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2023年第12期

书屋

书屋2023年第12期

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言远旨近,意味深长。《书屋》择稿标准鲜明,特色显著,思想类的文章讲

目录

书屋絮语 | 2023年第12期书屋絮语

喻血轮《绮情楼杂记》中“记女斗士徐宗汉”一条叙述:黄花岗起义后,黄兴手指受枪伤,“宗汉为之裹伤。至四月一日,乃为克强改装,亲送至哈德安夜轮,相偕赴港。抵港后,克伤以指伤过剧,入雅丽氏医院割治,照例割症

书屋讲坛 | 对于文学,我没有终生成就,只有终生遗憾

我一生经历过的磨难一天一夜也说不完。对于这些磨难,我并不在乎。“无悔无愧,我行我素”是我的座右铭。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这可以让我们保持心态的年轻。回望我革命与文学写作交融的一生,我愿意再

书屋讲坛 | 那些未曾攀登的高峰

2022年8月,出版社筹备成立一个人文图书工作室,工作室负责人陈谋和我商量请哪位蜀中大家为工作室题字。流沙河沙老的书法银钩铁画,自是上上之选。只是沙老已去世,想要他的题字,已是不能了。“试试马老呢?”

学界新论 | 施蛰存的金石碑学研究

一人世间冥冥之中巧合丛生,也可能是某种共识。施蛰存先生的“北山四窗”学问中,金石碑版之学有多种相关著述在其逝后接连刊行:先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潘思源先生所编《施蛰存北窗碑帖选萃》,从施先生生前多年搜求

学界新论 | 三千载斯文今犹在

一甲骨文是中华文明拼图中最久远、最重要的一块,但是它竟然缺失了那么久!缺失了这块拼图,中国文化学者们有些找不着北,这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于文字源头的解读便能看出来。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该年

红色记忆 | 《沁园春·长沙》的文化密码

山水洲城的定格癸卯十月,又到季秋。湘江江心水陆洲多个柑橘品种次第挂果,迎来丰收。阳光明媚、天朗气清。长岛漫步,聆听江水和缓而有力的节奏。又一次来到洲头,来到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前。导游介绍,雕塑高三十二

人物春秋 | 向达与钱锺书的交往

向达和钱锺书是两位博学的学者,钱锺书广为人知,向达著作等身却少有人知,这里介绍一下:向达(1900—1966),字觉明,笔名方回,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远涉重洋,在英、法等国阅卷编目,抄录了大量的国内佚失

人物春秋 | “两个黄蝴蝶”

一在从教的很长时间里,陶行知于我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他的主张经常被同行提及,他的格言悬挂在校园的显要处,透过雕像或画像中的粗边框眼镜,他注视着我们的教育言行,也陪伴着我们在杏坛耕耘。然而,他坎坷起

人物春秋 | 1903年黎锦彝东游日本

黎锦彝(约1866—1905),字鲁盦,湖南湘潭人,漕运总督黎培敬次子。光绪二十年(1894)十月,在两淮商捐案内,遵新海防例报捐贡生;光绪二十五年(1899)五月,在直隶藩库,遵前例改捐通判,指分江

人物春秋 | 《万年山中日记》中的新文学作家

《万年山中日记》是国立青岛大学理学院院长黄际遇先生在青岛时期的日记。黄际遇是广东澄海人,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1903年赴日本留学,遂加入同盟会,是一位老革命党。1910年,获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学

人物春秋 | 西南联大校舍的设计

读过梁思成、林徽因传记的人都会说,西南联大校舍是他们俩设计的,并且还会说出这样一个故事:1938年8月,“夫妇俩花了一个月时间,拿出了第一套设计方案,一个中国第一流的现代化的大学赫然纸上。然而设计方案

人物春秋 | 《吾国吾民》出版前后

林语堂的《吾国吾民》是他第一部英文书,1935年在纽约出版,好评如潮,畅销一时。他是如何获得这一出版机缘,又是如何在美国打开市场的呢?众所周知,这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推荐有关。最近,钱锁桥《林语

灯下随笔 | 刘古愚与张季鸾的师生情谊

张季鸾,名炽章,陕西榆林人,近代著名报人、政论家,有“文坛巨擘,报界宗师”之称。张季鸾早年曾受教于陕西大儒刘古愚门下,是刘古愚晚年最为喜爱的学生之一。刘古愚是何许人也?刘古愚(1843—1903),名

