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原创版2022年第6期

读者·原创版

读者·原创版2022年第6期

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读者:原创版》杂志内容涉及社会、话题、职场、情感、人物、婚恋、美文、资讯等。内容形式新颖丰富、原创首发内容集粹,集报道、访谈、言论、评论、随笔、故事、散文、图片等多种形式与一体,与《读者》和时代精髓一脉相承,又散发着自己的独特气质。

目录

开卷 | 生活的可爱就在这些小地方

《红楼梦》里,黛玉误以为宝玉冷落她,很是难过。宝玉去看她,她也不搭理,反而转过头对紫鹃说:“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我的天!都啥时候了,怎么还惦记着大燕子的日程

特别报道 | 母校:念念不忘

没有人不爱自己的母校,我们甚至对它念念不忘。学校是世界的一枚切片。漫长历史中,无论怎样的背景环境下,相比其他人,身处学校的我们总是处于被保护得最好的状态里,周围那些缤纷的个体、有趣的灵魂、别样的思想,

特别报道 | 两排高高的白杨

一站在学校的大门口,一眼望过去是两排高高的白杨。树应该有些年头了,树干很粗,所有的树枝都向上生长。它们像两队身子挺得笔直的哨兵,日夜守护着校园。这两排杨树中间的石子路是学校的中轴线。沿着这条路走过去,

特别报道 | 漂着绿虫子的白菜汤

想到母校,就会想到母校食堂;想到母校食堂,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漂着绿虫子的白菜汤。前段时间,和几个初中同学小聚,听说母校食堂做饭的师傅去世了,我很难过。那个衣衫不整,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球凸起,弯腰驼

特别报道 | 旧梦园

一1998年10月,西安秋老虎正厉害,我顶着一头汗去西北大学报到。此前,我对西北大学的印象仅限于作家贾平凹在此读过书。入学后,果然多次在校园里碰到贾老师。当时贾老师是西北大学的客座教授,在校内居住。有

人在旅途 | 那年,穿行在车流中

10年前,我回到南京读研究生,课余时间在一家中学课外辅导机构做兼职,主要工作是给学生批改作业。辅导机构在市区,我的学校在郊区,从学校去辅导机构,坐地铁要经过9站,单程地铁票价是4块钱。辅导机构离地铁站

人在旅途 | 以前不理解我妈,现在很感激她

一我妈应该算标准的“虎妈”了。有多“虎”?我12岁的时候就被要求下厨了。缘由是这样的。当时我是一所寄宿制中学的走读生,学校规定早晨6点多到校上早自习,7点多是早饭时间,8点开始上午的课程。我受苦还行,

城南旧事 | 泡脚夜谈

一19岁那年,我认识了徐式文老先生,并拜他为师。之后的好多个夜晚,我们就像在黑森林中偶遇的迷路人,在他那间单身宿舍里,以文学为柴,点起一堆小小篝火,相互取暖。彼时正值经济大潮初起,连省作协的老师们都不

城南旧事 | 走了30里卖桃子

小时候,桃子是我唯一能吃到的水果。家乡只种桃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几棵桃树。我家门前有一棵很老的桃树,每年我都会担心它是不是还活着。一到春天,我每天都要去看它是否发芽,是否冒出嫩叶。直到看见它开

心的对话 | 萱草花

一小时候,我爸经常出差,拍了很多照片,黄鹤楼啊,西湖啊,戈壁啊什么的,但是很少带礼物回来。以至于我妈说:“能给孩子捡一块石头回来吗?”记忆里,我爸唯有一次从海南带回来一个椰子。面对这个稀罕东西,祖居北

心的对话 | 如果你有一个跟自己性格不搭的小孩

一刚来美国的时候,有一次跟妈妈出门办事,经过一家中餐馆,妈妈说:“那个谁谁谁就在这里,走,进去打个招呼。”我一脸茫然地问:“为啥?”她催我快一点儿下车:“就是进去打个招呼。”我还是没听懂。为啥要打招呼

心的对话 | 我和爸妈的日常

◢1从妈妈家回来,把她送给我的东西一样样取出来—冷冻的老母鸡,腌好的萝卜干,她亲自种的小葱和大蒜,还有两枝从小院里摘下的蜡梅。◢2今晚按妈妈的叮嘱,吃了她做的饺子和南瓜饼。我在电话里问:“为什么冬至要

笔端流云 | 夏日蝉鸣

在我们这儿的方言里,习惯叫金蝉为“知了猴”(音似),它们好像天生就是为了充当乡下人的美食活着的,而不是像法布尔的《蝉》里所写的那样,冲破漫长的黑暗,为了繁衍而歌唱。我们可不会让它们冲破黑暗,顺顺当当地

