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办好学前教育”,把实现“幼有所育”作为“七有”民生问题之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的要求。广东认真贯彻中央决
A | 速览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5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A | 数说 【2.4亿】5月17日,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发布会上介绍,中国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
A | 2022年全省深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视频会召开 5月13日,省教育厅组织召开2022年全省深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视频会。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璧亮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充分肯定了2021年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
A | 2022年全省学生资助工作视频会召开 5月17日,省教育厅召开2022年全省学生资助工作视频会。会议总结2021年学生资助工作,分析目前全省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部署2022年学生资助工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蔡文雅出席会议并讲话。
A | 佛山顺德举行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 5月23日,2022年佛山市顺德区中小学“卓越课堂·走进镇街”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大良·容桂联合教研专场)开幕仪式举行。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李翠芬、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余逸、大良街道宣文体旅游办教
A | 扩容提质: 广东奋力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办好学前教育”,把实现“幼有所育”作为“七有”民生问题之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的要求。广东认真贯彻中央决
A | 线上线下结合,省级名师送教下乡 5月16日,2022年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学员走进乡村教育活动暨“云送教”活动启动。500余名学员走进6个地市11个乡村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示范活动,并与乡村教师、校长结成“师徒
A | “五老”真人书:架起童心向党的桥梁 2021年11月3日,广东广雅中学关工委主任林良驹为广雅学子做“革命策源,气势如虹——百年广雅人的红色基因”主题报告。他将校史文脉融入中国近现代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中,带着全校学生回顾了老一辈广雅人的峥
A | 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个子小小,笑容甜美可爱,这是梁丹给人的第一印象。2017年6月,她从肇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通过事业招聘考试,入职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以下简称“育才二院”)。短短几年,她是如何从全省的优秀青年教师
A | 萌教育:让成长与自然对话 钱敏霞, 珠海市金湾区李兆南纪念小学校长,广东省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市、区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曾获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珠海市先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英语口语竞赛优秀辅导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和参
A | 广州花都: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策划语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必然取向。随着区域经济的高速高质发展,广州市花都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2016年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复检的基础上,着力深化改革
A | 李元:构建花都教育发展新格局 “十四五”期间,花都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思路是什么?花都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临怎样的新挑战?花都将如何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本刊记者专访了花都区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
A | 研训一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研和训是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花都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深入调研、整体设计、上下联动,多措并举推进教师培训体系建设,有效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基
A | 以教师队伍建设支撑教育发展的三重思维 近年来,花都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问题,坚持“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抓手,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创新,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
B | “大作业·深学习”研究成果选登(三)支架助力:指向思维培育的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思维能力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作业设计应该指向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思维培育。思维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现有的发展水平走向可能的发展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幅度即为“最近发展区”。学习
B | 基于“大作业观”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课例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应丰富教学方式,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 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
B | 基于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社会参与型”教学与作业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的重要承载,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社会参与层面“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素养,也发挥着直接的作用。笔者以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课时《
B | “双减”背景下的生物学特色作业设计例谈 作业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活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
B | 岭南民歌在广州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岭南音乐作为岭南文化的有声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珍贵的艺术瑰宝。岭南传统音乐的文化资源,覆盖面及其内涵外延都很广,包含了汉族的广府民歌、潮汕民歌、客家民歌和少数民族的瑶族民歌、壮族民歌、畲族民歌
B | 区域教学质量增值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结果性评价关注的是终点质量监测结果,是静态指标,因学校的生源质量、师资水平及其办学资源的差异而存在差异性,无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进步程度和学校的发展程度,容易让没有生源优势的学校产生挫折感甚至丧失信心。
B | 以乡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目前,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已得到高度重视,如火如荼
B | 构建学科课堂模型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思考 “学科课堂模型”是有别于“教学模式”的一个概念,着重于提炼学科课堂的关键要素,尤其是“目标、思维、技能”三大要素。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达到“目标可达、思维可视、技能可练”的要求,构建课堂的基本模型
B | 用班报打开微日记写作大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分别提出了“乐于表达,愿意与别人分享写作的快乐”和“懂得写作是为了自己表达和与人沟通”的要求。课程标准的要求看似不高。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甚至教师常常把写
