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22年第9期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22年第9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育刊物。宣传国家和省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学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开展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观点与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研讨,交流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信息,辅导中学,特别是初中教师的进修提高,表彰中学教育战线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创新精神,开辟中学课程教学活动的科研园地,传播国内外教育信息。

目录

视点 | 让校园处处充满教育的元素

当前,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特别重视对校园物质的硬件投入——挂几处标语、建几座假山、放几块石头、栽几棵大树、种几处毛竹……校园里移步换景、美轮美奂,把学校装饰得像个旅游景点。这些投入往往充

专题 | 高中数学导问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主持人语·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导问式教学是一种值得探讨和实践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专题 | 关于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理性思考及导问式设计

【摘 要】当下的数学解题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技巧轻思维培养”等不良现象。如何有效提升解题教学的有效性,导问式设计提供了比较适切的途径。导问式解题教学的三个有效策略是:通过“导”与“问”实

专题 | 基于“导问”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摘 要】新高考命题聚焦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导问,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深层次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刻领会概念

专题 | “导问式”数学概念教学的探索

【摘 要】“导问式”课堂教学以问题为载体、以导问为手段,学生通过问题学习,教师借助问题组织教学。其核心是始终把问题作为学生发展的载体,用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来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

专题 | 基于“导问”的高中数学综合问题评价策略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结论性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采用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评价方式,实施多元化的评价策略,实现以评价促学生发展。基于“导问”的高中数学综合问题评价策略可从以

专题 | 基于“导问”的高中数学变式教学

【摘 要】“导问式”教学立足新课标,落脚课堂教学实践,围绕“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在提升学生“四能”、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导问式”教学与变式教学课堂范式相得益彰,有利于提升高中生

专题 | 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关键词】导问式教学;专题;项目【中图分类号】G633.6&nbsp 【文献标志码】A&nbsp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67-0027-01本专题是由赵士元老师主持的一项团队研究项

课程与教学 | 神话故事文本的教学价值探寻

【摘 要】当神话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以神话故事的形态出现在教学中,应该如何看待它的新身份,如何定位它的教学价值呢?如何让神话故事这一特殊文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绽放出生命力?现以统编教材《女娲造人》一课的

课程与教学 | 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提高语法教学实效

【摘 要】针对当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在六要素整合、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教师如何从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等三个维度进行语法课教学

课程与教学 | 高中历史学科中的党史教育初探

【摘 要】党史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策略和重要路径,历史学科教师应该遵循党史教育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学科育人规律,强化党史教育是岗位职责所在的意识,充分认识党史教育的育人功能,不断探索党史教育的

课程与教学 | 新时代地理课堂教学应追求的“新维度”

【摘 要】面对新时代赋予地理教育的新要求和地理教师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要确立以学科创新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新维度”,定位地理教学新目标,探索地理教学新策略,重构教师发展新生态,为师生发展全面赋能

课程与教学 | 初中科学课程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摘 要】项目化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进行科学探索和培养科学精神方面都有显著效果。将科学与项目化学习有机结合,以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采用建模、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真

课程与教学 | 紧扣新教材编写理念实施教学

【摘 要】以苏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学必修2的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为例,与旧教材中的相应内容相比,新教材更聚焦对生物学概念的建构,更重视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更突出科学史的学习地位。通过对比分析,旨在更

名校课改 | 立学生之本,达优质发展

【关键词】全面优化;“立达”教学范式;作业改革;立达书院【中图分类号】G633&nbsp 【文献标志码】A&nbsp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67-0062-03【作者简介】徐寅倩,

名师课堂 | 体认义理: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学习方式

【摘 要】落实“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学习目标“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在教与学的实践中寻找到恰当的学习方式。朱熹强调读书要“体认义理”,“体认”是儒家倡导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