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确保校园食品安全水平一直在线 日前,国务院食安办组织召开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梳理分析当前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及成因,联合教育、公安、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6个月的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各地要闻 | 北京:推行体育走班制新教学模式 在50所中小学开展试点 施剑松撰文:北京市教委发布通知,决定开展2024年北京市中小学“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在试点校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提升“三精准”工程等。北京16个区都将推荐2至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为此次体育教
各地要闻 | 黑龙江: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 建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展示机制 曹曦撰文:黑龙江省教育厅印发的《黑龙江省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提出,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以美育浸润学生、教师、学校,推动学校美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方案》指出,通过实施美育浸润行动
各地要闻 | 广东:将规范管理校园商超 拟禁止非寄宿制中小学、幼儿园设校园商超 霍鲁香,刘盾撰文: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校园商超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提出,非寄宿制中小学、幼儿园不得在校内设置校园商超,已经设置的,要逐步退出。校园商超实施售卖商品清单管理,不
各地要闻 | 河北:石家庄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 中小学可以设置正高岗位 周洪松撰文:河北省石家庄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办法》,明确在全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专门学校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管理制度。其中,该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中小学可
热点微评 | 小学推出减脂餐有示范意义 湖南省浏阳市浏阳河中学教师周芳元撰文指出:据《现代快报》报道,江苏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推出针对全年级学生的减脂餐,将午餐中的一“小荤”替换为粗粮,同时适当减少主食米饭量。菜谱推出后受到许多学生家长的欢
热点微评 | “代画参赛”是在带坏孩子 朱昌俊撰文指出:有网友反映,网上出现了一些为中小学生提供代画服务的商家,这些商家找成年人代画美术作品后,出售给家长用来以学生名义参与各类美术比赛。媒体调查发现,确实有一些商家宣称从事所谓代画参赛作品的
教育视点 | 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四化”育人实践 [摘 要]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充分体现,是个人政治信仰和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正确和积极的理想和信念指导下,青少年才能够建立起正确价值观和目标体系。然而,新时期社会环境、价值观的历史
教育视点 | “双减”背景下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困境与突破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现状与对策研究”(JJB1423007)。[摘 要]“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推动着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进程,家校社协同育人也成
教育视点 | 中学美育中“寓美于教”的综合施策 [摘 要]以“寓美于教”推进中学美育创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为重点,整合大单元美育课程体系,强化美育课程实践,推进综合性学习,聚焦核心素养,精配课程内容,坚持校本研究,走“寓美于教”的中学美育创新课程探
校长圆桌 | 本期话题:关于“五育”并举的落实 策划/朱福昌“五育”并举是中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创新。本期对“五育”并举的中学人才培养、“五育”融合促
校长圆桌 | 教师、管理、教学:基于“五育”并举的中学人才培养三重路径 [摘 要]人才培养是学校的首要任务,育人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构建完善的育人路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五育”并举工作的根本保障。本文就“五育”并举视域
校长圆桌 | “五育”融合促成小学高质量发展 [摘 要]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在小学阶段,以“五育”融合促成学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在现阶段仍然是一个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三个方面集中阐述
校长圆桌 | 高中班级管理中落实“五育”并举的价值与方法 [摘 要]“五育”并举的基本内涵是:德育为先、智育为核、体育为本、美育为质、劳育为基,其对增强学生班级主人翁意识,形成“五育”并举管理班级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
校长圆桌 | 非遗项目文化传承与小学“五育”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非遗项目(妆糕人)文化传承与‘五育’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FJJKZX22-096)。[摘 要]非遗对传递民族文化、凝聚民族认同、重塑民族精神
治校方略 | 双重关怀:人文关怀用于学校管理的价值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学校教育的需求。双重关怀——既关心师生的物质需求,又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正逐渐成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人文关怀的融入
治校方略 | 县域中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原则与实施路径 [摘 要]立足于中学教育领域改革,分析县域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原则,讨论中学生人才培养连贯性作用的重要意义,探究县域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关键词]县域中学;拔尖创新人才;教育改革县域中学无论是在
治校方略 | 家校社协同视角下的小学德育创新 [摘 要]家校社协同是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育人模式,能够聚合不同主体的资源,在小学德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家校社协同视角下,教师要通过家教指导促进家长树立科学的德育观念,应基于家校合作组织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
实案例谈 | 基于“双驱动+二二六”模式的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广州市“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中学与大学贯通式培养创新人才的路径研究”(202213965)。[摘 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近十年以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以“做最好的自己”
实案例谈 | 多维度 全资源 小学红色教育实践 [摘 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党的二十大以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厚植爱国情怀,在小学阶段开展多维度、全资源的红色教育教
实案例谈 | “育人似荷,树人达己”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摘 要]面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推进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之间的矛盾,潜山市潘铺中心小学采用“和荷文化”作为校园精神的象征,并基于此开展了系列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探讨了如何通过“荷韵”教育理念促
学生管理 | 从认识到体验:高中生生命教育方法举隅 [摘 要]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能让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存技能,让生命绽放精彩。本文就高中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提
学生管理 | 以“五为”理念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路径选择 [摘 要]规则意识是小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必要准备。深入分析小学低学段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找到教师未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规则、没有为学生提供知晓规则的有效载体、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缺乏对规则的
教研管理 | 体验式教学与乡村教育优质化 [摘 要]乡村教育中,体验式教学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促进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文章基于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这一背景,深入研究了体验式教学在乡村教育发展中的应用。通过阐述体验式教学的特
教研管理 | 小学语文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摘 要]从现代信息技术角度出发,探讨了几种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语文体验感的信息化资源,包括数字媒体、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通过巧妙地开发,将这些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从而提
教研管理 | 红色故事有声课程的开发途径与拓展实践 [摘 要]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基于以史育德视域,积极开发红色故事有声课程,帮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教师要从挖掘资源、丰富类型、拓展途径三个方面入手,设计有声课程。在资源方面,要
教师管理 | 乡镇中小学青年教师流动现象、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 要]教师行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专科生只能担任小学课程,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才能任教中学课程,一些高质量中学甚至对毕业院校都有所限制。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了先考一个编制,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就以乡镇
教师管理 | 三级教研联动:教师实践性知识水平提升的新路径 [摘 要]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一个重要路径。这就需要营造好教研环境,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实施区县“研训评一体化”的引领
教师管理 | 基于教师成长的“教学研评一体化”送课下乡实施路径 %基金项目:淄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指向立德树人的区域有组织科研实践研究”(2023ZJ013)。[摘 要]送课下乡是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课堂聚焦 | 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助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国学经典,其中能被选入中学教材的更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看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美,并将其与写作教学相融合,在写作教学中适当引入古诗词文化,引导学生奠定写作基础
课堂聚焦 |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词汇主题语境教学探究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交际性语言,其学习应注重语境构建,通过主题语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体系化情境,为词汇和短语的学习构建联系化、生活化、系统化的语境,促进课堂呈现形式的多元化、新颖化,通过具有一定重复性
课堂聚焦 | “五育”并举视角下高中心理课堂教学实践 [摘 要]“五育”并举被视为塑造“完整人”的全面教育途径,着重于促进实现个体的全面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从而服务于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课程因其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