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2023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好教师期望的精髓和精华,为全面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引领力和推动力。习近平总
大家关注 | 非正式学习视域下学生创造性劳动的指导策略 【摘 要】 相较于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更贴近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场景,是发展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的有效载体。探索非正式学习视域下学生创造性劳动的指导策略,不仅可以拓宽劳动教育边界,而且对促进学生自主劳动探
大家关注 | 校园欺凌中旁观者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 【摘 要】 旁观者在校园欺凌事件中起着复杂而关键的作用。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出发,探讨旁观者的自我保护心理、从众心理、责任扩散效应及冷漠与麻木等心理动机,这些因素影响旁观者在欺凌事件中的行为选择。情境
大家关注 | 《新华字典》及其作为“学习资源”的意蕴与启示 【摘 要】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首部以白话释义和举例的小型综合字典,《新华字典》在其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赓续修订,不断完善,为当代中国的教育普及、文化传播和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除了基本的辅助识字功能,
专题 | 基于教育家精神的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 编者按: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关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提高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将学科能力和学科
专题 | 构筑未来教育支柱:新时代教师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发展思考 【摘 要】 教师的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从“固本工程:提升教师的学科能力”“强筋工程:提
专题 | 从研“教”到研“评”:基于教育家精神的教师学科评价素养校本研修创新实践 【摘 要】 教师学科评价能力和学科评价素养是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定目标、明路径、搭平台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以校本研修提升教师学科评价能力和学科评价素养,旨在促进教师学科评价理念
专题 | 教育家精神引领的历史教师专业素养构成与养成策略 【摘 要】 发展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当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这可以具象化为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和价值信念三个基本模块。养成上述专业素养,需把握三个策略:一是正确区分历史学与历史教育的关系,这是定位历史教师
专题 | 复归与突破:基于教育家精神的教师学科行动 【摘 要】 德性高尚、博学求知、责任担当和意志坚强是理想教育者重要的内在品格。弘扬教育家精神不仅是对教师应然形象本义上的复归,也是时代对教师成长的现实突破要求。以学科教学作为主阵地,教育家精神呼唤着教
专题 | 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内涵及提升策略 【摘 要】 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背景下,探讨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构成和养成路径,对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剖析了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并提出了基于教育家精神的教师学科能力
名师工作坊 | “三生”教学,让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学课堂落地 【摘 要】“生动·生智·生命”的“三生”教学,注重知识的构建和深度理解,努力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在“
名师工作坊 | 基于“生动·生智·生命”的“三生”生物学课堂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学科。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要构建“生动·生智·生命”的“三生”生物学课堂,教师可通过教学语言来使课堂更“生动”;可通过任务驱动、问题引领让课堂“生智”;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认识
名师工作坊 | 践行“三生”教学,回归教育本质 “生动·生智·生命”的“三生”教学,注重知识的构建和深度理解,努力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以真实情境赋予课
课程与教学 | 审辨思维视域下的中华传统经典阅读路径探微 【摘 要】中华传统经典阅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无论是教材里还是教学过程中补充拓展的经典篇目都是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如何让中华传统经典阅读落地生根,在学生的思想意识里种下优秀文化的种子,值得深入
课程与教学 | “引·联·创·演”:素养指向的初中音乐任务驱动教学路径 【摘 要】“双新”背景下,核心素养指向的音乐课堂教学研究逐步深入。新课标突出强调以学习任务为抓手,关注学科实践,然而当下音乐课堂教学“强控制,弱指导”,音乐知识学习“硬接受,难运用”,音乐素养生成“受
课程与教学 | 以过程性评价实现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评”一致性 【摘 要】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在实践中存在教、学、评割裂的问题,未能有效地将教学目标、学习过程和评价标准有机结合。本文以过程性评价为抓手,探讨了在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三条有效策
课程与教学 | 基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研学旅行课程建构 【摘 要】研学旅行是新兴的教育实践育人方式,具有涵养学生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对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在于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体验,让学生深度了解国家的自然地理、历史文
