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重视经典的阅读价值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对经典进行了解释和定义,也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中,有不少话语令人警醒,也令人豁然开朗。比如,“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四有”好老师十周年 | 做党和人民满意、学生喜欢和敬佩的好老师 【摘 要】自2014年提出“四有”好老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坚持这一要求,进而凸显了该要求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迫切性。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对“四有
大家关注 | 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涵养“全专业属性”中国教师 【摘 要】 为回应国际语境中关于教师专业化的重要议题,观照本土语境下中国教师专业属性,本文提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涵养“全专业属性”中国教师。中国教师“全专业属性”要求教师围绕教书育人基本职责,
大家关注 | 协同共育价值取向的亲师交往 【摘 要】 家校协同共育通过亲师交往来实现。在教育实践中,亲师间往往存在价值取向不一致的交往现象。为了实现家校协同共育,家长和教师要在“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协同共育价值取向下,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在平等尊
大家关注 | 清代启蒙教育机构如何管理学生 【摘 要】 清代启蒙教育机构的办学思想普遍以“小”为美。各启蒙教育机构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师生礼仪规范、值日制度、一日内作息制度,这些制度普遍将价值观教育蕴含于内。为了启发学生的羞耻之心,清代启蒙教育机构
专题 | 让经典助燃阅读之光 编者按: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是千百年来人民智慧和品格的凝结。2023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202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
专题 |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经典 【摘 要】 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要厘清经典的内涵,明确其文化奠基功能。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目标选择经典阅读的内容,使之成为良好的对话载体,以促进学生共同基础的形成和个性特征的发展。教师需要树立进阶指导的意
专题 | 红色经典阅读指导现状及提升路径 【摘 要】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红色经典既具备特有的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厚的教育意义。从教育实际情况看,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红色经典时存在角色定位尚需明晰、教育理念尚需更新、指导方法尚需改进等问题。教师指导学
专题 | 读科普经典:读什么,怎么读 【摘 要】本文探讨了科普经典的阅读意义与方法。阅读科普经典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专注、坚持、实证等一系列科学精神。本文结合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跨学科阅读的重要性。通过
专题 | 学生经典阅读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摘 要】本文探讨了教师在指导学生经典阅读过程中的有效策略,包括激发阅读动机、给予方法指导、提供评价反馈、鼓励创造性表达和开展反思实践等,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与经典作品的深刻连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
专题 | 高中生中华传统经典阅读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摘 要】高中生阅读中华传统经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具体的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是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对学生授之以渔;同时还要注重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的阅读行为能持续下去。在长
名师工作坊 | 全阅读:初中阅读育人的实践探索 【摘 要】全阅读实践坚定“一个目标”——培养学生成为终身阅读者,践行“四条路径”——语文课本阅读、全学科阅读、校本阅读、生活阅读。全阅读努力将阅读介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真正做到全域阅读、全学科阅读
名师工作坊 | 基于“全阅读”理念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湖心亭看雪》是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张岱。文章是张岱在明王朝覆灭几年后,再一次回忆崇祯五年(1632年)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经历而写下的名篇,文字凝练,极富情致。厘清此文写作
名师工作坊 | 培养学生成为终身阅读者 2024年暑假之初,冯霞老师主持的项目“全阅读教学主张与实践”申报苏州市2024年教学成果奖。我受邀参与其申报的整个过程,与他们一起梳理、概括、提炼。对于我来讲,这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虽然因为整理
课程与教学 | 解构·结构·建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大概念提取实践探究 【摘 要】针对当前大概念教学概念提取过程中存在的概念定位不清、罔顾学生学情、课程整合不力的弊病,本文从“概念”“观念”“论题”三个维度对教学大概念进行了解构,提出了从文本思想内容、文本艺术特色和语文学
课程与教学 | 举轻若重,国学小古文读诵译写一体化教学的实践路径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作为课程总目标提出。国学小古文因其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内涵隽永深刻而历久弥新,可以有效解决初中文言文难度与
课程与教学 |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英语教学逆向设计实践 【摘 要】文章聚焦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英语教学逆向设计,结合实践经验和具体案例探析小学英语教学逆向设计的实现路径:解析单元内容,制订教学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制订评价量规;追踪教学过程,实施多元评价。这一
