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2022年第9期

中国教师

中国教师2022年第9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教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刊物。《中国教师》以“启迪良知、传承文明、教育为先、教师为本”为宗旨,以“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为己任,集专业类、职业类、时政类和生活类栏目为一体,面向广大教师,零距离走进教师生活,反映教师心声,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目录

卷首语 | 发扬中师精神,培养优秀小学教师

中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中师”)是我国师范教育的先驱。最早的中师建于1897年,即盛宣怀在上海南洋公学中建立的师范院。以后各地办起了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师范学校。这些师范学校培养了许多革命志士,中

专题 | 中师精神与中国教师品格

编者按:我国师范教育已经走过100多年历史。拨开历史的袅袅尘烟,一幅中国教师与中国教师精神的影像图逐渐清晰起来,这其中闪耀着中等师范教育—即中师教育—的熠熠光彩。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初兴到20世

专题 | 消逝的中师教育留下了什么

1983年,我成为了一名中师生。回想40年前的这段学习经历,万千感慨,也有些许思考。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教育水平尚不发达,能够吃“公粮”、端“铁饭碗”甚至成为“干部身份”是很

专题 | 中师的学术品格与人文情怀

【摘 要】中师是中国师范教育的先驱,在中国近代以来的教育发展中发挥了无以替代的功能和价值。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中师形成了独有的育人模式,为基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构建了有丰富内涵的中师文化。今天

专题 | 中师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摘 要】中师教育因其精英化、本土化、免费政策和包分配体制而获得成功。传统中师定位准确,注重培养职业情感和职业认同,学生知识学习扎实、技能训练过硬、综合素质高、执教能力强,被社会普遍认可。今天的师范教

专题 | 那时的中师,那时的语文

前几天,遇到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我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了中等师范教育(以下简称“中师教育”)。也许因为今年是中国师范教育开启120周年,现在有许多地方都在搞纪念活动,网上也有不少文章。但是,总体来说,还是

专题 | 从放牛娃到省实验中学校长

2022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四周年。1978年改革开放时我11岁,是黄冈市浠水县胡河乡的一个放牛娃 2016年,我成为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校长。中师教育成就了一个放牛娃仰望星空的梦想。一、责任田以及多种经营

专题 | 三年中师,一生守望

一、我为什么要上中师?1981年9月,我初中毕业第一次离家去了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那时候我还没过16岁的生日。近几年,有不少谈论中师生的文章,总会提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批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为了

专题 | “中师功夫”是怎样炼成的

中等专业师范学校的学生,被称为“中师生”,本文特指中考被择优录取的师范生。他们因为优秀而揣上了教师的梦想,为广大农村的基础教育确保了人才的“顶端优势”。通才教育,架起中师生完整的知识结构1986年8月

名师工作坊 | “理”“地”结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要努力创建真实的或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地理情境,引导学生生发出有真实学习需要的地理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主构建知识原理体系,

课程与教学 | 活用“四史”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摘 要】思想政治课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投身社会实践的能力,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本文总结教学实践中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借助“四史”教育资源,以跨学科融合

课程与教学 | 博物馆资源进入学校教育的路径分析

【摘 要】教育新时代,学校和博物馆共同挖掘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共同开发中小学教育课程,是现实需求。在博物馆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学校与博物馆之间要形成价值引领与目标引导下的实践共同体 遴选体现中华文明

课程与教学 | 高效能新教师培训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摘 要】新教师培训中存在“要什么”“学什么”“如何学”三个基本问题。背离三者前因后果的逻辑性,是当下的新教师培训囿于效能的原因所在。高效能新教师培训的实现,首先要明确新教师在培训中“要什么”,以此为

教师与发展 | 成为理想中的那束光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出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并在课程理念中提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

教师与发展 | 基于幼儿本位的大班绘本教学提升策略研究

【摘 要】绘本教学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形式。幼儿园教师理解、尊重幼儿并支持其有意义地学习,决定了绘本教学的质量。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绘本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幼儿园阅读环境创设不到位,绘本资源不够丰富,未能给

教师与发展 | 智慧学习环境中个性化学习的设计与实现

信息技术不断重构教育的外在环境,并对教与学的方式产生持续影响和改变。当前,教育已走向智能时代,如果从个性化的视角来审视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不难发现,无论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个性特征的刻画与分析,还是学

教师与发展 | 做好“生长教育”  满足人民关切

雄安容和乐民小学隶属于容和教育总校,位于河北雄安容东片区C组团乐民街北侧。学校成立以来,如何把它建设成一所具有雄安特质的一流的现代化学校,创造教育的“雄安质量”,为建设千年之城、未来之城、典范之城提供

教师与发展 | 区域整体推进项目学习的实现机制研究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注重加强“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

教师与发展 | 像陶行知那样“诗化差错”

(一)2021年,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我重读《陶行知全集》。读完第2卷的《&lt 破晓&gt 序》,心潮澎湃。在晓庄一切诗化:困难诗化,所以有趣 痛苦诗化,所以可乐 危险诗化,所以心安 生死关头

博览与叙事 | “学习共同体”改变课堂生态

在教育学著作中,研究教与学的书可谓汗牛充栋,很多书难见新意,乏善可陈。然而陈静静所著的《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却深深打动了我。该书是“大夏书系”中的一本,2020年7月出版,三个月内重印了5次,到

博览与叙事 | 当“网课”遇上“写作课”

当“网课”遇到了“写作课”,我才体会到什么叫“手足无措”。网课能顺利开展最要感谢的是家长。从为孩子准备设备到陪伴孩子在线上课,他们一直默默地配合老师。因此,我的“主播之路”走得还算顺畅。讲到第一单元的

博览与叙事 | 我与拉萨实验小学

叶静女,汉族,祖籍广州,上海长大。1962年7月毕业于上海第五师范学院。1962年8月分配到西藏自治区工筹委直属机关保育院附属小学班,任音乐教师。1963年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1976年任教导主任,1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