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2024年第10期

中国教师

中国教师2024年第10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教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刊物。《中国教师》以“启迪良知、传承文明、教育为先、教师为本”为宗旨,以“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为己任,集专业类、职业类、时政类和生活类栏目为一体,面向广大教师,零距离走进教师生活,反映教师心声,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目录

卷首语 | 重视经典的阅读价值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对经典进行了解释和定义,也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中,有不少话语令人警醒,也令人豁然开朗。比如,“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大家关注 | 协同共育价值取向的亲师交往

【摘 要】 家校协同共育通过亲师交往来实现。在教育实践中,亲师间往往存在价值取向不一致的交往现象。为了实现家校协同共育,家长和教师要在“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协同共育价值取向下,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在平等尊

大家关注 | 清代启蒙教育机构如何管理学生

【摘 要】 清代启蒙教育机构的办学思想普遍以“小”为美。各启蒙教育机构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师生礼仪规范、值日制度、一日内作息制度,这些制度普遍将价值观教育蕴含于内。为了启发学生的羞耻之心,清代启蒙教育机构

专题 | 让经典助燃阅读之光

编者按: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是千百年来人民智慧和品格的凝结。2023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202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

专题 |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经典

【摘 要】 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要厘清经典的内涵,明确其文化奠基功能。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目标选择经典阅读的内容,使之成为良好的对话载体,以促进学生共同基础的形成和个性特征的发展。教师需要树立进阶指导的意

专题 | 红色经典阅读指导现状及提升路径

【摘 要】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红色经典既具备特有的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厚的教育意义。从教育实际情况看,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红色经典时存在角色定位尚需明晰、教育理念尚需更新、指导方法尚需改进等问题。教师指导学

专题 | 读科普经典:读什么,怎么读

【摘 要】本文探讨了科普经典的阅读意义与方法。阅读科普经典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专注、坚持、实证等一系列科学精神。本文结合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跨学科阅读的重要性。通过

专题 | 学生经典阅读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摘 要】本文探讨了教师在指导学生经典阅读过程中的有效策略,包括激发阅读动机、给予方法指导、提供评价反馈、鼓励创造性表达和开展反思实践等,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与经典作品的深刻连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

专题 | 高中生中华传统经典阅读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摘 要】高中生阅读中华传统经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具体的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是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对学生授之以渔;同时还要注重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的阅读行为能持续下去。在长

名师工作坊 | 全阅读:初中阅读育人的实践探索

【摘 要】全阅读实践坚定“一个目标”——培养学生成为终身阅读者,践行“四条路径”——语文课本阅读、全学科阅读、校本阅读、生活阅读。全阅读努力将阅读介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真正做到全域阅读、全学科阅读

名师工作坊 | 基于“全阅读”理念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湖心亭看雪》是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张岱。文章是张岱在明王朝覆灭几年后,再一次回忆崇祯五年(1632年)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经历而写下的名篇,文字凝练,极富情致。厘清此文写作

名师工作坊 | 培养学生成为终身阅读者

2024年暑假之初,冯霞老师主持的项目“全阅读教学主张与实践”申报苏州市2024年教学成果奖。我受邀参与其申报的整个过程,与他们一起梳理、概括、提炼。对于我来讲,这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虽然因为整理

课程与教学 |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英语教学逆向设计实践

【摘 要】文章聚焦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英语教学逆向设计,结合实践经验和具体案例探析小学英语教学逆向设计的实现路径:解析单元内容,制订教学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制订评价量规;追踪教学过程,实施多元评价。这一

教师与发展 | 小学体育教师学研共同体构建策略探究

【摘 要】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内在需求。学研共同体作为一种将学习和教研紧密结合的自组织系统,已经成为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新方式。在实践中,可以通过意义协商、协同创新、教学

学前教育 | 建构游戏中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

【摘 要】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是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理解、支持幼儿发展的支架。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其中建构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本文从对当地幼儿园教师的观察与访谈出发,结合已有文献,发

学前教育 | 提升幼儿园前书写教育的“三看”行动

【摘 要】前书写是幼儿园语言教育和入学准备中学习准备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阐述“看清规律与意义、看懂概念与关系、看见问题与作为”的“三看”行动,让教师在实践中重学、再温、落实有关前书写教育的理论知

探索与回声 | 初中生法治素养提升策略探究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1]1。初中是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

探索与回声 |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元素的融入策略

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游戏化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化元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社会性。教育游戏需要着眼于实际问题,秉承

探索与回声 | 游戏故事与格子画的相遇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思想与情感的一种手段,是能够替代文字的表现方式,是除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对幼儿来说,没有不会画,也没有画得不好这一说,绘画更多的是幼儿感情和思维的表达媒介。但是在幼儿园的绘画教学中

探索与回声 | 园所文化和园本课程融合的探索

【摘 要】园所文化与园本课程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本文探讨了园所文化与园本课程融合的具体实践路径,包括将园所文化理念作为园本课程构建的逻辑内核、将园本课程作为园所文化建设的重要载

博览与叙事 | 爱在严中的大先生

提起瞿葆奎先生,没有人不认为他是一位最严厉的老师。他对研究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了名的。他教育学生第一做人,第二做学问。据他的学生回忆,他对研究生提出三个“少一点”:“觉少睡一点、天少聊一点、影视少看一点。

博览与叙事 | 李吉林:扎根中国大地的人民教育家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那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然而,生活里也少不了涌浪;倘若没有涌浪,便辜负了人生。”李吉林在她的随笔里曾这样写道,字里行间蕴含着她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因为创立了情境教育,如今她已蜚声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