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下人语 | 百年风华,数风流人物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100年了,成立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如今是全世界最大执政党。百年风华,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依旧年轻。历史是人写的。成就是人奋斗出来
评刊 | 好大学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评《南风窗》2021年第13期封面报道《好大学的样子》有两点让我觉得眼下探讨“好大学的样子”特别有现实意义。一个是眼下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放榜,考生们进入填报志愿阶段,他们需要在选大学、选专业和选城市的灵
评刊 | 来信 这个社会需要尽可能多的具有精英意识却没有精英身份的人,人的目光会受到自身所处位置的局限,仅靠有限的情报和主观的换位思考往往是不够的,这时候就需要倾听“下层精英”的声音,同样的认知层次下,位置不同产生的
媒体 | 黑客攻击轻而易举 黑客攻击轻而易举美 《新闻周刊》7月2日至9日去年年底,黑客利用“太阳风”软件入侵了美国联邦机构网络,其中还包括美国国家安全管理局。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网络入侵。1月,拜登上台,他承诺将加强国家网络安全
声音 | 声音 插图/茶茶如果我国疫苗接种率超过80%,就有机会把新冠疫情的危害降低到季节性流感的水平。—6月24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未来消除新冠疫情的可能性很小,接种疫苗实现目的不是为了消
封面报道 | 百年风华 再造中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为了救国、兴国、强国,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作出了无私奉献。中国人民拥护共产党,中国人民信赖共产党。唯有不忘初
封面报道 | 中国共产党:中国现代化的决定性力量 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的现代化,也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因为
封面报道 | 开天辟地大事变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但政党成立的思想准备,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党的早期领导人,大多也是从新文化运动以及由它蓄积力量推动的五四运动中进入
封面报道 | 血的教训:必须拿起枪杆子 1927年,湖北汉口,北伐的革命军沿着铁路线进发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社会背景,是中国精英终于认识到,不彻底扫除封建势力以及它背后的帝国主义势力,一切美好的理想都是空中楼阁。而要扫除它们,除了使用武力,没有
封面报道 | 革命的重生 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夹金山1934年2月,蒋介石调动4路大军、50万人以堡垒战术向着中央苏区推进,这就是第五次“围剿”。这时,红军的缔造者毛泽东已经被博古、李德剥夺了红军的军事指挥权,正在“靠
封面报道 | 未来命运对决的伏笔 1937年,太原会战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集团军第179旅将士们搭乘火车奔往前线历史波谲云诡,红军三大主力刚刚完成长征,不到两个月,就发生了西安事变。血迹未干,国共两党又走到了合作抗日的交汇路口。
封面报道 | 中国人站起来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欢呼之声爆发之前,得到了美国支持的蒋介石已经在行动,准备对共产党动手。毛泽东向全党发出警
封面报道 | 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志愿军队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历史的细部依然模糊,说不清金日成和李承晚的部队,究竟谁开了第一枪。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三八线上,爆发了战争。随后,美国拉来了另外1
封面报道 | 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 1953年,鞍钢机械总厂的革新能手王崇伦(右一)和工人们一起研究改进工具和生产的方法1960年8月16日,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在军乐团演奏的苏联乐曲《马刀舞曲》映衬下,周恩来总理在各桌间巡回,端着酒杯向
封面报道 | 袁隆平、杂交水稻与中国人的饭碗 1976年,袁隆平(右)与同事李必湖在观察杂交水稻生长情况在这片总人口超过14亿的土地上,很少有一个人的逝去会像袁隆平那样,引发如此广泛而强烈的哀思。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
封面报道 | 两弹一星,中国挺直腰杆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两弹一星近乎一段分水岭。此前的中国时刻遭受着来自美国的核威胁,掉落在日本广岛、长崎的核武器随时有可能掉落在中国人的头顶上。中华人民
封面报道 | 理想照耀下的“中国石油之光” 1965年,李四光在北京地质部研究所察看矿石标本曾有一个时代,一面沉浸在思想革命的沐浴与洗礼中,一面在科学技术的激流里开拓勇进。曾有那么一拨人,在孤独的黑夜中坚定求索,在民族苦难的阴霾下负重前行。科技
封面报道 | 小球推大球的外交破冰 1971年4月13日,中、美两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进行友谊比赛50年前那场中美“乒乓外交”,是一次体育和政治的联动,球队间的竞技舞台,意外萌发了推动当时地球上人口最多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美
封面报道 | 拨乱反正,思想破冰 1979年,山西,一群农民开着拖拉机奔驰在大路上,打出了“三中全会好”的标语1976年“四人帮”的倒台,只是“文革”的结束,而不是改革开放的开始。从“文革”结束到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一
封面报道 | 考察欧美,向世界开放 1991年4月,江苏无锡,小天鹅洗衣厂的职工在特大办公室里上班。这是改革开放后,向国外学习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后出现的最早一批大办公室历经十年“文革”的动荡后,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再次谋取与世界接
封面报道 | 从大逃港到大开放:特区的诞生 1992年,广东深圳,深南大道上的邓小平巨幅画像在诸多的历史讲述里,深圳是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符号出现的。从小渔村变为大都市,“深圳速度”令人惊叹,这一重要转折似乎也是顺畅的,可实际上,对外开放之路
封面报道 | “票证”退出生活 广州人爱吃鱼,1978年,广州河鲜杂鱼市场率先放开。图为1980年代初,广州中山五路上密密相挨的大排档计划经济,曾经是几代人的集体回忆。如今,它已经渐行渐远。这个变化是怎么发生的?票与证的日子王伟19
封面报道 | “探路”:跨越市场化转轨临界点 插图/丁得站在建党一百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之路迭经险阻和艰辛。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背后,是一系列充满胆识和魄力的结构性改革措施。经济改革的进程里,有“禁区”,有阻力,中国是如何
封面报道 | 超越“中心-边缘”体系 2017年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辞。这是第一阶段会议结束后,习近平同与会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步出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在
封面报道 | 更高水平开放,大国现代化的理性选择 2021年4月20日,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比亚迪展台前人潮涌动2020年,我国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数字依然让人感到鼓舞。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8.3%。这一
封面报道 | 中国何以打破“亨廷顿悖论” 插图/丁得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有两句非常流行的话,第一句话是“国家间最重要的区别是管治的程度,而不是政府的形式”,第二句话是“不是所有的好事情都会一起到来”。其中第二句话也被称作“亨廷顿悖论”,
封面报道 | 中国棉花的可持续之旅 棉花无处不在,是个并不让人如何惊艳的作物。但它柔软、纯洁的天然纤维使它有一个饱满的自我,更使它成为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棉花的规模种植在中国已有几百年历史,尤其是好的棉花意味着高附加价值。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