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读2024年第7期

月读

月读2024年第7期

月刊 时政综合

简介

《月读》杂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

目录

学习用典 |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导言在一系列重要文章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常通过引经据典的方式,表达对于治国理政方方面面的深邃思考,给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巨大的精神鼓舞。本期开始,增设“学习用典”栏目,还原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场景,讲解

学习用典 |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一共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其中许多

典籍 | 《韩非子》: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之作

导言每年的12月31日,当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万众瞩目的新年贺词之时,背景书架上精心摆放的书籍,总是会引起广泛的社会讨论与学习热潮;而传统经典,在总书记的书架上,向来占据醒目的位置。总书记在公开场合发表

专题 | 艺:真善美统一的精神境界

“艺”,最早见于甲骨文,作。商代的甲骨文、金文中,“艺”字字形为跽跪的人双手捧持禾苗或树苗进行栽种。《说文》释:“埶,种也。”引申为技能、才艺,指精通、辅佐、成就某事的能力。儒家有“六艺”之说,为礼、

遗产 | 诸葛亮治理蜀国

三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时代,群雄逐鹿,英雄辈出,波澜壮阔,曾发生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有些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三国故事的广泛流传,与两部书有很大关系,首先是著名史学家陈寿撰写的《三国志

遗产 | 当紫禁城遇见凡尔赛宫:康熙宫廷的法国风景

17、18世纪的中国,经明清易代,迈入“康乾盛世”;西方的法国,也正迎来辉煌、强盛的黄金时代。清朝的康熙皇帝与法王路易十四怀着对彼此国度的强烈兴趣,开启了中法两国交往的大门,中华文明的包容品质与法兰西

经典 | 贞观君臣论安危之本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a。中书令温彦博曰b:“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c,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徵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d,谏者颇有忤旨e,此其所以

经典 |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厂。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解读】辛大是不止一次出现在孟浩然诗中的同乡好友。辛大本名辛谔,隐居在西山。这首

经典 |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a,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b,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似黄粱梦,辞丹凤

经典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编者注:应为民国十一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的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

专栏 | 选拔人才之道

所谓取之之道者何也?先王之取人也,必于乡党,必于庠序,使众人推其所谓贤能,书之以告于上而察之。诚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所谓察之者,非专用耳目之聪明,而听私于一人之口也。欲审知其德

专栏 | 创业多艰(下):曹操的发迹之路

多年以后,早已功成名就的丞相曹操,仍时常想到自己的创业经历。多少次险死还生,一次次火中取栗,方有如今之地位。若是对其他人而言,这不外乎是忆苦思甜;但对曹操来说,恐怕还有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喟叹。这位昔

名句精粹 | 富强

导言传统典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在治国理政、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诸多方面,对于当代的我们有着重要的启迪。带着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日常生活中关注的话题、学习讨论中涉及的议题,以主题环绕、古今结合的

典籍 | 《韩非子》: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之作

导言每年的12月31日,当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万众瞩目的新年贺词之时,背景书架上精心摆放的书籍,总是会引起广泛的社会讨论与学习热潮;而传统经典,在总书记的书架上,向来占据醒目的位置。总书记在公开场合发表

生活 | 《茶经》解读(三):茶具(一)

原文:籝,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按:现如今,茶艺师这个头衔已经过时了。茶人,成为了更加新潮的荣誉称号。想想也对,作诗有诗人,写词有词人,唱歌谱

汉字 | 说“舌”

“舌尖上的……”的流行,使人们一提起舌头,首先想到的是它辨别味道的作用,然而,从“舌”字古今意义的使用和发展来看,则更多的是着眼于它的形状和作为发音器官的功能。“舌”的甲骨文字形像舌头从口中吐出的样子

闲谈 | 懒人的凉风求索史

羽扇、麦扇、槟榔扇、福寿扇……清代人王廷鼎的《杖扇新录》中收录了十八种扇子,但它们都要靠人力摇动,手动风来、手停风住。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不必劳累筋骨也能时享凉风呢?从古至今的“懒人”们,为此做

闲谈 | 历史上为什么会有诸多“斩蛟”传说?

今年三月,电影《周处除三害》热映,让“周处除三害”这个典故更为人熟知。根据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的记录,所谓“三害”,指的是平时在乡里横行霸道的周处、义兴河中的大蛟,以及山上一头跛脚的老虎。乡民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