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2022年第3期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2022年第3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学刊物。旨在提高中学历史教师思想、业务和中学历史教学水平,为史学专业工作者服务。并适应应届高中毕业生和成年人参加全国统考复习的需要,发表有关辅导复习资料和指导文章。

目录

学术茶座 | 个体故事如何融入全球脉络?

“短促的生活,只是出于偶然才有机会留在书本或文献中”,福柯(Michel Foucault)早年名作《无名者的生活》以此强调,研究者应努力开掘历史记载中的“卑微者”“无名者”以及“那些毫无荣耀可言的人

教师发展 | 历史课堂:教师表现欲与学生获得感

揆诸“百度”和“知网”,没有任何有关“教师表现欲”的成果,关于“学生获得感”和“表现欲”的研究成果却颇多。由此可见,我们对“学生获得感”的研究缺少关注一个重要研究变量——教师表现欲。“教师表现欲”是业

教学研讨 | 三问三学:阶梯式问题链引领深度学习

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历史教学应使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尤其是历史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并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1]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设问

教学研讨 | 基于传世文献的历史解释

传世文献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在世间能够看到的一切文字史料,相对于现代人的著述,其不加入现代作者的主观判断,可以保持旧时代原貌,因此客观准确,更适合作为历史解释的依据。《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是统编版

教学研讨 | 深度学习视阈下学生历史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深度学习强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是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深度学习也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基本途径,须知素养是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获得的。历史教学的价值在

教学研讨 | 运用考古材料解读早期中华文明史

考古学是主要根据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其社会的状况,并进而解析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规律的一门科学。[1]在史前史研究中,考古材料对建

教学研讨 | 基于单元意识的高中历史教学

本文旨在探索单元意识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单元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内容结构载体,更是核心素养习得的过程方法载体。单元意识即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性的学科知识建构和核心素养培育规划,该单元下的每一课都应是这

教学研讨 | 高中历史跨学科教学的原则及实施策略

目前,跨学科研究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讨论的热点话题。何谓“跨学科研究”?我国政法大学柯华庆教授认为:跨学科研究是指研究者跨越两个或者多个学科的研究,“跨学科”是一种行为。[

教学研讨 | 两幅欧洲图,窥探半世纪

历史时空观念的本质是“变化”,历史中的人和事都处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之中。现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初高中的教材所强调的时序性,体现着时间的变化 而存在于课本当中的历史地图,则承载着历史事件的空间变化。虽然

教学研讨 | 如果我穿越回明朝

作为一项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导向、以教师为引导的创新启发式教育,“项目化学习”已成为上海重点推行、普遍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参与学术严谨的项目,学生会在收获深度知识的同时掌握21世纪的成功素养:

教学研讨 | 认知负荷理论下的初高中历史教材衔接

目前,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由于部编版教材一改以前专题史的编写方式,回归通史的编写逻辑,这就给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衔接带来了新的问题。在旧教材的教学中,由于初中是通史,高中是专题史,二者区

教学研讨 | 提升“史料实证”素养 深化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是一门以真实性为导向、重证据的人文社会学科,为人们展现了过去存在过的人和发生过的事。而这些“过去”真实性如何呢?需要人们去探索、分析、分辨。初中生刚刚接触历史这一新学科,历史素养尚且不足,历史基本

教学研讨 | 从康熙的抱怨着手进行深入式历史解释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7页,在导言部分给出了一段材料:1718年,年过六旬的清朝康熙帝在谈话中抱怨说“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尔即踣(bó)毙,必有更换者。惟从旁

教学研讨 | 历史课魂在于有“根”

中学历史教学应密切关注教学之根,根在核心素养、学生实际、历史课堂、教改动态、文化资源、社会资源。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横向整合历史教学资源,纵向推进课堂教学目标任务,为学生的成长培根

教学研讨 | 聚焦主干知识,解决关键问题

转眼新教材在浙江省实行已有一年多,广大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遇到了各种新问题、新困境,尤其是“内容多课时少”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仍十分突出,更有一线教师直言:“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根本上不完”

教学研讨 | 探寻·锻造·实践

“‘主题式教学’是指教师围绕一个或者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1]“对应主题”式教学则是对应一个结构化的主题来设置的课程结构并予以实践,以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和培养其历史学科素

学业评价 | 基于史料相对性的考试命题思路

基于史料实证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常提及三组史料类型——“真史料”和“伪史料”、“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无意史料”和“有意史料”,意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辩证思考能力。遗憾的是,在解释和分析这些

学生学史 | “以学生为本”的主题教学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1]但在实际教学中,面对《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