有心思欣赏美景,学

心的对话 | 自己奖励自己

我有一个习惯:每当干了一件有一定难度且觉得还算不错的事情之后,就要奖励一下自己。比如,赶在交稿日前完成了一篇棘手的稿子,按计划完成了一次有难度的采访,在讲座前最后时间做好了课件。总之,这些奖励是为了鼓

心的对话 | 养成系暗恋

一不知为何,与他相识之初,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奇迹唱片行》里的句子:“真爱是一段艰苦的旅程,路上充满许多困难与荆棘。有时候,终点并不如你所愿,但那并非徒劳,能在一个明艳的夏日握过她的手,总胜过什么也没有

笔端流云 | 熟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有净有脏,也分生熟。在我的家乡,“熟水”二字有别样的含义。和熟饭一样,熟水是指煮熟了的水—开水。但我们那边的人偏不这么说。提到开水,往往以“茶”代之。在我的故乡,有人热情地拉你进屋喝

笔端流云 | 陪伴

一在花店,女儿阿尔姗娜看中了一盆多肉植物玉露,坚持要买。这盆多肉的确很美,叶的表皮薄如蝉翼,在灯光下闪闪发亮,以至于起初我以为这是一盆假花,直到在阿尔姗娜的要求下轻轻触摸了一下它柔软透明的叶片,这才相

百家杂谈 | 数学家遇上美学家

南瓜一般被用来做南瓜汤或熬南瓜粥,切几块蒸着吃也行,和红薯的口味差不多。在老家,没有人正儿八经地种植南瓜,往往是春末时在田边地头、沟坎坡沿栽几棵秧苗,随它们生长攀爬。它们的生命力很强,几乎不挑土壤和水

百家杂谈 | 染发以及染发剂的演变史

明代进过翰林院的士人陆深在《南楼对镜见白发》这首诗中说,日子一天天过着,鬓边不断长出白发,“有个知音教我染,有个知音教我摘”。很多年过去了,面对白发,人们大抵还是这两招,当然了,如果白发太多,“摘”是

百家杂谈 | 走过的路都融进了生命

上高中时,我们便死记硬背了亚欧地理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这些地名早已烂熟于心、可以脱口而出,但它们于我,仍是遥远而陌生的。直到我开启一段段把陌生的地理名词变成脚下之

专栏 | 螃蟹能有什么弯弯道道呢

一夏末的时候,我躲在家里翻来覆去地读一本小说,那泛黄的书页都快被我翻烂了。我还记得,那本小说是路遥的《人生》。彼时,路遥才刚刚成名。在刚刚过去的六月里,我完成了一场决定我人生命运的考试—中考。繁重的学

专栏 | 毕业那年的心愿

我上大学时特别喜欢玩一款桌游,这款游戏的中心思想是让玩家在玩的过程中形成财务自由的观念。什么是财务自由呢?就是通过投资取得被动收入,当被动收入足以应付所有日常支出时,财务自由就算实现了。不得不承认,游

专栏 | 引生刻铜

一引生是贾平凹小说《秦腔》里的人物,是村里的一个疯子。我有个朋友多少有些痴性,看完这书,把书一扔,嚷嚷着他就是引生,引生就是他。身边的人觉得有趣,便“引生,引生”地叫他。以后你也叫,他也叫,其本名渐渐

专栏 | 食物是一种信仰

小时候,我不爱喝鸡汤。理由很简单,我爸有一次对着一锅鸡汤和我开玩笑说:“看,锅里正煮着动物呢。”从此,我拒绝喝鸡汤,虽然在家乡安徽合肥,鸡汤几乎是一种“信仰”。合肥有一句土话:“从肥东到肥西,合肥老母

专栏 | 食之声

很多年前看知堂先生写《一岁货声》,说他是从闲步庵借来抄的,记录的是老北京一年之中的叫卖声。隔了多年我也买到一本,竟是知堂《一岁货声》那本手抄本翻印出来的,虽然只有50多页,却在我床头放了一年,时不时翻

文化瞭望 | 生活里的欧·亨利式结尾

T O P I C本月最佳本月最佳墨屿:有一天,爸爸又在欣赏他的几罐好茶,并叹息没有好的茶具用。在我的要求下,爸爸忙碌了半天后,泡出来一壶色香味俱全的茶,就连一向不爱喝茶的妈妈在品尝过后也一直夸赞。因

文化瞭望 | 思想碎片

我只能靠自己有限的经验告诉你们,人生是一段必然充满不易、处处暗藏希望的旅程。我们无法预测前路还有多少荆棘与曲折,就像我们不知道自己身上还藏着多么巨大的潜力。—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我从不后

文化瞭望 | 笑话

笑话我在驾校学车,教练比较暴躁,动不动就说:“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说了这么多次还不会。”今天,教练说着说着突然不吭声了,我想肯定是因为自己学有所成,教练十分满意。过了一会儿,教练看了看我,有气无力地说

文化瞭望 | 泳舞姐妹

特别推荐:泳舞姐妹导演:莎莉·埃尔·霍赛尼编剧:莎莉·埃尔·霍赛尼 杰克·索恩主演:马娜尔·伊萨 娜塔莉·伊萨等从小热爱游泳的尤丝拉·马尔迪尼在17岁那年和她的姐姐萨拉一起逃离战火纷飞的叙利亚,踏上艰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