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上半月)2024年第5期

大学教育(上半月)

大学教育(上半月)2024年第5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大学教育》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反映高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改革成果,促进高等教育人才素质提升,为我国高等教育和课程改革服务。

目录

教育管理 | 高校学术委员的教育背景差异

[摘 要]利用UCINET6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对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的个体特征进行频度分析发现,委员的学位来源具有同层次高校依赖性的特征:其一,两种类型高校学术委员的学位获取都高度依赖于同层次的高校;其二

教育管理 | 党建引领高校科研高质量发展研究

[摘 要]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nbsp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就推动高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高质量、更大贡

教育管理 | 铁道工程智能施工与概预算课程建设的探索

[摘 要]铁道工程智能施工与概预算作为一门新开设的铁道工程专业本科生主干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铁道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北京交通大学铁道工程智能施工与概预算

学科建设 |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设置研究

[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于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及课程讲授等环节,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实现闭环式教育质量控制。课程是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单元,并由课程目标量

学科建设 | 理工科计算方法类课程建设思路探讨

[摘 要]计算力学专业研究生是我国自主仿真软件研发的核心力量,对其进行培养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在课程体系方面,计算方法类课程是支撑计算力学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其整体教学质量对专业建设和人

学科建设 | 测量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与实践研究

[摘 要]混合式教学模式兼具传统课堂和线上教学的优势,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为现代化高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当下教学的主流形式。有效进行教学改革,适应信息化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知识理解度

课程改革 | 建筑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改革探索

[摘 要]后基建时代对土木工程专业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因此,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建筑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课需要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文章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剖析现有课程教学中存在的

课程改革 | 明使命 提能力 启思维

[摘 要]普通地质学作为地球科学及相关专业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填补了学生高中地学知识空白,能够启发学生的地质思维,并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知识基础。针对课程面临

教学研讨 | 基于DMAIC模型的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管理初探

[摘 要]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对于衡量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实验能力,具有很强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因此,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是实验教学的关键问题之一。

思政育人 | 基于课程思政的消防法规课程教改探索

[摘 要]消防工程专业课程的主要目的为探索火灾发生、发展和致灾机理,研究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和火灾调查的技术、装备与工程方法,使学生掌握消防安全管理知识和消防法律法规标准,为我国培养高素质防火灭火的火灾

思政育人 | 微机原理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践

[摘 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课程组设计了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思政案例,并将其融入线上教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实践结果表明,课程思政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

思政育人 | 地质类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研究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强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引领。文章以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例,对地质类

思政育人 |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摘 要]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学生首先接触的专业课程。文章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从哲学思想、工程伦理、社会责任三个角度整理思政素材,并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知识体系

思政育人 | “一体多元”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案例设计

[摘 要]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文章阐述了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目标及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体多元”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的实施途径,总结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设途径,为非思政课程知识传授

人才培养 | 我国力学专业本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 要]针对目前缺乏对力学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性总结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各高校力学拔尖学生培养方案的细致对比,从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和拔尖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两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全面阐述了我国力学专业

人才培养 | 基于新工科的智能制造劳动育人实践与研究

[摘 要]在新时代工科高校的劳动教育中,开展现代专业知识与先进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的智能制造劳动项目实践,对于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智能制造劳动教育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文章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