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2024年第1期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2024年第1期

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博览群书由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读书指导刊物。旨在引导广大城乡青年读书学习,推动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本刊是一本在中国大陆知识分子中影响颇大的文化月刊。在“博览”中看透历史与现实,于“群书”里识尽精彩与繁华,本刊是你了解中国图书界、知识分子界动态的不可多得的刊物。

目录

读书笔记 | 从“武成王”看《封神演义》的思想倾向

壹一部小说,最基本的支撑就是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封神演义》的人物形象大体可分人间与仙界两大类。在“纯粹”人间的形象中,作者落墨最多的就是黄飞虎。他的姓名在全书中出现600余次,甚至超过了姜子牙。小说

本期关注·重读诫子书 | 铁骨柔情尺幅间

被当今网民赞誉为“大明第一硬汉”的明代谏臣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正德十一年(1516)出生于现今河北雄安新区容城县八于乡北河照村一个没落小官僚家庭,五六岁时即随母下地耕作,7岁时母亲病故,之后牧牛读

本期关注·重读诫子书 | 慈厚温雅的明清女性诫子诗

我国古代历来重视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汉代刘向在《列女传》中首列《母仪传》,列举了诸如周室三母(太姜、太任、太姒)、鲁文伯之母、楚子发母、邹孟轲母、魏芒慈母等可垂范后世的母教典型,后来的历代正史、笔记中成

本期关注·重读诫子书 | 齐家济世的范仲淹家训

孟子曾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说“三世而斩”)。纵贯历史,大部分家族都未能走出这种“富贵不过三四传而衰替”“五世而斩”的兴衰周期律。但北宋名相范仲淹所在的苏州范氏家族是一个例外,从北宋到民国,历

序与跋 | 在守正中创新

学贵创新,这句话广为人知,但如何去做到创新,却可能有多种答案。30年前,鉴于百年以来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沿用来自西方以文体史和作家作品研究为主要范式研究与中国叙事文学故事类型产生龃龉的实际情况,我提出

序与跋 | 在后真相时代把握“真实”

在新闻学的视阈内,似乎没有一个概念比“真实”的概念更基础、更重要。即便是新闻学的入门教材,都会告诉你“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何谓“真实”?这实在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它简单,是因为不管你认识不

每月聚焦·名家与手稿 | 冰心日记手稿的发现与整理

“文坛祖母”冰心在中国现代文化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有重要地位。冰心在日记中记录了日常起居、喜怒哀乐,也记录了眼中的社会生活,所思所想中蕴含着冰心的亲情观念、文学理念。日记是冰心珍贵的生命记录,“是一部中

每月聚焦·名家与手稿 | 焦菊隐在剧专的离职风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尚在法国巴黎大学攻读文学博士学位的焦菊隐爱国心切,婉拒了导师留他在巴黎任教的邀请,排除万难回国,来到了大后方抗战宣传据点桂林。1939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成立,

书人志 | “跨界作家”叶梅

早在20世纪70年代,叶梅就显示她的文学才华。1979年小说处女作《香池》发表后,陆续有《花灯,象她那双眼睛》《撒忧的龙船河》《五月飞蛾》《最后的土司》等作品问世,她的小说悬念迭起扣人心弦,语言如清晨

错了吗 | 中华书局几个版本图书的“瑕疵”

我买书讲究门第出身,总觉得百年老店自有文化底蕴、学术传承,买起来放心,读起来舒心,用起来安心。中华书局推出“国民阅读经典”丛书,《出版说明》——“都是人人应读、必读和常读的名著”似乎有些“虚张声势”。

评论视界 | 传播学视野中的近代中国

与当今互联网新媒体现象相似的是,19世纪后期的中国同样出现了电报、报纸之类的新媒介,它们的存在与发展,对近代中国历史走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与过去有关新闻传播史、媒介变迁史的研究路径不同的是,《权力与

评论视界 | 历史真实与细节虚构的合理布局

长篇历史小说《古槐幽梦》采用的小说品种是章回体历史小说叙述路数:“本书写的是历史故事。在创作过程中,我对先人有一种深切的缅怀之情,所以在写作时采取了旧时章回小说的形式,……”(《古槐幽梦》,吴熙禄著,

文化地理 | 登临哲学先圣的高地

它像一把钥匙,为你开启成功之门,给你知识,给你力量;它又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智慧泉眼,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从大国政要到普通百姓,从治国理政到世态万象,从顺境逆境到喜怒哀乐,都能从其中汲取灵感,拓展思

文化视点·解密陈子昂 | 陈子昂的诗路与诗风

一个成熟的作家,其诗风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非三数语所可概括,但也不是全无线索可找,从其生平经历来寻求解释,就是一法。从诗路的角度来揭示其诗风的成因和历程,这是一条富有新意的途径。唐代的所谓“诗路”

文化视点·解密陈子昂 | 陈子昂的接受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陈子昂以《感遇诗》和《登幽州台歌》彪炳千古。其《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在理论上旗帜鲜明地提出“风骨”和“兴寄”的文学追求,反对齐梁绮靡文风,为唐诗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卢藏用《陈

文化视点·解密陈子昂 | 陈子昂需要合乎历史实际的评价

陈子昂,自唐以来素享盛名,在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清一代,是陈子昂最为落寞的时期,可谓跌落神坛。大诗家王士桢在《香祖笔记》中对其进行了尖锐的道德审判,一代学人纪昀遥为呼应;直至晚清,理学家李慈铭

文化视点·解密陈子昂 | 一诗一序一君子

陈子昂一生42年,两次科举、一落第一中举;两次隐居,皆不遂愿;两次随军出征,无功而返;两次入狱,一生一死。陈子昂初为诗,“京兆司功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旧唐书·陈子昂传》),当其逝

推介 | 《炎帝文化与中华文明》刍议

近日,马平安教授撰著的《炎帝文化与中华文明》一书正式面世,与他之前所著《黄帝文化与中华文明》交相辉映,构成其远古文明历史研究的双子星座,着实可喜可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马平安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政

往事故实 | 从“不可施救”到“救救孩子”

鲁迅早期学术活动与其投入新文化运动关系,是学术界一直关注的研究领域,目前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日本学者竹内好的“黑暗时期”(即沉默的十年)说、伊藤虎丸的欧洲近代个人主义说、钱理群的浙东文化说以及

学人钩沉 | 博览群书话当年

1985年春节期间,我和妻儿到岳父许力以家里拜年。他见我们来了,一边问长问短地同我们说着话,一边拿起一本杂志对我说:“小岳,这是新创刊的《博览群书》。你们人文社出了许多好书,你也可以写一点书评文章啊。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