教师与发展 | 以教、学、研、评激发教师专业自觉 【摘 要】教、学、研、评一体化是将教学实践、专业学习、教研活动、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教师发展模式。学校通过各种途径优化教育资源,打破条块分割的界限,实现教师的整体发展。教、学、研、评一体化教师发展是促进教
教师与发展 |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实践与探索 【摘 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决定学校的整体发展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应当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机制。本文从校本层面,聚焦专业写作、组织变革、教师评价、教研、活动平台五个方面为教师专业
教师与发展 | 优质均衡视域下城乡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 【摘 要】构建城乡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有助于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乡村教育振兴。本文从增强群体凝聚力、激发群体驱动力、降低群体耗散力三个方面,阐述城乡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促进城乡小学教
教师与发展 | 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编者按:2024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出台,提出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
教师与发展 |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中教育家精神落实机制 【摘 要】教育家精神与教师专业发展相适应,引导教师追求正确的人生,激励教师肩负教育强国使命。教育家精神规约教师个体和群体发展的价值追求与行为规范,教师个体和群体有序互动促进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和落实。为此
教师与发展 | 县域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县域教师队伍数量庞大、结构复杂,是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针对全区教师队伍状况,通过抓住关键少数、搭建教育家型校长成长舞台,激励绝大多数、构建“1+3”教师评价激
教师与发展 |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教育创新发展 【摘 要】广西师范大学通过注重培根铸魂、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示范效应厚植育人情怀,通过加快专业内涵建设、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师范教育质量筑牢强师根基,通过优化师范生综合素养提升路径、搭建师范生立体化实
学前教育 | 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儿童视角下的环境,指在设计、规划和利用环境的过程中,始终以儿童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所有设施和服务都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这种理念强调了对儿童权益的尊重和保护,以及对儿童全面发展的促进。幼儿园
学前教育 | 臻于自主劳动的“儿童劳动日” 【摘 要】劳动教育具有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自主劳动实践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实现幼儿参与活动方式的根本转变。开展“儿童劳动日”活动,通过预约劳动项目内容、组建劳动朋友圈、制订劳动
探索与回声 | 循证·变革:基于系统大数据的课堂教学优化实践研究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情分析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经验,但是经验不一定精准,经验不能准确反映出个体的差异。因此,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等无法顾及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需要
探索与回声 | 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探微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如何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课”开始进行研究与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始于“课”,不能终于“课”,而应由“课”始,走好三个路径。一、由“课”到“
探索与回声 | 南小范儿90秒:德育课整合为“双减”做乘法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家庭、社会存在“智”育过多、“德”“体”“美”“劳”四育过弱的问题,“双减”政策的出台就是要扭转这种现象。“双减”政策是教育格局的大调整,要求把时间还给学生,同时应该有品德、劳
探索与回声 | 教育戏剧在小学一年级适应性课程中的作用与实践探索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教育戏剧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于教学,让学生在自发创作、即兴演出、角色扮演、模仿等过程中学习、成长,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等特点[1]。小学一年级是一个尤为关
博览与叙事 | 扎根西北的教育胡杨 德海和我都是解放后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教育系的第一届学生,他长我二岁,是我的学长。1951年我提前去苏联学习,德海195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西北师大”)教育系工作,
博览与叙事 | 五季大学梦 2020届高二分科后,我在班级举办“我的大学我的梦”系列活动。第一季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全班随机分成7个小组演讲,每组选出讲得最好的学生。第二阶段是7名学生的演讲比赛。我将他们找来,告诉他们:在接下
总目录 | 《中国教师》2024年总目录 卷首语新年寄语 《中国教师》 编辑部/1月(1)走进校本课程的“春天” 涂玉霞/2月(1)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张燕玲/3月(1)透过数字看美育 赵志毅/4月(1)智能时代教师评价素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