B | 以图形化编程开展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 计算思维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21世纪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应提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随着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新一
B | 数学教学也可以是阅读的教学 阅读是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知律、明理、怡情、润心的过程,是陪着学生发现、思考、享受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阅读并非是语文教学的“专利”——处处皆可阅读,科科皆是阅读教学。近
B |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策略 以读促写是利用阅读为写作提供素材,结合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读写结合优势的一种写作模式。学生通过阅读,促进多词语块的积累,丰富语言表达,掌握语篇模式和建构篇章能力。这要求教师将读写结合起来,以阅读
B |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文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英语文学教学是培养英语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黄远振,2019)。我校的高中英语文学校本课程基于新课标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多维思维品质的有效形成,并融合学校的百年“书院
B | 以绘本为载体,深化小学思政教育实践理路 绘本蕴含丰富的育人元素,语言简洁、生动、有趣,深受读者喜爱。近年来,我校借助绘本这一载体,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展特色育人活动、组织亲子共读等途径深入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B |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提问 物理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悟透物理概念、定理等,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问教学的开展,能够以合适的提问内容、多样的提问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知识学习与
B | 区域性党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1年初,为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教育部向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印发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准指导革命传统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区域性党史资源的应用有利
B |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化学反应与电能”教学实践 课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
B | 基于乐昌户昌山古村落的初中美术课程开发实践 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地方课程的重要内容。作为美术教师,应有效开发、利用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发挥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优势,带领学生到现场参观,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古村建筑群落,让学生参
B | 信息技术支持下客家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探索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艺术课程提出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是撬动美术课程改革的有力杠杆之一。从信息化视角观察发现,中小美术课堂教学存在几点常见问题:(1)部分教师过
C | “馆校共建”校本研学课程建构的探索 校本课程是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基于本校的办学目标和课程资源情况,为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自主开发实施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现办学理念,凸显办学特色。惠州市华侨中学围绕“雅
C | 山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学校定位思考 当前,生源流失给山区学校发展带来了压力,亟需学校提升形象,提高办学品位,培植学校品牌,对学校定位进行科学思考,正确掌握学校定位原理与方法。一、理解学校定位要兼顾多层思考学校定位要进行多层面思考,从学校
C | 丰富品质教育内涵 探寻减负提质路径 东莞市南城中心小学是东莞市首批“品质课堂实验学校”。“双减”政策出台后, 学校深入推进品质教育,开展了“双减”之下“品质+”的“春风”行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自信乐观,个性出彩”阳光少年。学校针
C | 用“增与减”的辩证法解密“双减”新效能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要想保证学校减负不减质,就应该在做好“双减”这道教育的减法题的同时,在学校管理中创新地做好加法题,在处理减与增之间的“辩证法”中,守正创新。一、课程创优:增内涵,减功利只有让好
C | 养正教育的内涵界定与建构 “养正”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一直是重要的符号象征,无论是对于文化,还是对于教育而言,都有着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一、养正教育的内涵界定“养正”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彖上》:“蒙以养正,圣功也。”其大意为
C | 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很多家务劳动已被机器代替,导致孩子劳动机会少、劳动时间严重不足。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和城区劳动基地的缺乏,成为制约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一对矛盾。因地制宜地
C | 依托科研推动学科特色建设 教育科研是教育工作者在一定理论的指引下,对教育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中找出规律和本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行为。“科研兴校”“科研兴教”被实践证明是教育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红线串
C | 撬动学生的心灵需要合适的“支点”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形态等影响,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日益复杂,难度不断增大。班主任要学会协调学生、教师、家长的关系,寻找合适的“支点”,撬动学生的心灵。一刚接手班级时,我发现班里一个坐在最后的小男生总是
C | 四步缓解学生学习焦虑 一天,我收到小婷妈妈发来的信息:“老师,您好!有件事想与您倾诉一下,小婷无论有多少作业,晚上六点半开始做,接近十二点才睡。强迫关灯后,她也会失眠,有时候还会在早上五点多起床写作业。我讲过她好几次,还是
C | 筑好家校桥,架起守护伞 家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更是我们栖息与停靠的港湾。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所有的行为与习惯,都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要想切实架起护卫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保护伞,就必须筑造好家校沟通的桥梁。作为初一(
C | 一场意义非凡的篮球赛 一年一度的校园运动会即将拉开帷幕,与往年一样,各个年级的团队项目是重头戏,我们六年级的项目是篮球联赛。面对篮球联赛,学生们的士气有些低迷。体育委员小李说:“我们班太差了,是不可能赢的,绝对不可能,这辈
C | 阳光心态,我可以 一、学情分析我国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提到,随着年级的增长,抑郁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40%,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
C | 将音乐与梦想带到鸽子花开的地方 纳雍县四季分明,大山环绕,民风淳朴,一切都那么质朴,等着我们去开拓。在这里,有一种独有的洁白色花朵,每当春天就会开得漫山遍野,由于它外形远看像鸽子,故得名鸽子花。2020年8月,我与广州市天河区的5位
C |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主题研学实践设计与思考 随着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和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研学旅行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作用愈发突出,但实际操作层面上“重游轻学”、学生学习自主性弱化、研学成果评价单一等问题,依旧制约其发挥应有的育人价值
C | 中小学生课后学习回归学校不能是高价回归 确保基础教育公平是教育整体发展公平乃至社会整体发展公平的必要前提。针对多年来校外培训对基础教育公平的损害,《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学校
C | 师生相融,教学相长 都说夫妻在一起时间长了,会越来越像,从长相到脾性。其实,老师和学生也是如此。我常常觉得,相处久了,学生越来越像我,我也越来越像学生。早读、午读,我从不当监工,而是悄悄捧起一本书,穿梭在学生之间,和他们
C | 摆渡人 我喜欢用“摆渡人”来形容教师这个职业。如果把学习比作书海荡舟,那么,教师应该是那个“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摆渡人。学生就是那一船来自四面八方,样貌不一,性格各异,禀赋不同的船客。师生的目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