灯下随笔 | 杜运燮晚年与出版

杜运燮是享誉海内外的“九叶派”诗人之一。我有幸在他晚年和他有过一些接触,留下了诸多难忘的回忆。我大约拜访过杜老七八次,几乎每一次他都和我谈到近期在做什么。记得他跟我说,他退休后过着“两点式”生活,即“

灯下随笔 | 陈布文的小说《假日》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一篇名叫《假日》的小说(载《人民文学》1957年第一期),发表后波澜不惊,没有引起批评家的注意。随着时间推移,这篇貌不惊人的小说越发显出不同寻常的价值。它绵里藏针,不动声色地演绎了那

灯下随笔 | 一枚陈忠实的实寄封

前日在网上拍得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的一枚实寄封,便有了关于中篇小说《初夏》发表过程的一番考证。此信是陈忠实写给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何启治的,邮戳日期为1982年5月3日,背面有何启治的简要记录文字——“还

书屋品茗 | 瞿同祖论法与治

通常认为,中国现代法学的奠基人是梁启超先生,他在新史观指导下将法律史视作众多专史中的一种研究,其弟子杨鸿烈先生传承了新史学传统,《中国法律发达史》便是明证。与之相对的研究路线则是将传统律学作为研究内容

书屋品茗 | 用美的教科书育美

美育以美育人,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人们总是在日常生活受到美的润泽与熏陶。教科书,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并朝夕相伴之物,是学生接触美和发现美的直接来源。在人一生中最有创造力、最具可塑性的年纪,

书屋品茗 | 以诗人之眼观诗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然艺术欣赏本非易事,兼之世殊时异,今人欲读千年前的唐诗,难免有隔。黄天骥先生为一代学人之典范,其学术自不待言,早年已有《黄天骥诗词曲十

书屋品茗 | 营一方“此心安处”

三株顶天立地的古树,树身离得不近,树冠的枝叶却连成了一片,遮天蔽日。它们应该生在水边,因为树根处有或荷或萍的水生植物浮着,从树间,可以看见远处有一条小船,船头依稀坐着两个戴草帽的人。画面最左侧,题着“

书屋品茗 | 一帘飞瀑挂霓虹

湖南人杰地灵,更因岳麓书院“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楹联而享誉全国。《一生怀抱几曾开:湖湘文化点将录》是长郡中学历史老师王强山先生的著作,这部书是他近些年在《书屋》杂志发表的文章的结集。由此可见此书的专

说长论短 | 苏轼过州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黄州、惠州、儋州一瞥过,于苏轼来说,他的人生似乎永远在路上颠沛奔波,从眉州而来,行走于

说长论短 | 曾国藩三诫李鸿章以“诚”

一曾国藩与李鸿章是晚清和中国近代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在曾国藩身后,李鸿章继承其衣钵,成为晚清朝廷多事之秋时首屈一指的大臣,以至于在李鸿章故去之时,慈禧太后生出“此后国家有事,何人可以托付”的喟叹。曾国

说长论短 | 《南渡北归》的流言蜚语

岳南著《南渡北归》三部曲《南渡》《北归》《离别》2011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一度成为风靡大江南北的文史类畅销书。其第二部《北归》第六章《北大春秋》用“弃北大入内阁”“蒋梦麟辞别北大之谜”两个小

说长论短 | 新诗犹带故乡音

一2007年,我准备赴美采访一批华人学者,周策纵先生也在名单之内,不想尚未起行,便传来周公仙逝的消息。读其书而未访其人,甚憾。“弃园”是周策纵在美国威斯康星陌地生(Madison)的故居,后来也成为他

域外传真 | 宋版《李太白文集》

中国研究李白的作品,最早版本为唐代李阳冰编成的《草堂集》十卷,早已散佚,无法看到。至今存世的文本,仅有北宋宋敏求增补刻本《李太白文集》三十卷,巴蜀书社曾在1986年据此影印。李阳冰所编李白的集子,到了

域外传真 | 倾听人类的声音

一喜欢听龚鹏程教授讲述他对于文学的诸般看法,但隔着千山万水,不是很容易办得到。好在,龚教授著述极丰,一部上、下两卷《中国文学史》就已经是极好的教材,值得细细研读。但是,听讲与正襟危坐读史书毕竟不同。听

域外传真 | 忆2009年达拉斯中国文化讲座

2009年3月,我很荣幸地接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孔子学院发来的电邮,邀请笔者参加该院3月25日举办的以“从文化的视角,看中国的崛起”(Anticipating the&nbsp Rise of

史海钩沉 | 国民教育的一桩盛事(下)

教育:张伯苓,天津人,现代职业教育家,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西方戏剧以及奥运会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917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受教于美国教育家杜

往期杂志

更多