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边笔记 | 送别恩师费秉勋先生 在费老师病重后,作为他的学生,就一直压抑,慌乱,难受和悲痛,哀叹世事之无常,生命之短促。费老师是我作品发表在刊物上的第一个编辑,他的发现和鼓励,使我从此走在了文学写作的路上。几十年来,我们的感情深厚,
特别推荐 | 记黄河晋陕大峡谷 别的江河,就是某某江、某某河,黄河却称之为天下黄河。它诞生在巴颜喀拉山下,少年游荡于青藏寒地,而当知道了遥远的东南有大海,便掉头大行,经过了黄土高原,这就是晋陕大峡谷。大峡谷从府谷县的河口镇起,到河津
特别推荐 | 八十年代野中记忆 野中,是安徽潜山野寨中学的简称。从野寨中学出来的孩子,习惯这么称呼自己的母校。今年是野中建校八十周年——八十年前,因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建。野中的深厚,我虽有些微体会,却无力道出。我在天津生活了三十多年
短篇散文 | 信仰从未断裂 桥山之碑我拜谒过好多次桥山了,每次面对漫山遍野的千年古柏便会心生敬慕,总要在轩辕庙前请上三炷高香,在油缸前点燃了,恭恭敬敬插进香炉,向人文始祖深深地鞠躬致敬。这次我登上了汉武仙台,望着那郁郁葱葱的桥山
短篇散文 | 脱口而出的句子 远  行无数时间和意志像浓热的季节一般被折叠起来。你骑着狼的外衣飞行。这黎明的风口没有秘密,你没有思念和怨恨。鸟鸣声微弱不可闻。“这都是旧事了,你自当从昨日远行至今,因此元气淋漓。无数消逝都与
短篇散文 | 直起腰来 邻  居楼上住着一家三口,一对夫妻,一个儿子。他们常常不分昼夜地争吵,互相嘶吼。听起来,父亲是被孤立的一方,令人同情,但他每次爆发出的那种几欲使楼板倒塌的吼叫,也让我对他心生厌恶。这一年断断续
短篇散文 | 汉口江滩印象 你在初冬的季节里慢慢展开,几分寂寥,几分从容,也有几分无奈。夏日的喧闹渐行渐远,昼夜的温差反映着天地的寒凉,一切,所有的一切,世间浮躁的一切,都如潮水般慢慢退去。依着江水的曲折,于是你也就有了江水的身
短篇散文 | 秋风抚我弹琵琶 悠悠张坝农历辛丑年九月十一日清晨,陇南市文联、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部分顾问和会员赴张坝古村落考察,大家走在琵琶镇古村张坝的石板坡路上。之前初进张坝一段路,过水泥桥,踏鹅卵石,四辆载我们的小车在摩擦颠簸
短篇散文 | 忧伤的歌喉 “每个人都想明白,谁是自己生命不该错过的真爱”,这是张学友在《如果·爱》这首歌中发出的灵魂拷问,这真是个至难解答的问题,特别是当人跋涉过悠长的岁月河流,经历过跌宕起伏的人生,一次次夜深人静辗转难眠的时
短篇散文 | 不安腿综合征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一直没能想明白,那个在长尾林鸮鸣叫的夜晚,“鸟人”到底去了哪里。那些轻而又轻的时间偷偷流逝,包容和上演着杂乱的故事。等日子长到足够让当事人回首往事时,我看见过往的棱镜折射出希微的
短篇散文 | 西来青鸟东飞去 黄  雀说到爱心,大凡指人,其实鸟的爱心更见感人。一日清晨,我出门打扫前院卫生。忽然发现地上有一滩血污,近前一看,竟是一只摔死的雏鸟。透明的粉肤似乎能看见器脏,显然是刚刚出壳,仰窥,这才注意到
中篇散文 | 隐秀太湖 山川风气梦中总是有一群峨冠博带的古人。他们在水边痛哭高歌,在山间煮茶吟诗,在翠绿竹林里赏月听风,他们隐身于太湖岛屿,写出一篇篇璀璨诗句,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戴维·莫里说过,每块土地都有自己不可抹杀的故事
中篇散文 | 淇河 淇河的诗性几千年来依然兴旺不止,而诗人们则是其清澈的一面。一毋庸置疑,三千年来的淇河,就像一位抚今追昔的诗人,双手捻着胡须,伫立在太行山下,眺望远方……淇河在三千年之前是汹涌的,是浪漫的。放荡不羁的河
专栏 | 伏天了,来尝尝陕西的“饺子们” 好吃不过饺子、亲热莫过嫂子,这是陕西人诙谐幽默的一句半玩笑的话。细究起来,之所以这么说,一是饺子好吃、嫂子人好;二是饺子给人的感觉像嫂子,关怀、关心、关爱,温情、温暖、温馨。能够有这么一句俚语俗句,一
专栏 | 水边的幽光 在端午节见到银环蛇今天端午节。这些日子,天气变得极为不稳定:云涌如山,天气突然变得似乎很热,但又说不清到底是不是真热。不知道哪里来了一阵雨,漫天就起了黑云,过了一会儿,阳光又明晃晃地照下来,照着一天高
长篇散文·连载 | 师傅 莫应勋急中生智,一把取下棉帽,将剩余的十几坨红烧肉悉数倾入帽中,再往脑壳上一扣,摁紧。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极为麻利。旋即起立双腿一并,迸出个饱嗝。继而大呼:报告干部,吃完了!十八岁那年进城南机械厂做车
长篇散文·连载 | 赤脚走过的青春 在我们鄂东的乡下,能把初中读完的孩子并不多。多数只读了小学便辍学了。父母只要求孩子能认识几个字,算得了账。多数家庭因为穷或者希望孩子早点参加生产劳动,便不让子女再读下去了。所以,等我考上中学的那一年,
汉风·孔子学院散文专刊 | 大散文与创意写作、叙事学术 张 华  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出版《伯明翰文化学派领军人物述评》《生态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建构》《阅读哈佛》《全球伦理读本》《跨学科研究与跨文化诠释》《对外汉语:理论与实
汉风·孔子学院散文专刊 | 与自然共缠绵 上官文露 文学博士,作家,首届梁晓声青年文学奖获得者。曾任北京电视台等媒体记者、主持人。2015年开始创办文学及音乐类互联网电台“上官文露读书会”“阳光书签”“博文夜读”“那些歌儿”等节目,全网收听量
汉风·孔子学院散文专刊 | 迷上泰国签诗 杨美英 (Wikanda Chaninwongsiri),泰国人。本科毕业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硕士、博士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现为泰国维智教育集团(TWEG)总裁。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范畴中,“签诗”(也被
汉风·孔子学院散文专刊 | 倪瓒:只傍清水不染尘(上) 倪瓒在元四家中是个另类,少时名倪珽,字泰宇,别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世人多称之为倪云林。倪瓒生于无锡富豪之家,才华学识俱佳,在当时就享有文名,但却以性格怪诞著称,行为似有洁癖,事事皆分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