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 | 一方田亩 认真生活 夏天,我常躲在空调房里,任外头热浪滚滚、骄阳似火。有时父亲下班回来,拎着一袋瓜或梨,说是从外婆家拿的—外公外婆80有余,大热天却还有闲情逸致种瓜摘菜。这是我不能理解的老一辈的勤劳。有一次,父亲说田里的
特别报道 | 大海的方向 “一切的意义,只有离得足够远,才能看得真切;正如同所有的绚烂,只有走得足够近,才能感受震撼。”比如,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多年来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这样的成功显露在方方面面,从
特别报道 | 去往大海的路 一5岁那年,我对世界的想象相当贫乏。我以为世界每个角落长满了莽莽苍苍的山,以为世上每个孩子早晨醒来,见到的都是相似的小村庄:石头墙,黄泥地,错落于山腰的梯田,包围着村庄的竹林,更高处,一片片深绿的松树
特别报道 | 半斤弹成八两八 那些年提起凤凰村,老城北人总会来一句“啊哟,弹棉花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凤凰村是小城里颇有名声的小村子,原因是这小村子里一大半的人家都以弹棉花、制作手工棉胎为生。走到村口,“嘣嘣—啪啪—嘣啪—”的
特别报道 | 我的19个家 一我出生在四川什邡外西街善思桥边一所公厕隔壁的小房子里。因为在那里生活时我的年纪太小,对这第一个家并没有记忆。我最初有记忆的,是同一条街上另一所只有13平方米的房子,我们全家四口挤在里面。那房子被分隔
特别报道 | 坐火车这么费劲的事儿 每次寒暑假,脚踏进家门的瞬间,我都觉得自己快散架了。回趟家实在太费劲了!从大西北到大东北,要在火车上度过足足64小时,这期间要换乘两次,才能抵达我家所在的那个远得跟藏在天边儿似的小镇。64小时啊,这个
特别报道 | 把店铺开到东京去 一镇上一开始是没有裁缝铺的。那时候做衣服要请裁缝到家里来做活,乡下讲究礼节,要提前去师傅家里请,然后把布料、棉花都准备好。等日期排到了,师傅便来到家里做事,主人家供中午、晚上两顿饭,每顿都要有肉有酒,
特别报道 | 万物在天地间摇滚 对生活更广阔的理解春节假期,父亲和叔叔都热情地拿起手机与我分享他们关注的视频博主。以往我总对他们的爱好持有偏见,这回,我凑了过去,结果一看就入了迷,把他们关注的博主刷了个遍。这些视频大多是老乡对自己生
特别报道 | 农家父子玩转自媒体 李华驾驶着自己改装的四轮车。今年57岁的李华,当过兵,做过村党支部副书记。平时,他爱捣鼓农具、改装废旧电瓶,以及手工雕刻福建南平邵武市沿山镇里居村,李华和儿子李康与时俱进,巧借短视频的东风,将农村的故
心的对话 | 与一只猫的10年 一当我意识到空空来家里已经10年时,还是有些惊讶。在最初未经任何审视和选择而进入生活的对象,却成为漫长时间里如此重要的存在。究竟是因为人对宠物没有太多期待,还是因为写在生物基因里的依恋需求有足够的时间
心的对话 | 被另一把油布伞拯救 下雨天,一位年长的阿姨蹒跚独行,她撑着怀旧味儿十足的油布伞,旧黄色的伞面反复浸过桐油,比黄色的银杏树叶还要灿烂,雨点落在伞面上,发出沉稳的“噗噗”声。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多年前得李老师庇护,终于从备受校
城南旧事 | 实验课 一都说学医难,因为要背的书太多了,记忆力不好的人根本拿不到毕业证,但其实学医最难的还不是学习和理解知识,而是要有强大的内心和优秀的动手能力,实验课就成了学生时代的第一道门槛。但凡是医学专业,不管有没有
城南旧事 | 赶山 俗话说:“闷下棋,闲看戏,穷奔亲戚,富赶集。”“赶集”在我们那里也称“赶山”,每年必赶的便是二月二“小龙山”。二月二,龙抬头,古历的这一天,土地膏腴了,天朗润了,太阳的脸红了,蛰居一个冬天的动物们渐渐
