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原创版2023年第3期

读者·原创版

读者·原创版2023年第3期

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读者:原创版》杂志内容涉及社会、话题、职场、情感、人物、婚恋、美文、资讯等。内容形式新颖丰富、原创首发内容集粹,集报道、访谈、言论、评论、随笔、故事、散文、图片等多种形式与一体,与《读者》和时代精髓一脉相承,又散发着自己的独特气质。

目录

开卷 | 厨房是我的治愈之地

“厨房是我的治愈之地”—这是我即将进入30岁,在间隔年期间最大的感受。厨房里有我具体的生活。早上醒来,热油煎鸡蛋、煎肠,切好水果,用奶和咖啡冷萃液混合出一杯简易的拿铁;中午,煮一份酸汤肥牛,做一份上汤

特别报道 | 生活无以概括

生活是什么样子?生活是时间吗?是空间吗?还是过去经历的故事的总和呢?不,还应该有对未来的期盼……是不是,总感觉还缺少些什么?真的能一点点说清吗?有没有一种可能:生活的模样其实无以概括。当你数月置身南极

特别报道 | 一个年轻人躲去南极

一来南极之前,我从不知道海能幻化出这么多种颜色。我看见晚霞从天边倾泻而下,把海染成金色;我也见过绿色的海,像是在白色荒漠里淬出的一块翡翠;当船队漂浮在翻滚着黑色浪花的海上,则有种在末日里狂奔的感觉。每

特别报道 | 他从树上走来

再见和初见在导航的指引下,我们的车开进了路边的铁皮大门,门后是一方不大的院子,种着几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风一吹,路灯便慌忙摇曳,往水泥地上投去数不清的残影。院子的尽头有一栋矮楼,从建筑结构和外墙装饰来看

城南旧事 | 樱桃树

一说起樱桃,大家会想到剔透如玛瑙的红色果实,想到暮春的暖阳熏风,想到“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泛起伤春惜时的淡淡哀愁。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老屋旁那几棵干瘦的樱桃树。乡下人家极少买水果,

城南旧事 | 黄瓜大棚里的大浴缸

大姨家住平房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房间专门用来做浴室。浴室放到现在当然没什么稀罕的,可那是在三四十年前降雪期能达到七八个月的大兴安岭林区。常年的低温、有限的生活条件,让人们对洗澡这件事儿并不热衷。大概是

城南旧事 | 四月与红鸡蛋

小时候,每一个重大的节日都与一项吃食有关,这也是我在那段岁月里对节日有所期盼的缘由。那时的节日也是随了旧俗的,四月不过清明,过寒食,过寒食要吃鸡蛋。按习俗,每家要在寒食前一天晚上或当天早上煮一锅鸡蛋,

城南旧事 | 晚风中失落的藏宝图

黄昏时分,晚风轻推暮云,早月像一枚浅浅的印记。我牵着黑狗,漫步在田埂上,幻想自己是倚马走天涯的侠客,拎着装满石头、山茶花、蚌壳、树枝的袋子,颇具豪气地宣布:此番寻宝满载而归。外公外婆断不会嘲笑我的幼稚

城南旧事 | 眼大肚皮小

大向与小仙在大学宿舍住上下铺。大向来自山村,手粗、脚粗,腰也粗,说话有几分洒脱劲儿。小仙则柔弱飘逸,不穿汉服都像个古代女子。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的人居然成为好朋友,两人如影随形,不离不弃地黏在一起四年,连

心的对话 | 高原来客

一我小时候,每到秋天,爸爸都会晒一堆干菜。他用自行车驮回超大的冬瓜和南瓜,洗净、去籽,横切成圈状,这些金灿灿或白花花的瓜圈被他用竹竿挑起,一排排晾在阳台上。他还晒了很多豇豆,摊在四个巨大的竹匾上,把阳

心的对话 | 和爸爸妈妈散步

一我给妈妈打电话:“等会儿我回家。”妈妈说:“太阳那么好,你今天在家洗洗晒晒歇歇吧。”但跟着就又说,“好。”我叮嘱她:“不要在家里做饭,我们出去吃。”周日上午,天气很好,丈夫有事出去了,我决定回爸妈家

心的对话 | 女儿与我

前两天,有个朋友问我:“你认为什么样的父亲是一名合格的父亲?”我对此颇有心得。我认为,一个合格父亲的首要衡量标准是,他一定在自己孩子心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成为孩子看人识人的标准。在这一点上,我可

