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 主体·对话·协同:高中历史教科书整体阅读探索 一、基于深度学习的需要“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是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在内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1],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学习、发展。钟启
教师发展 | 基于单元主题引领下的历史深度学习实施例谈 “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单元主题引领下的深度学习强调从宏观出发,注重不同时段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
教师发展 | 运用情境设计,培养高中生的基础学力 基础学力,是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学习能力,即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钟启泉教授在其《深度学习》一书中提出,学生“应对未知情境的基础学力——‘思考力·判断力·表达
教师发展 | 做好教材整合,为理解而设计 理解为先教学设计模式认为理解是学习和评估的重要追求,基于理解的课程设计才能帮助学生习得学科中重要的关键概念,获得深入持久的理解,进而形成学习迁移的能力。不论我们面临什么约束,都必须能够清楚阐明,学生应
教师发展 | 新高考背景下“学术情境”试题的理解与对策 近两年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学术情境”试题频频出现,如:2021年高考山东卷历史第6题,2022年高考全国文综乙卷第32题、全国文综甲卷第45题和湖南卷历史第14题,等等。在这些试题中,2021年山东卷
教学研讨 | 历史学科大概念教学策略 学科大概念教学是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教学方式。以大概念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用好高中历史统编教材,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素养达成,实现历史教育课程目标。如何开展大概念教学?本文拟结合大概
教学研讨 | 基于史料实证的课本插图的运用 “铜冰鉴”插图位于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在教学研讨及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对本课内容重知识的讲解,容易忽视对“铜冰鉴”插图的分析,对其选用意图也未做过多的深究。本文通过
教学研讨 | 冲突与秩序中的家国格局 “历史教材是师生为了达成历史教学目标而利用的相关素材、工具和手段,其中历史教科书居于核心地位。”[1]教科书是教学的素材、工具和手段,不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桎梏。“当代教育理论倡导教师‘用教科书教’,而
教学研讨 | 高中历史作业管理与家校共育路径探析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克服功利
教学研讨 | 从解构到重构: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思考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历史教学“在内容选择上,要精选基本的、重要的史事。在课程实施上,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
教学研讨 | 中学历史课时教学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衔接策略 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实现由关注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转向对知识的理解,由碎片化的知识状态转向对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的延续、变迁与发展的清晰认知,成为撬动课堂转型、实现教学方式转变和教学内容延展深化的方式。
教学研讨 |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历史课堂问题设计观察与思考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就历史学科而言,“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绝不是取决于对现成的历史结论的记忆,而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在说明自己对历史学习问题的看法中解释历史。”[
教学研讨 | 问题导向下史料实证的模型表达与教学路径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当中,“史料实证”是建构历史解释和历史认知的关键能力和核心路径,也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1],在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而如何将“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从理论
教学研讨 | 基于史料实证素养提升的深度学习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对史料进行收集、分类与辨析的基础上,能够有效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1]深度学习指的是学生自主将已有知识与学习内容结合,形成内部的逻辑关系,它是促成
教学研讨 | 史料实证素养视阈下的历史信息提取能力培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其内容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
教学研讨 | “双减”背景下的书面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键在于控制作业数量,提升质量。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学科,要避免走“背多分”的死记硬背之路,就需要立足教材,精选题目,精心设计作业,用高质量练习提升学生的历
教学研讨 | 论“双减”政策下高中历史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从内容上来讲,似乎差别不大,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和初中历史的编排其实不相上下,都是以时间为主线索进行编排。但是选择性必修的内容则涵盖了更为深刻和更为广泛的历史内容,从教材编写的内容
教学研讨 | 大单元教学思维下的历史叙事教学 新教材实施以来,相信许多老师都会有同感:新教材内容容量大与现存课时少是个严峻的挑战。本文试以部编高中教材下册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例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一、整合教材:应前贯后通,渗透大单元教学
学业评价 | 分层考查 逐步推进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浑然一体,教师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往往是对几个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学生解答高考历史试题也是对几个核心素养的综合运用。但每个素养又各有侧重,自成体系,基于“历史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
学业评价 | 如何提升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国家课程标准,提出了“关键能力”作为考查目标之一。“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问题时,有效地认识问题、
学业评价 | 新高考背景下历史学科考教一体的策略研究 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命制而成。这一做法旨在打破长期应试教育沉疴下机械化、固定化的教考模式,通过增加试卷的
学业评价 | 活用高考历史真题 探究高三复习路径 高三一轮复习中如何整合历史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内容,形成基础性和结构性知识体系,是师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借用真题帮助学生构建主干知识,深度学习重要历史概念,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情境性问题的能
学生学史 | 量规的概念、分类与编制 量规具有“评价标准公开透明”、“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便于学生自我评价”等优点。[1]中山市濠头中学的杨家平老师在《马扎诺教育目标新分类学视阈下的历史学习目标量规运用》(刊于《中学历史教学》2021年
史海观澜 | 中餐的社会文化史解读 古人常道,民以食为天。中餐所展现出的多元风貌,使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遗憾的是,今日诸多以“传统美食”自居的菜肴实为现代人所炮制,实际出现时间与所宣称的相差甚远,且与原貌大相径庭。旅日学者、明治大学
史海观澜 | 潜心教研育名师,示范引领共成长 为进一步加强珠海市中学历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珠海市各级各类名师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提高区域教师教研能力和专业素养,珠海市刘洪生中学历史名教师工作室于
史海观澜 | 启智润心:“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实践创新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2022年4月26日,厦门市邓焰名师工作室在厦门双十中学思明分校开启了福建省2022年度第一场教育教学开放活动,本次活动是邓焰名师工作室“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12年实践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