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原创版2022年第8期

读者·原创版

读者·原创版2022年第8期

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读者:原创版》杂志内容涉及社会、话题、职场、情感、人物、婚恋、美文、资讯等。内容形式新颖丰富、原创首发内容集粹,集报道、访谈、言论、评论、随笔、故事、散文、图片等多种形式与一体,与《读者》和时代精髓一脉相承,又散发着自己的独特气质。

目录

开卷 | 无垠生机的爱

在七夕节爱意满满的氛围之下,我第101次点开了这部电影—《爱乐之城》。为什么是这部电影?大概因为它展现的是一种现代人向往的情感状态。很难说它是happy ending还是bad ending,它刚好卡

特别报道 | 以梦为马,跨越千山

人生一路,偶然驻足回看,所见当是珍贵。出生乡村,各类资源皆不富足,耐苦劳、肯成长的青年会拥有一种奇异的力量,他们自以梦为马,跨越千山。赵安之从童年、少年的乡村走出,于兰州大学完成学业;之后回归基层,开

特别报道 | 以最卑微的梦

一我是一个小镇青年,曲折辗转,不过只为谋生。不经意间写了一篇博士致谢《可怜无数山》,有幸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实属始料未及。谢谢你们让我感动不已,感恩人间有爱、人间值得。隔着屏幕,很多朋友热泪盈眶,他们

特别报道 | 可怜无数山

回首望过去,可怜无数山。我从2005年18岁离开故乡,负笈远游,到如今35岁博士毕业,整整17年时间过去了。其间,我参加过7次研究生考试、3次博士论文答辩,最终完成了草学学士、法律硕士、经济学博士等阶

人在旅途 | 骑行带回的“能量包”

一上一次长途骑行是什么时候?他记得是在30多年前那个即将升入大四的暑假。那会儿,他是一个标准的文学青年,热衷于跟室友谈论诗文。为了追求某种艰苦的浪漫,他曾经和同学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从南京前往河北的白

人在旅途 | 过 客

闲暇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在北京四处游逛。在有女孩子唱歌的咖啡馆,或者某个店里的角落,再或者去充满烟火气息的街头巷尾。我只是外地的过客,却觉得北京更适合像我这样路过的人。因为路过,所以有闲暇,可以安静地

城南旧事 | “本草纲目”勤阿伯

一勤阿伯是卖草药的,成天在村子周围的山岭里晃荡。他与我爷爷是亲兄弟,但二人性格迥异:爷爷为人稳重,处事周到,是深得村民信赖的村卫生所的医生;勤阿伯则生性好动,整天嬉皮笑脸,是这一带出了名的游手好闲之人

城南旧事 | 阳澄湖的大闸蟹

一那家公司的厂房有着统一的银白色金属外壳,看起来严丝合缝,我第一天上班时,根本找不到医务室入口,围着厂房绕了几圈,好不容易才在车间入口处遇到一个清洁工。她笑着指向背后的小门,原来医务室入口就在通道旁。

城南旧事 | 与狼对峙

一桂珍小时候住的县城在一个山坳里,她每天上学时要时不时地抬头看看山顶,因为黄土高原的崖畔上,偶尔会蹲着狼。桂珍一直是学校里的短跑冠军,不仅仅是因为腿脚快,还得益于她丰富的想象力。她每天一出门就会越走越

心的对话 | “爱”满则溢

一有一次在超市,我看见一位妈妈劝孩子:“我们不要这个红色的,要那个蓝色的,好吗?”孩子手上拿着一个红色的玩具。孩子不同意,妈妈一直在劝他。最终,孩子有些不甘心地换成蓝色的玩具,和妈妈走了。还有一次,在

心的对话 | 喜欢新衣服的妈妈

一妈妈爱美,但年轻时没那个经济条件去认真打扮。她说有一次干活挣了一块钱,就去市集买布,和好朋友各做了一件衬衣,激动了很久。那时的她20岁出头。妈妈30多岁时,家里的经济条件有所好转,稍微有了一些积蓄,

心的对话 | “社交女王”的朴素心愿

一最近两年,我越来越抗拒和我妈一起出门。说起来有点儿不好意思,她是“社牛”,而“社恐”的我经常搞不清状况:她在干什么?她又碰见熟人了?像“给隔壁加班晚归的小伙子送饺子”“建议小区门口卖鸡蛋饼的夫妻增添

笔端流云 | 通渭人家的小康

2020年11月26日,是一个值得甘肃父老乡亲自豪和难忘的日子。这一天,甘肃省宣布,东乡县、临夏县、宕昌县、西和县、礼县、通渭县、岷县、镇原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甘肃75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