笔端流云 | 故土的光

我迷恋《呼兰河传》,读很多遍也不觉得厌倦。作家萧红仿佛还在那座到处都有蝴蝶自由飞舞的花园里,没有长大,没有坎坷,没有不甘,永远都是自然的孩子,犹如野生的浆果,转瞬即逝的飞虫,小巧脆爽的黄瓜,在深蓝的天

人在旅途 | 摆地摊儿的妈妈

一我家小摊儿在县城西关的主干道上,算是个做买卖的“霸口”。能占着这样的位置是不大容易的,人多,竞争对手也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小摊儿、小贩儿中间的门道、规矩一样也不少。车马南来北往,皆从我妈的摊儿前

人在旅途 | 洒扫的意义

过完年回到北京,已是夜里。在人头攒动的返城潮中,我打不到车。火车站的广播里反复放着地铁营业时间已延迟至12点半的消息,建议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回家。于是,我坐上了漫长的地铁,最后在寒风中带着小孩拖着行李,

百家杂谈 | 毕业4年的口腔医生有话想说

我是一名毕业没多久的口腔医生。说是毕业没多久,但从实习到现在,我也在口腔行业稳扎稳打干了4年。4年时间,在其他行业也许可以被叫一声“前辈”,但在整个医疗系统,就算我考到了执业证,也还算小毛头。这几年,

百家杂谈 | 汤加,不止座头鲸

埃瓦岛的日落首闻汤加,是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老师说该国以胖为美,男同学便齐刷刷看向我。在飞往汤加的航班上,空姐主动问汤加乘客是否需要第二份餐食,答复自然是多多益善。在首都努库阿洛法,身形庞大的汤加人不顾

专栏 | 春天的脸孩儿面

一对小学生们来讲,世界上最凶险的事就是换同桌,谁都想要一个人畜无害的好同桌。三年级第一学期,我的同桌调成了彭静。彭静是个比我还矮的小女孩,面相苦兮兮,眼圈红通通,仿佛随时都要哭出来。我不想跟她坐同桌,

专栏 | 不再让人失望

一我没想到自己50岁那年会离婚。我和媳妇都是北京人,打小就认识,高中毕业后她去了一家商场管后勤,我进了酒楼干采购,每天一大早开着面包车去批发市场买菜,晚上就去她单位门口等她下班。我们之间没那么多浪漫,

专栏 | 徐三槐下山

一来西安这些年,我的熟人不少,有两个专注于民间传统文化,都是十多年前认识的。头一个姓梁,云南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倒腾过翡翠,又爱写诗,后来接触到网络,一动心思,在网上卖起了藏头诗,生意红火,名气渐起。20

专栏 | 采桑

不知为何,古人喜欢采桑姑娘,就像罗敷,太守见着了就忍不住要她坐顺风车。那时,我们在课堂上朗声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总是忍不住摸一下青皮脑袋,心思有点儿飘忽。我们那儿长着许多桑树,但采桑的多是妇

文化瞭望 | 思想碎片

那些仅属于人类的思想、想象和智慧,以及构成人之本质的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可能是技术永远无法触及的。—《人民日报》如此评论人工智能作画小学的时候,哪怕课间只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我也能跑去打篮球。为什么

文化瞭望 | 笑话

笑话嘴馋了,我偷偷用外婆的手机给老妈发信息:“闺女,妈想吃榴梿了,待会儿买一个回来。”万万没想到,我妈只字不改,把这条信息转发给了我……我的牙一直挺好。有一天,我看到牙上全是黑洞,吓得连哭带喊。我妈急

文化瞭望 | 盐镇

盐镇易小荷 著类型:非虚构新星出版社 新经典·琥珀2023年2月作家易小荷回到故乡,记录了四川西南的古老盐业小镇上,12个普通女性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的生活。她们默默无闻,被人忽略、被人遗忘。易小

文化瞭望 | 惠子,凝视

特别推荐:惠子,凝视导演:三宅唱编剧:三宅唱 酒井雅秋主演:岸井雪乃 三浦友和等《惠子,凝视》虽然从日本女拳手小笠原惠子的自传小说《别输!》改编而来,但是编导主动放弃了原著中激动人心的戏剧场面,转而以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