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育科研2023年第1期

教育·教育科研

教育·教育科研2023年第1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综合视线》(上旬刊)以发布教育行业的各类新闻为重点,积极推广各地教育部门改革经验及优秀成果,努力挖掘教育一线先进单位和个人,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以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为己任,服务于全国教育一线的各级领导、校长、教师及海外关心中国教育发展的各界人士。

目录

卷首语 | 为温暖教育提供温暖的环境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首先需要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追随意愿,因教师的教育魅力而让其产生愿意与教师、与教育教学活动亲近的温暖感。我曾与华东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谈论到类似话题,当我让他讲

于漪研究 | 于漪:一个永远建设的人

2011年,上海市教育界举办了于漪老师从教60周年庆祝活动。那时,我们对她的定位是教师。但在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于漪老师的人生历程,审视她的整个教育生涯,仍然难以给她作出明确的身份界定。我们可以称她为

学术前沿 |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教育数字化研究

随着5G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教育数字化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变革时期。2021年,以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为重要标志,全国教育数字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促进教育均

学术前沿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挫折教育

一、引言在目前的家庭中,孩子普遍处于中心地位。现在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缺乏磨炼和锻炼。在遇到难题、成绩不理想、受到批评时,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有限,在学校或家庭中一旦面对失败、挫折

校长论坛 | 厚植劳动情怀 培育劳动达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

校长论坛 | “好玩”的课程“阳光”地成长

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课程开发要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课程实施要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课程评

教学研究 | 打造“七彩田园”课程 成就幸福童年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建设作为落实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正成为学校变革的关键所在。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以下简称“田园外小”)1997年独立办学,经过二十余载的不懈努

教学研究 | 戏剧与德育审美化育人的实践研究

戏剧是融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活动等为一体来传播真、善、美的德育载体。利用跨学科式的、多维度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开发多渠道的课程教育与展示方式,从中挖掘德育审美化育人的显性和隐性功能,让学生在积淀

教学研究 | 以语文学科为载体 培植学生家国情怀

以语文学科为载体,积极探究具有可操作性且适合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爱国主义教育,与家长联手共育,从引导、浸润、感受、渗透、表达、深化六方面层层推进,逐步培育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

教学研究 | 聚焦单元语文要素 加强单元整体设计

语文要素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抓手,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历、发展核心素养的载体。在单元整体设计中,教师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规划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单元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思

教学研究 | 把握教学新动向 挖掘素描教材新体系

素描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其从设计学科诞生之初至现在都是最重要的设计基础课程之一。它是记录和收集形象资料、表现设计意图的重要方式,可以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对美感和形式的敏感度、感受力

教学研究 | 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让语文课堂向阳而生

一、缘起“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要求校内教育做“加法”,向课堂要效率,全面加强作业管理,如低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笔者学校被选为上海市教委启动的“教考关系背景下学校作业体系建构与实施研究”项目试点

教学研究 | 高中英语跨文化授课话语形态优化模式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存在授课话语形态关键问题,英语教学授课话语现状并不理想,“英语对话”教师语量高于学生,“激励=要求”授课话语过于强势,均对学生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产生阻力。鉴于此,有必要深入探讨

教学研究 | 抓好体育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事实上,体育给个体、给社会、给世界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和积极作用,早已超越了体育本身。无论是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坚强的意志、健全的品格,还是各类体育比赛

课例研究 | 重复游戏里的精彩

孩子们把沙水区的“南瓜”和一个支架连接在一起,希望把水全部引到“南瓜”里,于是就有了下面重复倒水、引水的游戏。第一天游戏1.水无法引入“南瓜”怎么办“南瓜”和管道连接了起来后(如图1所示),晨晨用容器

课例研究 | 《宿建德江》课例研究报告

【理论思考】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名篇,以精练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既有高度的概括性,又有丰富的想象力。对古诗词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理解诗句

课例研究 | 以《咏雪》为例探究魏晋名士的人生乐事

【理论思考】启良中学从2017学年起,依托课例研究系统性、综合性地关注学生心智发育质量及水平。我们通过起始心理测试数据发现学生在思维能力上总体表现出洞察力薄弱的问题。这提醒我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

课例研究 | 感悟式的深度学习

一、设计依据(一)课标依据《课程标准》提到:中学生可利用字典或语文教材中的字词注释来预习古诗或文言文,理解文言课本中的深层思想内涵,形成一定的文化积淀。联系实际,古为今用,最终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课堂教学 | 浅论诗歌教学中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中国是“诗的国度”,解读诗词有助于我们了解并传承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进而提升文学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但因为诗词语言凝练,学生本身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再加上受考试应试训练的影响,学生对诗词学习缺乏兴

课堂教学 | 聚焦时事·选点钻探·启发导引

写作能力是高中生的必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文规定:“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语文实践”囊括教与学的一切课内课

课堂教学 | 协商式家园合作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研究

一、案例背景《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修订稿)》中指出:培育幼儿的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独立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面对新的学习与生活的情景时的心理适应能力等,

课堂教学 | 基于课程标准 优化教学设计

2022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与时俱进,

课堂教学 | 班本戏剧“摹声貌”,演出智慧“绘本剧”

教师要做先行者,通过戏剧故事书、杂志、网络等不同渠道及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捕捉其教育价值,整理出适合幼儿的戏剧本。在绘本阅读中,发现绘本和戏剧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通过培养和发展幼儿对绘本故事表演的

课堂教学 | 巧用课下注释 走向深度学习

郭华教授认为:“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是简单的陈述性知识,而是通过努力去获

课堂教学 | 可视化教学:多元表征下的学生思维发展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双减”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

课堂教学 | 以活动为抓手的整本书阅读实施策略

一、整本书阅读之困惑2016年9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正式启用,提出“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正式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课外阅读包括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强调单篇阅

课堂教学 | 探索单元作业设计的可视化技术路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调查表明,作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