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原创版2023年第6期

读者·原创版

读者·原创版2023年第6期

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读者:原创版》杂志内容涉及社会、话题、职场、情感、人物、婚恋、美文、资讯等。内容形式新颖丰富、原创首发内容集粹,集报道、访谈、言论、评论、随笔、故事、散文、图片等多种形式与一体,与《读者》和时代精髓一脉相承,又散发着自己的独特气质。

目录

开卷 | 把课堂建在直播间

前两天上网的时候发现有一种教成人识字的直播。我觉得这事太“荒谬”了。之所以觉得荒谬,是因为中国是人类历史上扫盲运动最有成效的国家之一。1949年中国文盲人数占总人口比例超过80%,这一数字到1990年

特别报道 | 18岁,人生是旷野

男子网球最杰出的运动员罗杰·费德勒在一次采访中被问道:“如果可以遇见18岁的自己,你会对他说什么?”他回答说:“我会告诉他,准备好开启你的精彩人生。”18岁,成年人的世界刚刚打开,未来有无限种可能。年

特别报道 | 十八岁是人间的一个季节

和很多单位不同的是,校园里的年终总结是在夏天里进行的。一《十八岁出门远行》,一本光是凭借书名,就能让人在心底涌起“万水千山我独往”般豪情的小说。记不得自己具体是在哪一年读的,甚至记不得是否曾真正读过,

特别报道 | 不为“假如”而后悔

18岁时,你去省城读书,读的是财会专业,说不上感兴趣也说不上讨厌。那是20世纪80年代末。那时,女生们流行织毛衣,室友们买来各种颜色的毛线和粗细不一的竹针,热烈讨论织法。你也积极参与,但每织一圈回头一

特别报道 | 十八岁的海

一每当想起18岁最后一个月的情形,我总能立刻联想到海岸山脉的那个傍晚—沙滩上遍布白色的珊瑚颗粒,海水像透明的果冻,闪耀着粉红色的霞光。身边有几位朋友在拍照,他们夸张地摆着姿势,踩起晶莹的水花。那时我在

人在旅途 | 徐医生的喜宴

一那年夏天,我回到妈妈当年参加送医下乡任务的村镇,代表腿脚不便的妈妈参加她徒弟徐医生嫁女儿的喜宴。40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徐医生”变成了“老徐医生”,但这座名为方桥的古镇依旧“人家尽枕河”,处处行舟楫

人在旅途 | 人间一场

一电梯井把脑外科住院部分割成两个空间:左边是九病区,右边是十病区。这次住院之前,我生过最严重的病是发高烧,挂了三天水。看到诊断书上“大腺瘤”三个字时,我在门诊哭得昏天黑地。“瘤=绝症=死亡”,这是我非

人在旅途 | 带爸妈下馆子

一小区附近开了家早茶店,孩子放假回来时,带她去吃了一次。她返校后嘱咐我说:“记得也带爷爷奶奶去那家早茶店吃一次。”我说“好”。但我爸妈的性格我知道,特意喊他们下馆子,肯定要被一口拒绝。我得找个不那么刻

城南旧事 | 成长岁月里的助力车

一小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在高中当班主任,早上六点半就要去学校带早自习,忙得不可开交。从上幼儿园开始,负责接送他的就是祖父了。祖父是他那个年代少有的高才生,在高中当了一辈子物理老师。在他这个长孙满

城南旧事 | 《5月35日》

一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得到过一个生日礼物,是一本童话书,书名叫《5月35日》,封面上写着“埃·克斯特纳著”。这是个很拗口的外国人名。为把这个作者名字念得顺畅点儿,我刻意多读了几遍。那时候,给小孩儿看的书很

城南旧事 | 自行车

一我对自行车的最早记忆是表哥骑着车,我坐在车大梁上。山路崎岖,屁股颠得生疼。我问表哥:“大姨父好凶,你怕不怕?”表哥笑而不答,腾出一只手迅速地摸了一下我的头。路旁庄稼地边上有小野花,远山起伏,眼看到了

城南旧事 | 看守瓜地的漫漫长夜

一姥姥家有一片桃林和一片瓜地。看守瓜地是我童年最期待的事情,倒不是因为我多么爱劳动,只是看瓜地就可以睡在外面,对于睡在大树底下这件事,我格外期待。每年瓜田丰收的时候,我总会格外殷勤地跑去姥姥家,悄悄地

心的对话 | 你俩到底啥关系

一我和丈夫有剩的朋友都挺少的。我是因为从小就宅。有剩其实年轻时还挺爱热闹的,但有了孩子之后,房子破、孩子小、时间少,慢慢地,他的朋友圈子也越来越精简了。我妈对此很不理解,她不能相信有人在一个城市住了十

心的对话 | 家长啊,你别焦虑

一医生诊断我得了焦虑症,我不认可,拒绝吃药。我告诉医生,只是因为孩子临近高考,我晚上睡不着觉,凭什么说我得了焦虑症。“二者有因果关系吗?我的心理素质有那么差吗?我不过就是有点儿着急。”我能不着急吗?自

心的对话 | “社恐”的我是如何打开局面的

一前两天我家暖气坏了,我很惊慌。倒不是怕冷,怕的是要请师傅来修。上次我请师傅来疏通马桶,事前谈好价格为80元,师傅进屋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倒了两包粉末进去,然后说:“不行,这马桶得拆掉。”我问他:“