城南旧事 | 手术室二三事 帮忙签字的人上急诊夜班。有个小伙子和同事聚餐,喝大了,刚和同事们散伙,骑着电动车一头撞到了树上,结果脾破裂大出血,被他的同事们拉来医院做急诊手术。这个小伙子被送到手术室门口的时候,已经因为失血性休克神
笔端流云 | 春风 一直不明白,那个小小的车站为什么叫春风是刚刚出山的那一站戈壁连接着绿洲荒芜渐渐被沙石掩埋一直不明白,小小的车站人们总是挤着下车看看刚刚走出的大山看看沿着山麓的缓坡一堆堆滚落的石子直到有一天听到麻雀叽叽
笔端流云 | 寂静午餐 这是正午,家家户户都在厨房里为午餐忙碌。老旧小区的窗户上,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人们看向天空的视线。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一条皱纹爬上中年女人的额头,一根白发在老人的鬓角闪烁,一颗新鲜的牙齿从婴儿口
人在旅途 | 景德镇游乐场 一我做的这项天文研究有个好处,就是不必到岗办公,所以我现在坐在景德镇的一家咖啡厅里。这家咖啡厅红砖红瓦,外墙上满爬藤蔓,像宫崎骏电影里的房子。立冬时节,这里的气温还高达二三十摄氏度,悬铃木树影葳蕤,巴
人在旅途 | 叶舟:河西走廊是读不完的大书,我愿终身为徒 2018年,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敦煌本纪》出版。“敦煌”是我写作的源头和母题,我写过很多关于敦煌的诗歌,甚至原本的写作计划,也是要写《敦煌本纪》的续集。是父亲的一个电话,改变了我的写作方向。父亲希望我
百家杂谈 | 比心 香橼,看树干和树叶,和柚子、橙子、橘子树没很大的区别,因为它们都是同科同属的。香橼的树叶四季常绿,只在秋冬时节不那么茂密,也憔悴一些。今日暖阳融融,是这个多雨的春天少有的。我到那几棵小香橼树下散步,发
百家杂谈 | 她们,给AI当“老师” 最近几年,如何保证乡村女性就业,是公众非常关注的话题。有人认为,要通过舆论和法律进行保障;有人则认为,要从政策上予以倾斜;还有人认为,要多鼓励女性去大城市,帮助她们留在大城市。但似乎很少有人提过这一条
专栏 | 曹小毽 一曹小毽是习武之人,又黑又壮,典型的关中大汉。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40出头了,但是腿脚灵活,踢毽子能踢出花儿来,所以认识他的人都叫他曹小毽。他也自称曹小毽。而他的真名,我还真没记住。我和曹小毽咋认识
专栏 | 花椒 好像《诗经》里描写男女一见钟情的比较多,送礼物也随意,有送木瓜、木桃、木李的,有送芍药的,也有送白茅草尖儿的。前两天看见一句话:“视尔如荍,贻我握椒。”男子说:“你就像紫紫的锦葵。”姑娘便送了他一把花
专栏 | 回乡偶记 2022年12月底,我跳槽了。临近春节,新单位大概觉得给刚入职的员工发年终奖不划算,让我过完年再去报到。想来想去,我决定把这空闲的一个多月时间用来陪伴父母。想到要在家待这么长时间,我感到压力很大。每个
文化瞭望 | 思想碎片 整个春天,直至夏天,都是生命力独享风流的季节。长风沛雨,艳阳明月。那时田野被喜悦铺满,天地间充斥着生的豪情,风里梦里也全是不屈不挠的欲望。—史铁生《比如摇滚与写作》我常常感到爱情是我身上最美好的东西,
文化瞭望 | 笑话 笑话女儿写作业,我想考考她,拿张报纸问她:“这字念啥?”“‘高速’的‘速’。”“这个呢?。”“‘受贿’的‘贿’。”“这个呢?”“爸爸你去看电视好吗? 我很忙,没时间教你认字。”今天逛网店,看到一家店的
文化瞭望 | 找信号 找信号索南才让 著类型:小说译林出版社2023年2月“我感恩我的草原,我想用我的文字,真诚地书写广袤的草原和草原上那些可亲可敬的人们。”本书是鲁迅文学奖得主索南才让的全新小说集,记录了时代浪潮中,生活
文化瞭望 | 大侠胡金铨 特别推荐:大侠胡金铨英译:The King of Wuxia导演:林靖杰类型:纪录片1975年,武侠电影《侠女》凭借精湛的拍摄技术、前卫的剪辑理念和极富创新性的实验影像获得当年戛纳电影节的技术大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