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松弛感 最近网上在热议“松弛感”,起因是一位旅客发布了自己在机场的见闻。同航班有个孩子因为身份证过期不能登机,妈妈决定和孩子一起回家,留其他家庭成员继续完成既定的旅行计划。由于所有人的行李都登记在妈妈的机票上
特别关注 | 开学季不焦虑法则 策划执行 | 本刊编辑部 专家支持 | 曹慧(资深心理咨询师)| 策划人小语 |又到9月开学季,本应该开开心心地去上学,一些孩子却突然焦虑起来,表现出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
特别关注 | 三胞胎考入名校,“名字优秀,学习优秀,妈妈更优秀!” 绚烂七月,骄阳似火。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湖南衡阳的三胞胎兄弟振兴、振中和振华皆被名校录取,并因名字“振兴中华”的寓意而冲上热搜!很多人好奇:这么优秀的3个孩子,他们父母是怎么培养的呢?言传身教,自己的
特别关注 | “最美家庭孵化行动”: 给家庭注入“最美”催化剂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各地妇联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妇联优势,凝聚妇女力量,发挥妇女作用,在常规工作中求创新,在机遇和挑战中谋发展,成果丰硕,亮点频
家风 | 80万字《民情日记》,收藏一个村庄的喜乐悲愁 义务普法600余场,化解矛盾1500件,这对银发夫妻成了乡亲们的“守护神”。2022年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倪伯苍兴奋地说:“老伴,今天咱俩作为‘全国最美家庭’代表要登上央视荧屏了!这少不了你默默
家风 | 缓解教育焦虑,拥有静待花开的勇气 父母对孩子德性的滋养,需要拥有静待花开的勇气与守望花开的底气。近年来,“内卷”“鸡娃”“教育拼妈”等网络词汇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家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会的任何一点儿变动都会直接作用在每一个家庭中。例
人物 | 彭懿:天马行空的人生,从未改变的童心 人物名片:彭懿文学博士、“热闹派”童话代表作家、幻想小说家、图画书作家、儿童文学翻译家、儿童文学理论家、摄影家。著有《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等理论专著、《我捡到一条喷火龙》等长篇幻想小说、《妖怪山》等
人物 | 孙云晓:家庭教育的正道是创造美好生活 采访对象孙云晓,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主要教育著作有《习惯养成有方法》《解放孩子》《习惯决定孩子一生》《亲子关系—决定
真实故事 | “奇迹男孩”陈果毅: 父母给了我歌唱生命的勇气 如果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今年11岁的陈果毅,是全球唯一一个登上专业舞台唱歌的SMA Ⅱ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无数网友爱上他的歌声,称他为“奇迹男孩”。然而在这背后,是一对父母十
真实故事 | 跑腿小哥:生活在路上 本文中采访的两位跑腿小哥和一对跑腿夫妻,见证了与这座城市有关的许多故事,有悲伤,有感动,有无奈,更有喜悦与希望。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快递、外卖、闪送、跑腿等新需求催生出新行业,新行业渐
专栏 | 居必择邻,交必良友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谨慎交友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一次,墨子看到一个人在染丝,只见素丝染过青颜料后变成了青色,染过黄颜料后变成了黄色,于是,他感叹道:“染不可不慎也!”墨子并没有停留在染丝这个显而易见
专栏 | 提高心理弹性,让孩子压不垮打不倒 “有机教育”除了倡导养育孩子要“顺自然、适天时、符童性”外,还要培养儿童的抗逆力和稳适性,这就需要提升儿童身心健康的“鲁棒性”。“鲁棒性(robustness)”也叫强健性、弹性力,一般用来描述某个系
专栏 | 我有一只小羊羔 小红枣在学舞蹈的同时见缝插针拜同学为师,悄悄学会了葫芦丝。我的孩子,她有一颗多么好学又坚定的心啊!那个小小的黄葫芦,不知出自哪片泥土的养育,不知有多少清风抚摸过它、有多少雨露滋润过它。它一定开过很美的
专栏 | 兄弟姐妹怎么处?快来抄苏轼的作业 三孩时代来临,兄弟姐妹究竟要怎么相处?阿德勒和苏轼兄弟的成长经历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同胞相处,是最好的情商训练营奥地利著名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就出生于一个多子女家庭,他在7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他
专栏 | 有好家庭,才有好教育 家庭正常、健康地发展,是实现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教育”做出了狭义、操作性的定义,明确指出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
专栏 | 随年龄增长, 慢慢帮助孩子建立身体界限 每个性教育的课题,我们都要通过和孩子讨论来找到解决的办法,因为教育是因人而异的。每个孩子都经历着从出生开始的性发育和性探索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给予合适的性教育内容,如何用恰当的方
专栏 | 避开雷区,做个真正的聆听者 既有的价值观、竞争的感受以及经验主义是聆听中的大忌。通过前两期的分享,有读者反馈说,自己知道聆听很重要,也知道该听什么,可问题是孩子不愿意和自己说话,和伴侣之间的话也是越来越少,完全没有聆听的场景。也
