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讨 | 学科融合视域下高中历史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作业一般是指学校教师为检测学生是否完成学习任务,以及巩固、提升学习内容而布置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指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
教学研讨 | 关键能力视域下“问题为本”学习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1]《意见》将其概括为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
教学研讨 | 历史课堂的丰富、思辨与升华 人类社会的演进,无法摆脱“医学化”的过程。这些认知,往往被我们忽略。伴随着“生命史学”研究走入史学家的视野,学术成果层出不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的教授不是教学的全部,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历史观
教学研讨 | 叙事与共情 叙事是历史学的学科本质与基本功能,现行中学历史教材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式的表述,使得生动具体的史实和故事被淡化和弱化,使学生无法充分感受历史鲜活的生命力。这就需要我们的历史课堂要有以“讲故事”为核心的历
教学研讨 |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学习中系统思维的重要性及培养 葛剑雄先生认为“历史研究的基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复原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探索以往的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1]。可见,研究历史以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离不开对历史事实的“复原”。怎样才能做到“复原
教学研讨 | 论有效问题链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价值 所谓“有效问题链”,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具体教学知识或某个核心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教学逻辑关系而设计的一连串有效教学问题。一般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能够围绕一个历史主题解读材料 二是能够符合材料知
教学研讨 | 基于问题链的高阶思维培养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者认知能力,包括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1]是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必备能力。问题链教学即围绕教学重难点,以问题为起点,沿
教学研讨 | “名家史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从历史哲学的视角出发,历史学由对史实的客观表述和主观认识两部分组成。我们可以把国内外著名史家和学者对历史的主观认识,包括解释、评价等称之为“名家史论”。高中历史教师恰当地运用“名家史论”,可以引导学生
教学研讨 | 运用结构化思维,突破历史教学瓶颈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知识容量大、时间跨度广,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抓不住重点,理不清线索等问题,教学的片段化、零碎化等现象比较突出。如何突破教学瓶颈,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既完成教学进度,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研讨 | 以人叙事 历史叙事是历史解释的一种呈现方式,将人和事置于有意义的叙事结构中,通过历史细节以“人”的视角解释“事”的逻辑是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历史由个体或群体的人组成,“一个人未必能代表一个时代,但一个时代确实可
教学研讨 | 学生主位视角下的高中历史结构化教学研究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 “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1]的教学指引。以此为突破口,在高中历史教学领域涌现了一批以大
教学研讨 | 微项目式学习中的素养育人探索 新课改以来,针对传统教学弊端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层出不穷,项目式学习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项目式学习在西方历史悠久,在我国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笔者综合参考了国内外学术界对项目式学习的概念界定,对其做
教学研讨 | 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初探 2021年,国家对“双减”提出了明确要求,关于作业强调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开展作业设计研究,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主编制作业,布置分
教学研讨 | 初中历史学科创新作业设计 一、作业名称“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作业。二、作业对象七年级学生。三、设计思路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课程要求和学情,设计菜单式、个性化、大单元、跨学科、长周期的创新作业,实现作业分层
教学研讨 | 单元视阈下课堂教学的目标与落实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要“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1]。单
教学研讨 | 核心概念视域下的高中历史学习内容整合策略 大概念“属于观念的范畴”,从上位性程度来看,大概念下辖核心概念、关键概念等内容。[1]相较于大概念而言,核心概念更为具体,更加适宜师生在单课时的教与学中作为抓手。本文尝试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3
教学研讨 |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地 项目化学习是基于素养落地的教学实践。主张实现以讲授为中心的课堂向以探究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的转变。旨在通过核心问题驱动引领学生的思维路径,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项目分解、互助学习,增加团队合作
教学研讨 | 融合:历史学科深度教学的路径探索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在分析课程结构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为有效的整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主题教学、问题教学、深度教学、结构—
学业评价 | 大单元视角下初中历史专题复习方案的设计 核心素养自颁布之后一直都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
学业评价 | 基于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历史评价教学策略研究 “历史评价是主体对客体的属性能否满足其需要的一种判断,它是历史价值在人们主观活动中的一种反应”[1],历史评价也是历史解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历史教学和考试中几乎无处不在。选择正确、适宜、客观的评价
学业评价 | “教学评一体”视域下的高三历史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历史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2019年1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应考查的素质教育目标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
学业评价 | 2021年广东高考“历史情境试题”中的“江南” 历史情境试题是新课程下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2021广东卷第4题作为一道典型的历史情境试题,既有着浓郁的学术气息,又兼具历史核心素养的考察功能。一方面,以宋元鼎革之际的江南社会为考察对象。自南宋经济重心
学业评价 | 大主题引领下的核心概念在复习课中的运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强调:使学生通过对重点内容、核心概念、关键问题的理解,带动对整个学习专题的探讨和认识的深化。[1]由此可知高三专题复习必须高度重视核心概念的学习和运用,复习教学
学生学史 |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海洋叙事 一、历史教科书中的海洋内容现今,在中国大地上正发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变革。社会的演进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学科作为中学生接受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教育的重要课程,于学生素养发展有重要意
史海观澜 | 风云激荡,荣光耀世 《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著者:冈田英弘、神田信夫、松村润。一看到书名和作者,我就在想日本人心中的明清历史会是怎样的呢,他们会怎样来描写我们中国的这段历史呢?
史海观澜 | 广州外国语学校3C校本国际课程开发 中华文化内核课(Chinese Cultural Core),简称3C,3C承载着一众海归老师和前外交官的责任与使命,饱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和对未来的无限期许。它采用项目制学习的方法,融合了历史、文学、
史海观澜 | 运用乡土课程资源,助力山区学子成长 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是我国中南地区最早成立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少数民族乡土文化资源极其丰富。龙胜中学在推进历史新课程改革中,挖掘和利用当地丰富的少数民族乡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