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原创版2024年第8期

读者·原创版

读者·原创版2024年第8期

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读者:原创版》杂志内容涉及社会、话题、职场、情感、人物、婚恋、美文、资讯等。内容形式新颖丰富、原创首发内容集粹,集报道、访谈、言论、评论、随笔、故事、散文、图片等多种形式与一体,与《读者》和时代精髓一脉相承,又散发着自己的独特气质。

目录

奋进 | 船儿弯弯入海港

一一入夏,父亲就忙起来了。生产队需要新独轮手推车,得他打造;漂在羊角畔港的破损渔船,需要他修补后才能上坞。父亲忙得不可开交。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新造的独轮手推车,初出茅庐便要去渔港卸货,那时主要是卸煤。

开卷 | 远方的风景

昨天在视频网站上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视频。视频拍摄者计划做一趟随机旅行,他在评论区网友推荐的地点中随机挑选了一个目的地—广西河池的一个小镇。他从上海出发,到达河池市,入住酒店,出门吃了一份螺蛳粉,然后和

特别报道 | 怀念植物

中国人对植物的感情,是刻在骨子里的。家乡,叫桑梓;父母,称为椿萱;兄弟,称为棠棣;对子孙后代最美好的祝福是“兰桂齐芳”;长亭外古道旁,要折柳送别……当我们回忆起某事、某地、某人,往往有草木的影子。人与

特别报道 | 花椒叶

一在乡下,花椒树不值钱。没有人正经栽种它,鸟雀们吃了花椒,鸟粪落在哪里,树苗就长在哪里。落在后院里,落在菜园里,落在后山的野草里,长一段时间,等到人们能够辨认出它的品种时,就会顺势把它圈起来,正式认领

特别报道 | 植物在歌唱

一我们盘腿坐在地垄上,任风把刘海撩起。母亲转身从地里薅下一段葱叶,掐去叶尖,把一端捏紧了,再用指甲从它一厘米处刮过去,被刮过的葱叶的绿色顿时变深。她将葱叶抿在唇边,轻轻吹起来,“嘟嘟”的声音便在田野上

心的对话 | 桐花犹在明月下

一静夜中,时而可听到花朵坠地的声音,那是一种类似少女捂嘴闷笑的“扑哧”声,听得此声,就知道“库房爷爷”种的泡桐花开始凋谢了。要想月下赏花,就得抓紧了。“库房爷爷”种的这株泡桐高至四楼的我家窗外,它的紫

心的对话 | 吃不完的豇豆

立秋没几天,我爸就开始拾掇他的菜园子,趁着天气好,种下秋天吃的菜。望着地上清理掉的豇豆架子,我内心一阵欢呼:这玩意儿终于拔了!吃了一夏天,我再也咽不下去哪怕一口了。豇豆,北方一些地区又叫它“豆橛子”,

城南旧事 | 永远自由,总是歌唱

一晓莙每次来我家找我时都哼着歌,人没到,清脆的歌声已经飘荡过来。晓莙叫上我一起走出家门,在菜地里采一朵油菜花戴在头上。路过大广播,她跟着广播大声唱呀唱,直到广播里的歌声听不清了,晓莙的歌声还很嘹亮。这

城南旧事 | 我的中学

一有事去了趟郫都区,路过我的中学西区的初中校园,还是老样子:橙蓝相间的主楼,红色的跑道,青黄的草坪。几个男孩正在篮球场上投篮,有人投进一个三分球,激动地吼了一声,其他人夸完他“牛啊”,也纷纷站到三分线

无关风月 | “刷脸”

有没有发现,当你用手机登录一些手机应用程序或者小程序时,系统会要求你做出眨眼、摇头等动作,屏幕也会快速变色、闪烁。这是为什么呢?面部识别技术在验证用户身份时,要求用户进行眨眼或其他动态动作,主要是为了

无关风月 | 海水稻

正在开花的海水稻因为常年为纪录片写解说词,很多时候,我足不出户就能领略来自中国各地的风物,里头不乏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就拿我们司空见惯的稻米来说,大家觉得大米应该就是米色的,一种被阳光染过的、介于驼色和

无关风月 | 微塑料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或颗粒,而更小尺寸的微塑料,如微米、纳米级的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它们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食物摄入微塑料可能存在于食物链中,尤其是通过污染的水源影响鱼类、

无关风月 | 人类为什么不吃肉食性动物

鸡、鸭、鹅,猪、牛、羊……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的餐桌上,往往出现的只有草食性或是杂食性动物的肉。真的如此吗?事实上,人类确实更倾向于消费草食性或杂食性动物的肉,而非肉食性动物的肉,这背后有多重原因。生

人在旅途 | 你今天真好看

一没有人夸过我好看,从小到大。我也听过太多次“你长得咋不像你妈妈”这样的话。我妈是大美女,后来又锻炼成了女强人,内外兼修,在每个年龄段都散发着不同的魅力。我爸也不差,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帅哥,却气质儒雅

