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与《苏东坡传》 回忆与东坡先生的初识,是《水调歌头》,那时不了解东坡,只觉得这词句写得是真妙。而今读《苏东坡传》,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东坡的形象跃然纸上,他是文人、是画家、是旅者、是农夫、是吃货、是酒客……东坡的一生
思域 | 新课改视野下《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的进展与问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作为新闻作品的经典篇目,荣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先后被收入人教版、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具有消息的真实性、简明性与及时性,又在语言上具有独特
思域 | 语文学科核心问题的筛选策略 问题设计是阅读教学课堂推进的动力源,更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所在。高质量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在文本、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关联,促进学生围绕文本构建丰富的意义空间,还能高度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提纲挈领地组
思域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方式与路径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1]。由此可
思域 |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特点和教学建议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作为语文教学珍贵的教育资源,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言至关重要。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在批判性继承旧人教版初中
思域 | 2022年版课标背景下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和建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增加了课程内容部分,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的重点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结合义务教育特点设计了六个任务群
教法 | 主题式教学:整本书阅读的一种教学选择 整本书阅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是与“单篇短章”阅读相对而言的概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二者各有功用、互为补充,为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实践活动。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过于重视
教法 | 启思维之门,开审美之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课程目标定位为语文核心素养,且划分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维度。尽管这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教法 | 高中语文杜甫诗歌群文阅读议题设置策略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和教育发展的重要要求。古典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管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古典诗歌都是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杜甫诗歌则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
教法 | 从《雷雨》看乡土情感 【教材分析】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围绕学术著作《乡土中国》开展阅读活动,旨在通过阅读该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同时要求在阅读《乡土中国》时,要注意理解书中的关键
教法 | 坚守五大意识:语文阅读教学应有之姿态 语文阅读因为目的、场合、对象等特殊性,呈现出不同于专业阅读和休闲阅读的特质,如教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等。然而,在常态语文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为人诟病的问题,如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
文境 | 不求感人而自有动人之处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叙事抒情散文。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在“学习提示”中评价该篇:“所写不过一间小屋,所记无非一些身边琐事和日常话语,却饱含深情。围绕喜和悲展开,志物怀人,悼亡念存,很能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