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2023年第11期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2023年第11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学刊物。旨在提高中学历史教师思想、业务和中学历史教学水平,为史学专业工作者服务。并适应应届高中毕业生和成年人参加全国统考复习的需要,发表有关辅导复习资料和指导文章。

目录

教学研讨 | 归纳—演绎法与中学历史核心素养培养

当前的中学历史学科,逐渐形成“历史专题”与“历史模块”的教学内容形式。学习这些历史知识内容时,通过充分应用归纳法与演绎法,可让学生将“学习、思考、实践”进行融合,真正地实现“教、学、思、做”合一的历史

教学研讨 | 提炼·对比·体验:落实历史解释素养的策略

历史解释是思维和能力要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当前教育状态下,学生缺少科学怀疑态度、人文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逻辑,导致历史解释存在定势、机械、浅层等问题。历史解释作为外来名词有多种不同定义,

教学研讨 | 基于马扎诺分类法的深度教学策略研究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历史教学不仅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师改变教学中的惯常思维和课堂方式。然而,当下的历史教学“形式化”“浅表化

教学研讨 | 《帝鉴图说》启示的学习中心叙事课堂构建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言:没有叙事,就没有历史学。位居“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素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灵活地运用书信、对话体等叙事技巧创作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教学研讨 | 辨别作者意图 促进历史解释

一、“辨别作者意图”路径阐述从历史学中史料的维度来看,无论是人为书写的文字史料还是口耳相传的口述史料,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意图。《新课标》还列有图像史料和音像史料,诸如绘画、雕塑、照片、录音、纪录片等

教学研讨 | “教学评”视域下追求理解的教学反思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课的新课标要求是:“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1]其实,“了解”层次的内容可以通过设

教学研讨 | 孔子“六艺”与申叔时“九艺”

《国语·楚语上》记载了春秋时期申叔时提出的教育楚太子的九门功课(即春秋、世、诗、礼、乐、令、语、故志、训典,为论述方便计,下文简称“九艺”),而《庄子》《礼记》等文献提到孔子以“六艺”(诗、书、礼、乐

教学研讨 | 如何在常态课堂进行跨学科学习整合与渗透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跨学科主题学习列为课程内容中的关键一章,各地教师积极回应教育热点,探索出许多可借鉴的经验,也在理想和现实的交锋中生发出一些困惑:如,跨学科学习需遵循怎样的规律

教学研讨 | 把握单元整体设计,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使用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套路,经过一番拼凑,组合成貌似完整的历史表述。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说,这样做是高效的。但是对于培养历史核心素养来说却是背道而驰的。教学怎样才能实现从

教学研讨 | 基于历史解释培育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

服装是一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是一个民族最鲜明的文化标识。服装的变化不仅是艺术发展的体现,更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服装的变迁,借助跨学科知识,拓展史料充实历史课堂,可以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感受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