笔端流云 | 少女的歌咏

一个叫库兰的哈萨克族女人坐在一棵树下,怀抱着冬不拉,为人们唱起一首又一首情歌。她已经老了,似乎走入人群便会像尘埃一样隐没。可是当她唱起《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便仿佛变回“歌声婉转如云霞”的少女,她向心爱

笔端流云 | 每个童年都有一条小河

一小时候,蝉在我家门前泡桐上开始嘶鸣时,酷暑就到了。我叫上妹妹,将杂物间的竹榻一张一张抬到小河里清洗。吾乡每家都会置办四五张竹榻,是酷夏时节用来在屋外乘凉的器具。大竹榻大人睡,宽三尺,长达六尺;小竹榻

百家杂谈 | “近视”

经常拍微距摄影,会觉得宏观世界太粗糙。例如我的皮肤,沟壑纵横,禁不住细看。倒是一些细小的地方,在微距镜头下“近视”,会呈现出异乎寻常的美丽。我曾看到朋友拍的蝴蝶翅膀上的一小块色斑,在几十张照片拼接之后

百家杂谈 | 道歉令他破碎

前些日子,看到一些令人心痛的社会新闻,心情不可名状,我联想到英国作家毛姆的短篇小说《蒙德拉哥勋爵》。毛姆一向擅长讲故事,在这篇短篇小说里,他选择了以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来展开这个故事。为什么是心理咨询师呢

百家杂谈 | 古人怎么表达爱意

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在精神文化上的分界,其中一点就是对爱情的浪漫化—盲婚哑嫁式的“功能式婚姻”被人们抛弃,尊重个人价值的“寻找灵魂伴侣”成为人们追求的主流。可当我们见惯了后世艺术家对古代人们爱情生活“现

百家杂谈 | 只有一件藏品的博物馆

“拭垢者”雕塑侧影位于亚得里亚海北部的克罗地亚洛希尼岛,仿佛一块被不断打磨的蓝色托帕石,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不可思议的蔚蓝。在寂静无人的深夜,它四周的海水清澈得可以一眼望穿,绸缎般丝滑的水面下,成群的

专栏 | 剪毛球

一20多年前,电脑尚未普及,报社有个岗位叫录入,负责把手写稿输入到电脑上,用的都是五笔输入法。我们报社那时就有录入室,其中有个录入员叫汤河。汤河打字时虎虎生风,键盘啪啪作响,笑声朗朗不绝,自带胸腔共鸣

专栏 | 驾着马车去旅行

“大漂亮”是一匹马。虎哥和虎娘决定带着它,驾着马车,从中国的北边走到南边。他们花费了近300天,从漠河到三亚,进行了一场1万多公里的旅行。在与“大漂亮”的朝夕相处里,两个人暂时告别了曾经的匆忙生活,认

专栏 | 神仙凉粉

曹丕给人写信说:“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自是消夏妙招,可那时我们没有甘瓜也没有朱李,不过,还是要吃些凉的。打一桶水,漏一些面鱼儿,我们那里叫“蛤蟆骨朵儿”,有绿豆粉的,有豌豆粉的,也有荞麦粉的

专栏 | “偏科生”的认真

一几天前,我发了条微博。其实是条段子,源于我和我儿子的一段对话。睡觉前,我们闲聊天,谈人生。我说,我各方面都不突出,无论工作、学业、家庭还是其他,但我胜在“平均分”高,哪样也不算太差。我儿子当场反驳了

专栏 | 格物致知 守护中华文脉

自1905年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创办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100多年来,文物与博物馆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近年来,博物馆成为各地文旅热门打卡地,博物馆文创也时有“破圈”之作。“文博热”持续

文化瞭望 | 票根的故事

本本月月最最佳佳紫君:离妈妈50岁生日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我们去老家附近的山里玩了次漂流。检完票,妈妈执意问检票员要回一张门票票根。我告诉妈妈票根很难保留,漂流完我们全身都会湿掉,不如我给她拍照拍视频

文化瞭望 | 思想碎片

焦虑不是恶魔也不是敌人,它像是一个过度保护你的朋友。因为它曾经看到你受伤害,所以想保护你的安全。不要粗暴地对待它,你应该向它证明,你已经强大到能处理任何事情,可以保护自己了。—减少期待,戒掉敏感,这是

文化瞭望 | 笑 场

笑话生鱼片是“死”鱼片,等红灯是在等绿灯,咖啡因来自咖啡果,救火是在灭火,“要你管”实际上是不要你管,坐电梯是站电梯,注意安全=注意危险。学财务的朋友看偶像剧,看到“霸道总裁”包场请公司员工看自己女朋

文化瞭望 | 比山更高

宋明蔚 著类型:非虚构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年6月爬山、徒步、露营……户外运动的风潮驱使越来越多的都市人亲近自然,领略山川之美。实际上,在中国早有一群人,不满足于偶然的“放风”,将自己的生活尽数交给高

文化瞭望 | 特别推荐:泳者之心

导演:乔阿吉姆·罗恩尼主演:黛西·雷德利 蒂尔达·格哈姆-哈维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聚焦100年前第一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泳者—特鲁迪·埃德尔的传奇经历。观众只需稍微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偏见和时代禁锢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