专栏 | 父母教育观念不一致,孩子成了受害者 近几年,爸爸在育儿中的重要作用被大家关注。如何开启父亲的育儿功能,让家庭系统更平衡,培养孩子健康健全的人格,是家庭教育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2022年,本刊邀请育儿专家王中会教授,分析爸爸不参与育儿的
专栏 | 小小“干饭人”,人缘不会差 人之所以能够始终兴致勃勃地活着,往往是因为被无数微小的幸福包围着、温暖着。吃,就是那微小而易得的幸福。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他对吃有种执念。早上时间再赶,他也一定要慢条斯理地把早餐吃完 如果午餐没吃
专栏 | 离婚时,能否要求一次性支付全部抚养费? 夫妻离婚时,获得孩子抚养权的一方,可以要求另一方一次性支付全部抚养费吗?林庸与李薇是高中同学。李薇爱说爱笑,朋友众多,像小太阳一般,而林庸内向寡言。两人就像冰与火,仿佛永远不会有交集。但高三时,老师让
亲子时光 | 放手让孩子做家务,培养成长软实力 爱孩子,就让他做点家务,劳动是更重要的学习。体验前情周末,闺蜜们聚在一起,没有像往常一样喝茶放松,而是七嘴八舌吐槽起自家放暑假在家的娃有多懒,越说越气愤。晚上,我把这件事当笑话讲给老公听,他若有所思地
亲子时光 | “心大”的父母能干的娃, 9岁小服装设计师养成记 放手,成就孩子的能干 鼓励,成就孩子的想象。这是凡爸凡妈的育儿经,也是一凡小设计师的幸运之处。近日,9岁女孩为妈妈改造衣服的视频走红网络。一件普通的黑白波点半身裙,女孩从下摆裁出一宽一窄两块长布条,一
亲子时光 | 两次怀孕,两种滋味 孕期是什么味道的?辛苦的,忧虑的,还是开心的?两次怀孕,两种滋味,相信有人能跟我产生共鸣。我是一个二孩妈妈,怀上二宝时距离生大宝已经有5年多的时间了。好多妈妈自嘲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这话真没错,怀大
亲子时光 | 这么做,聊学习也能母慈子孝 孩子上学后,家长最普遍的感受可能就是“不聊学习母慈子孝,一聊学习鸡飞狗跳”。不过,我是个例外……为了陪娃学习不伤身,我专门研究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差异。和学校不同,家庭是休闲放松的地方,家庭教育更方
亲子时光 | 嘘,我爸是个“耙耳朵” 前不久跟重庆籍同学说起我爸爸的趣事,她突然来了一句:“哈哈,你爸就是个十足的‘耙耳朵’!”“耙耳朵”是重庆方言,意思是“怕老婆的男人”。同学说得还真对。妈妈生下我后不久就没再上班了,从那以后到现在,爸
智囊团 | 运动员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202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4500多名中小学生调研后发现,运动员是少年儿童排序前三的偶像与榜样,运动员的精神和获奖经历,对他们具有积极的鼓舞作用。专家因此建议:学校在课堂上挖掘与体育有关的中国故
智囊团 | 一哭就抱是溺爱孩子吗 Q:我是一名95后新手爸爸,儿子不到一岁。在养育观念上,跟妻子、父母在很多方面都有分歧。我主张多抱孩子,特别是皮肤接触,这样能给孩子安全感,但妻子和老人认为不能惯着孩子,要少抱 孩子一哭,我就马上安抚
智囊团 | “怼天怼地”转学生 他怼完同学怼老师,认定所有人都在针对他,欺负他。这么偏激的想法是从哪儿来的呢?转学后,他对一切感到愤怒读小学六年级的佳明随父母工作调动转学,不到一个月,就成为班里最有辨识度的孩子。课间打水时,同学不小
智囊团 | 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怎么办? “种爱计划”是由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与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通过与留守儿童进行书信往来,提供精神陪伴,以及孩子们所需要的关于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及生活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及帮助。13
智囊团 | 想变成更好的父母,请丢掉这4个坏习惯 不只孩子有坏习惯需要改正,父母一些不良育儿习惯也需要打破,看看自己是不是踩了这几个“坑”?我们都想尽自己所能把孩子养育成心中最美好的样子。但育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个人都会犯错,都会做得不尽如人意,
喜乐生活 | 又爱又怕的隔代养育 作为隔代养育的主力,更要格外注意调适与女儿或儿媳之间的关系,以免亲情顾此失彼。当孩子成家生娃之后,许多中老年女性当起了年轻夫妻的无声后盾,她们先当孩子的母亲,再当孩子的孩子的“母亲”。我曾在热线电话中
喜乐生活 | 把好优生关,按时产检不能少 孕育健康聪慧的宝宝是每个家庭的热切期盼,但优生优育离不开孕前、孕期和产后健康管理,掌握科学正确的孕产知识是健康管理的基础。2022年,本刊邀请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马良坤,分享母婴健康管理知识,助
喜乐生活 | 一封写给小婚家的情书 《婚姻与家庭》有很多老朋友,也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多年来,收获了满满的爱与成长。未来,还将与每一个爱我们的人携手走过更长的岁月。亲爱的《婚姻与家庭》:展信佳!不知不觉,我与你结缘已经3年了。回想起最初的
喜乐生活 | 掌握10个要点,做好最艰巨的工作 本期带您一起读的书是《父母最艰巨的工作》。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种说法:任何工作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上岗,唯有父母不需要任何考试。虽然不需要考证,但做父母并不比从事任何其他工作轻松,甚至可以说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