心的对话 | 种星星的年轻人

在新闻上看到这个姑娘时,我脑中闪过《人生大事》里的片段。女孩小文在美术课上画画,纸上,是她画的花圈和骨灰盒,还歪七扭八地写了个“奠”字。老师觉得吓人,就问小文的父母是做什么的。小文说:“我爸爸妈妈是种

笔端流云 | 嘉峪关上的雪(外一篇)

嘉峪关上的雪雪落在青砖上落在黄土上落在高挑飞檐的楼阁上风把四面八方的呻吟吹出来风把压制着的呐喊吹出来之后,雪轻轻覆盖着像是静夜的月色之后,一串铃声响过旅游点上值班的骆驼回家了一座庞大的关隘在雪中浮动像

笔端流云 | 就火

很多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我醒来,睡眼蒙眬中,听到屋子里有窸窸窣窣的声响。我睁开眼睛,从炕上的被窝里探出头来,看到了母亲。母亲手里正抓着一把柴火,有几根已经燃着。她极小心地呵护着火苗,仿佛手里攥着的是

笔端流云 | 白色橘花海

一除了近视的眼睛,我的其他感官都相当敏锐,尤其是嗅觉和味觉。我喜欢把香水喷洒在房间里,感受层层叠叠的香味在空气中变换流转,闭上眼睛,就能在黑暗中用想象搭建起一座繁茂瑰丽的花园,让我以嗅觉漫游世界。今年

百家杂谈 | 蜜虫

蜜虫的学名叫蚜虫,但我老家的乡亲们哪里知道这个,都称它“蜜虫”,对其缘由我也不曾追根究底。后来在电视上看到蚂蚁“放牧”蚜虫的场景,再后来在现实中也拍到了这样的画面,才琢磨出缘由一 二 —蚂蚁自愿做蚜虫

百家杂谈 | 真正厉害的人,都有一点儿幼稚

一次聚会,我和朋友聊起“总感觉自己还没有成年”这件事,在场的很多未婚人士深有同感。无法成为成年人,是件坏事吗?“延长”的青春期,现实生活的减速带我真的不知道成为“成年人”该是什么样的。其实不止我和我的

百家杂谈 | 千古风流苏东坡

一苏东坡一生坎坷,公元1097年,年过六旬的他再次被贬儋州,并在此谪居四年。《宋史》记载,宋太祖曾在太庙里立碑,碑上刻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虽说宋朝立下了不杀文官的规矩,但朝中若有逆鳞之臣,

专栏 | 雪火锅

一犹记得,年轻的时候,我去找一个朋友。朋友住在西安一个城中村的顶楼。那时是冬天,大雪纷飞,我们在楼顶的天台吃火锅。三样菜:羊肉片、冻豆腐、大白菜。雪花浩浩荡荡压下来,砸在我们的头顶和肩头,若是坠进热气

专栏 | 知进取,知进退

过去几年中,两件事改变了我。其一,是我奶奶的去世。我奶奶是1932年生人,走于2021年冬至日的下午,享年89岁,算喜丧。我奶奶是个泼辣的皖北女人,晚年时的脾气比年轻时和缓些,可依旧不怒自威。她的去世

专栏 | 鹦哥

翻《红楼梦》,正好看见第三十五回,林黛玉望着一众人去怡红院看宝玉,叹息有父母的好处来,紫鹃催她回去吃药,于是回潇湘馆去:不防廊上的鹦哥见林黛玉来了,嘎的一声扑了下来,倒吓了一跳,因说道:“作死的,又扇

文化瞭望 | 下班后的小满足

本本月月最最佳佳岚岚:在炎炎夏日,下班后回到家吃上一根冰棍或一支雪糕,别提有多解暑了。红豆或绿豆雪糕是软绵绵、甜丝丝的,八次方和巧乐兹是脆脆香香的,布丁咬下去满口都是奶香味……在寒冷的冬季,下班后回到

文化瞭望 | 思想碎片

乡村振兴是什么,我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当我看到村子变得越来越漂亮,当我看到小孩在新建的娱乐场地上自由快乐地奔跑,我想这就是乡村振兴的意义。—小红书博主@柚子在此 是选调生,在日常下村入户开展工作之

文化瞭望 | 笑话

笑话刚给孩子洗头,一只手给她挠头皮,一只手拿着手机打电话。等我挂了电话,孩子说:“爸爸,等你老了,我也给你洗头!”我顿时觉得心里暖暖的,正准备夸她两句,听到她接着说:“我要让你知道,一直挠同一个地方头

文化瞭望 | 书房

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波兰]斯坦尼斯瓦夫·乌宾斯基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类型:自然2023年4月作为经验丰富的观鸟人,波兰作家斯坦尼斯瓦夫·乌宾斯基在书写自己日常观鸟、担任鸟类环保志愿者等经历的同时,也讲

文化瞭望 | 光影流音

特别推荐:小淘气尼古拉:我们还在等什么才能快乐编剧: 安妮·戈西尼 米歇尔·菲思勒 本杰明·马苏布尔 勒内·戈西尼 桑贝导演: 阿曼丁·弗雷登 本杰明·马苏布尔类型:动画1955年,年轻的勒内·戈西尼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