笔端流云 | 纯属虚构

我是由我虚构的长篇小说的主人公如果它无法吸引你读下去请不要指责它魅力不够而是我没有爱你的才华

无关风月 | 沂蒙山的煎饼

一沂蒙山区的人们提起面食,首推的是煎饼,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是吃着煎饼长大的。教大家一个辨别一个人是不是常吃煎饼的方法:看他的两腮。如果上了年纪两腮还有咬肌的人,十有八九是常吃煎饼的。毕竟,我不知道还有

无关风月 | 苏州老酒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气候宜人,物产丰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温文尔雅、做事细腻的苏州人懂吃、会吃,菜品精细雅致,或鲜、或糯、或香、或咸。即使是家常菜,也简朴而不简单。外地人寻味苏州,最接地气的体验莫

无关风月 | 卤味

我想这世上发明卤味之人必定是位奇才,才会给世间带来这般美味;又或许是个彻头彻尾的懒人,无意间将食材扔进调料缸任其腌渍,竟获意外之喜。以上当然为玩笑,也因我爱吃卤味才有此遐想。儿时鲜能外食,只有逢节庆日

百家杂谈 | 外面的世界

一刚上公交车,我就注意到她了:明明还没到站,她却焦虑地左顾右盼,似乎下一秒就要破门而出,偏偏公交车堵在了路上,她按捺不住,怯生生地问我:“阿姨,离下一站还有多远?”我看她身穿附近小学的校服,背着书包,

百家杂谈 |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它们曾为你拼命

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有人打了一个喷嚏,其他人匆匆忙忙从他身边经过—这个场景想必你已经见识甚至经历过无数次,多到你甚至都不会注意到这件事的发生。但就在这个瞬间,你的身体里打响了一场史诗般宏大又惨烈的战役,

百家杂谈 | 刺儿头

有一款牙膏叫“两面针”,我开始还以为是刷牙时有针灸作用,到了云南看到这种植物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叶子的正反面都长着利刺,根根如针,两面针是这种中药植物的名字。其实,带刺的植物太多了,常见的如枣树、洋槐,

百家杂谈 | 洗澡记

在土耳其:让洗浴成为一种享受在东北上了四年大学的我来体验土耳其洗浴。迈进位于伊斯坦布尔的从1580年就开始对外营业的Hamami浴室后,一种身为“中土民间友好文化交流使者”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也很快意

专栏 | 步入衰老的漫长旅程

一明天是我50岁生日,例假已经半年没来了,看样子以后都不会来了。14岁初潮时,我可烦死这事儿了,不能吃凉的,不能上体育课,想着赶紧变老,过了更年期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忽然一下例假就过去了,心里很惆怅。人

专栏 | 考研落榜,要不要再战

前段时间,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的国家线公布了。据统计,2022年有400多万考生参加考试,落榜的有300万。一时间,引起了朋友圈中诸多人的热议,其中一个焦点是:落榜后要不要再战?我想起

专栏 | 棒槌

我近来喜欢翻四大名著,常常在写字时联想起它们。有一次,在写有关浆洗的文章时发现,《红楼梦》中基本上没提到棒槌,而凤姐打过一个比方:“我哪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

文化瞭望 | 与动物的一次奇妙相遇

本本月月最最佳佳孙宜峰:2020年年初,一对斑鸠意外来到,我与它们朝夕相处,记录了它们从“考察”到“飞去”的全过程:1月26日考察,1月28日做窝,2月8日成窝,2月13日下蛋,2月14日开始孵蛋,3

文化瞭望 | 思想碎片

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总会有收获。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生活打倒。—作

文化瞭望 | 笑话

笑话下午逛街捡了个手机,没想到手机壳里夹着一张字条:捡到我的手机请归还,必有重谢,联系电话……我迅速拨打电话,手中的手机响了起来。后来想想,不知道是他傻还是我傻。教数学的王老师因为牙痛去看牙医。医生问

文化瞭望 | 书籍秘史

书籍秘史[西班牙] 伊莲内·巴列霍 著类型:历史湖南文艺出版社 博集天卷2022年4月书籍的诞生及变迁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那么,图书是什么时候诞生的?有哪些书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哪些书超越时

文化瞭望 | 珠峰队长

特别推荐:珠峰队长导演:吴 曦类型:纪录片这是一群平凡的人追逐不平凡的梦想的励志故事,8个毫不起眼的普通人在登山队长苏拉王平的带领下暂时抛开日常的一切困扰,向着憧憬已久的珠峰进发。攀登珠峰的意义从来不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