课程与教学 |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增强学生深层记忆的策略初探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需要将记忆与“高水平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层次思维交互运行,构建起稳定、多样、精细的深层记忆。根据学生记忆内容的量度、深度和广度,师生共同梳理知识体系,清晰建构主题式
课程与教学 |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乡土资源融入历史教学实践探索 【摘 要】乡土资源融入历史教学的项目化学习,能融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历史学科特色。教师在项目化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人文意识和热爱家乡、传
教师与发展 | 教育家精神指引下价值驱动型高中校本教研实践 【摘 要】在日常教研中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有助于教师更加自发自觉地投入教研活动中,提升自我、追求卓越,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气质。本文以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的校本教研
教师与发展 | 长时程工作坊:区域教师研修模式的创设与实践 【摘 要】本文旨在探究长时程工作坊研修模式的内涵、作用与具体运作方式。在核心特质上,长时程工作坊具有时间延续性、内容连贯性、主体互联性;在实践路径上,可以采用双导师引领、任务链驱动、持续性反馈和沉浸式
教师与发展 | 从“跟跑”到“并跑”:青年教师成长的基本样态 【摘 要】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活力源泉,承载着推动教育创新、引领未来教育发展的使命。青年教师作为教育新兴力量,成长轨迹遵循从“跟跑”到“并跑”这一基本样态。本文探讨青年教师如何从“跟跑”之姿
教师与发展 | 小学体育教师学研共同体构建策略探究 【摘 要】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内在需求。学研共同体作为一种将学习和教研紧密结合的自组织系统,已经成为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新方式。在实践中,可以通过意义协商、协同创新、教学
学前教育 | 基于儿童友好理念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优化策略 【摘 要】本文剖析了户外游戏空间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关键价值,指出了空间布局、空间样态、空间内容等多个维度,旨在构建儿童友好的游戏空间,为打造以儿童为中心的友好校园提供有益指导。【关键词】儿童友好理念
学前教育 | 建构游戏中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 【摘 要】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是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理解、支持幼儿发展的支架。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其中建构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本文从对当地幼儿园教师的观察与访谈出发,结合已有文献,发
学前教育 | 提升幼儿园前书写教育的“三看”行动 【摘 要】前书写是幼儿园语言教育和入学准备中学习准备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阐述“看清规律与意义、看懂概念与关系、看见问题与作为”的“三看”行动,让教师在实践中重学、再温、落实有关前书写教育的理论知
探索与回声 |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主题教学策略探究 深度学习的实现需要贴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主题教学的特征、目标与深度学习的内涵、发生条件展现出极强的适配性。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极具逻辑性的学科[1],在初中历史主题教学中,教师以主题立意作为
探索与回声 | 初中生法治素养提升策略探究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1]1。初中是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
探索与回声 |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元素的融入策略 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游戏化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化元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社会性。教育游戏需要着眼于实际问题,秉承
探索与回声 | 游戏故事与格子画的相遇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思想与情感的一种手段,是能够替代文字的表现方式,是除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对幼儿来说,没有不会画,也没有画得不好这一说,绘画更多的是幼儿感情和思维的表达媒介。但是在幼儿园的绘画教学中
探索与回声 | 园所文化和园本课程融合的探索 【摘 要】园所文化与园本课程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本文探讨了园所文化与园本课程融合的具体实践路径,包括将园所文化理念作为园本课程构建的逻辑内核、将园本课程作为园所文化建设的重要载
博览与叙事 | 爱在严中的大先生 提起瞿葆奎先生,没有人不认为他是一位最严厉的老师。他对研究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了名的。他教育学生第一做人,第二做学问。据他的学生回忆,他对研究生提出三个“少一点”:“觉少睡一点、天少聊一点、影视少看一点。
博览与叙事 | “双减”视域下日本课后服务经验的转译与应用 20世纪70年代,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因为考试、课业负担过重而出现了一系列教育问题。对此,文部科学省围绕“学习减负,实现宽松充实的学校生活”这一主题,在1977—1978年修订《学习指导纲要》,学生在
博览与叙事 | 李吉林:扎根中国大地的人民教育家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那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然而,生活里也少不了涌浪;倘若没有涌浪,便辜负了人生。”李吉林在她的随笔里曾这样写道,字里行间蕴含着她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因为创立了情境教育,如今她已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