无关风月 | 他带给我的事物

一我第一次跟着这个姓陈的男人回这个小山窝时,飞蓬草正举着成千上万朵白色的小花,熙熙攘攘地与扛着红色穗子的冬茅一起拥挤在道路两边,极为浩荡。它们在打量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小声地讨论。它们可能不明白我为

无关风月 | 年龄是用来超越的

有人说,人老了之后,学会忘记年龄,就会变得年轻—纯粹是瞎扯,自欺欺人可以,但不能动真格的。人上了岁数,身体的每一个零件就像隐居了几十年的朋友一样,开始逐渐走向“前台”,隔三岔五地与你“促膝长谈”,谈这

无关风月 | 有些经验,听听就好

成功经验都是有保质期的十几年前,我刚刚步入销售行业。在参加新员工培训时,一位金牌业务大哥上台分享经验。他首先讲了一堆做人的道理,然后说自己的秘诀是能喝酒。当轮到我们开始做业务时,才发现这招根本用不上。

百家杂谈 | 爱的五线谱

草蛉是一种常见的昆虫,虽然我很少见到它。这样说看似矛盾,但我有证据。比如这个季节,蝈蝈和蛐蛐很多,傍晚离开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嘈杂,来到野外的草丛边,安静之后就会听到清脆而持续的蝈蝈声和蛐蛐声,可是让

百家杂谈 | 风眠之地

一镇叫白宫镇,村叫阁公岭村,三面环山。山不高,就叫阁公岭。岭的对面是一条河,这条河是梅江的一条支流,叫白宫河。这条支流似乎是专为这个村而来的,在村前故意绕了一个半圆,游游荡荡,像一个自由无羁的赤子,又

百家杂谈 | 赶集

一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赶集,不但有热闹看,还有好东西吃。集市不在我们村,而是在我们村东4里外的公社所在地。严格意义上讲,我们村也有集市,但因为规模小,光顾的人便少,人们舍近求远,都去远处看热闹。即便不是

专栏 | 母爱这件湿棉袄

一我妈40岁那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好事是获得了高级教师的职称,坏事是和我爸离婚了。我爸收入一般,性格冷漠,无法为我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我只能跟着我妈生活。我妈呢,业务能力是真的过硬,多次被评为学校的先进

专栏 | 仇一凡

一仇一凡是搞泥塑的,是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发了“红本本”的民间艺术家。我们都叫他老仇。对于“民间艺术家”这个称号,老仇有个人意见。在一次群艺馆的聚餐中,老仇喝多了,拉着邻座的我掰扯:“咦,艺术家就艺术家嘛

专栏 | 搬家记:世上无难事,只要舍得扔

几天前,我干了一件大事—搬家。我花了5天时间打包,用一整天搬,又花了5天收拾,共用11天,让我筋疲力尽,感慨万千。这当然不是我第一次搬家。结婚前,我在北京租过两次房。结婚后,我搬到五环外;过了几年又搬

专栏 | 萤火虫

有一回,我写山里的月亮时写到了萤火虫:“一伸手就能抓几只,顺手从栅栏上摘一朵瓜花,将萤火虫放进去;再捉,再放进去。一朵瓜花亮起来了,呈橘黄色,甚至能看清上面的脉络。瓜的叶茎中间是空的,折一截叶茎,再放

文化瞭望 | 思想碎片

未来以一种悖论的形式面向青春时代的人们:一方面,恰恰在你一无所有时,掌握着最大的可能性,而当你捕捉到其中一种时,其余的可能性便向你关闭了;另一方面,看起来纷繁复杂的各色人生,最后都会有类似的痛苦和厌倦

文化瞭望 | 笑话

笑话有一家新开的饭店,门口屏风上写了4个大字—客如云来。晚上饭店打烊时,老板问服务员:“今天的生意怎么样?”服务员指了指屏风,回答道:“万里无云。”大学时,某女生宿舍中有个女生特别胆小。某天,其他室友

文化瞭望 | 金色河流

金色河流鲁 敏著类型:小说译林出版社2022年3月作家鲁敏以局内人的身份观照时代,以在场者的视角描摹此时,写就了《金色河流》这样一部关于经历改革开放那一代人的时代之书。小说以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民企小老

文化瞭望 | 隐入尘烟

特别推荐:隐入尘烟编剧/导演:李睿珺主演:武仁林 海 清在中国商业电影突飞猛进的当下,执着于在大银幕上拓展西北农村影像表达的李睿几乎是一个异数,新作《隐入尘烟》通过一对被社会抛弃的边缘男女的爱情故事,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